查看原文
其他

一堂云好课丨“塑”说:央美雕塑系学生手中的人与动物

CAFA ART INFO 中央美院艺讯网 2021-10-27


编者按:经过两个月的网络教学,大多数学生们渐入佳境,从“煎熬折磨”转向“积极交流、共同进步”,享受着网课的便利,他们坦言,更值得珍惜的或许是电子屏后自我学习、自我对话的经历,和比见面聊更多的师生相处模式。


本辑云课堂带来周思旻教授带领二工作室二年级7位学生的《泥塑基础》,该课程是雕塑系二年级学生们进入不同工作室后专业学习的起点,相比以二维平面为主的专业,“立体作品”的雕塑教学无疑是极具挑战的——瓦楞纸、铁丝、泥、金属等等齐齐派上用场,毫不逊色,三组主题创作“动物乐园”“为家人塑像”“疫情有关的创作”带来了众多亮点,网络教学时代的“雕塑基础创作”怎样进行?如何从雕塑角度展开对“亲人、动物乃至整个人类”的思考?学生们又怎样发挥聪明才智、寻觅材料完成作品?一起来看!


云课堂现场

泥塑基础


课程名称:泥塑基础

任课教师:周思旻

学生:雕塑系第二工作室二年级

高琪雅、玛利亚、李佳卿、王釆薇

赵一娇、陈昭龙、任博

开课时间:2020年2月25日至4月3日 共6周


学生作品集合一览


云课堂教师

周思旻



任课教师 周思旻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硕士生导师、博士




云教学手记

宅家也要快乐学习



据采周思旻问答内容整理


中央美院雕塑系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造型学院基础部学习之后,在入雕塑系的第一学期全部进入系基础部学习,学期末选择进入六个工作室继续学业。2020年初,寒假前,38位基础部学生按往年的惯例选好了各自要进的工作室,安心地放假回家,与家人团聚过春节,等待开学,期待开学。


过往工作室上课的场景


原本,寒假过后,二工作室二年级的课程设置为6周的小人体泥塑。这6周的时间,要从学习小人体架子制作开始,了解人体结构,学会如何“上泥”,学习初步的泥塑人体塑造的技巧。上课的同时,也要逐步熟悉新进入的工作室,适应多年级学生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的氛围。这6周的开篇有着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教学现场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一切。比较幸运的是,2019年我开始承担系基础部工作室的组织领导和教学工作,对这届学生是熟悉的,这样,虽然大家身处各地,也并不陌生。知道不能返校,而要进行网络教学后,第一时间,我们便组织了微信群,将大致的课程安排,需要准备的工具、材料发布群中。想2003年非典时,我已是美院教员,像现在这样上课是那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的事情。这些年的变化,让人感叹。


虽然同学们各自都有材料准备上的困难,但由于指令下达的早,到2月25日开课时,倒是都准备的八九不离十了。这6周课,我设置了三个主题。在群里发布了一个这样的课程公告(含后面4周的考察课):


“网络十周课程,共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周




2020 泥塑基础


第1-2周 为家人塑像

第3-4周 动物乐园

第5-6周 以疫情发生引发的思考来创作




第二部分-后四周




2020 泥塑基础


第7周 河北博物院

第8周 山东博物馆

第9周 山东嘉祥武梁祠

第10周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基本作业:

1、河北博物院最喜爱的一件文物写1000 字左右的说明

2、小论文--从对这几个馆的汉画像石研究中找题目

3、浮雕创作,主题自由,汉画像石的制作形式


每周一授课,周四讨论作业课,周五快乐分享课。时间为9:00~12:00。腾讯视频和微信互动相结合。以出勤率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希望我们能快些回校上课。”


网络教学素材


第一个课程做家人的头像。泥塑头像写生课在上一学期系基础部时集中学习过,完成了数个等大泥塑头像的写生,所以安排这个作业,可以和以前的学习内容有所衔接,也可以利用写生家人的机会,更多的了解自己的祖辈、父辈和亲人,带着感情去做他们,尽量做到形神兼备。


第二个课程:动物乐园。动物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的生活和动物密不可分,人类的活动对动物产生的巨大影响,不能视而不见。做动物,既要研究造型,研究形体,也要引发对生态环境,对环保的思考。


第三个课程:和疫情相关的创作。希望学生们从高视点,宏观的角度来进行创作思考,不拘泥在具体事件、具体人物上,更加关注人类的大命运这个主题。


三个主题贯穿起来有一条主线——要充满情感地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从亲人到动物,到环境,到整个人类,并要有自己的思考。


周思旻老师网络教学备课


课程每周一、周五有序进行,其间进行了泥塑头像、泥塑人体、泥塑衣纹的课程讲座;动物雕塑精品的PPT演示;泥塑人体架子的制作示范,泥塑小人体的制作示范;学生完成作业,用PPT形式进行汇报,老师纠正,讲评,建议,釆用泥塑制作直播演示、讲解,用画图方式进行说明等手段。6周课程中的三个主题,一直在并行的状态中进行,每一件作业都要完成数件,而不以一件凑合了事。


每周四“分享课”图片一览


除了周一、周五的课程外,我们还安排了周四的分享课,这一个上午是快乐的。同学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分享自己吃的、用的,是从小教育他们这一代人的重要科目之一。现在也来分享知识,分享自己的所知、所得、所感吧,这些日子,大家拿来分享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除电影、书、歌曲这些必须有的之外,自己做的好吃的布朗尼蛋糕、炸薯条、红薯饼也来晒一晒,还有家乡的美食、家乡的风俗习惯、旅游的过程也让大家开开眼,甚至有同学直播了一段他在家里练习打乒乓球,当然也直播并不熟练的吉他弹奏。分享课开始时的拘谨渐渐消散,每个人都更加想说话,想表达,想展现。

宅在家的日子里,我们的同学在北京、在河北燕郊、在陕西西安、在江西南昌、在甘肃定西、在江西吉安、在罗马尼亚--玛利亚同学凌晨三点和大家共同学习。距离、时差不能阻碍到我们,有那么多个上午,我们“聚在一起”。


云课堂创作

学生说

据采访雕塑系二工作室二年级学生问答内容整理



高琪雅


北京


以前雕塑专业上课一般都是同学们在一起动手做,老师会亲自指导示范。我感觉照比其他专业和老师的沟通更加直接,解决问题更加方便。过去我接触过的网课,大多是其他学校老师录制完给我们看,显得枯燥乏味没有意思。现在学校组织的网上教学,反而觉得增加了和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互动性更强,问题解决也比较及时。


高琪雅 《鸟》材质:泥

高琪雅 《猪》 材质:泥

高琪雅 《谁知盘中餐-鸟》 材质:瓦楞纸


不过相对来说,在学校效率高一些,毕竟在教室就算累了也不能躺着,但长期在家做雕塑是早晚要把我逼疯的。但值得欣慰的是,与老师同学交流过程中,不管是艺术、书籍、生活等等方面都有明显知识扩充,也认识到做作品应有的“独立性”。这个过程里不能适应的点,是做作品把家弄的一团乱,而且还哪也不能去了。我也会结合网络与现实做作品,但我想目前雕塑的现实感是网络替代不了的。


高琪雅 《爷爷》材质:泥

高琪雅 《爷爷像》材质:泥

高琪雅 《父亲》 材质:泥


原本没想过会在家上这么久的课,结果六周瞬间过去了,恐怕这学期都要在家完成。自身也从一开始的抗拒转变为接受,也逐渐学会利用身边工具、网上图书馆、与老师朋友线上沟通。前六周的课程虽然结束,但带来的思考一直伴随,例如发现创作是一件既需独立处理有需及时和朋友沟通的事儿,又例如再一次清晰认识自己的懒惰拖沓。


高琪雅 《他站起来干嘛》 材质:泥


同时,老师同学也因网课而有更多的交流,不仅是学术上的,更有生活精神上的扩充,算是给在家的日子增添了乐趣。周老师的课程设置很有意思,并不要求哪周必须交什么,更多的是齐头并进,给我一种毕业之后独立的感觉,悠闲还是紧张都是自己看着办。还是很期待能早点回到学校,家里真的不够我施展。 



玛利亚


罗马尼亚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网课。以前的学习都是面对面上课,不同在于现实感,不跟别人在同一个空间,除了写笔记不动手...这次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原来有的课程也完全变了,说严一点似乎“根本做不出以前的东西”,学习效率和知识获取没在学校高。但从我自己个人性格、个人生活观念来说,收获还是比较大但,包括在另一些领域,我也通过看书获取了丰富的知识。


玛利亚 《蜘蛛》 材质:铁丝 胶带 花盆

玛利亚《猫头鹰》 材质:铁丝 胶带 草莓

玛利亚 《鹿》 材质:纸粘土

玛利亚 《鸵鸟》 材质:纸粘土


我觉得可能网络使着人比较容易分享东西,也发现同学们更愿意在网上聊天,说出自己的看法等等。还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得学会总结和整理自己的材料,把我们各自的看法、阐述表达得很明确,这样才能以网络的方式让人明白,对我来说,上网课最不能适应的地方就是它的“不实际性”。说到技术,这个时代相关技术的方面都对我影响很大,可是这更多的是一个潜意识,更深刻的影响。


玛利亚《我妈妈》 材质:泥

玛利亚《Maria》材质:泥


我在想,要是我邻居没这么吵,被封闭这个状态跟寺庙里面的和尚的状态是不是差不太远?最近经常会有一些顿悟。我在房间的这四面墙之间反省是不可避免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神奇的动物”,研究她成为了我的新活动,在这个方面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玛利亚 《最近.......》材质:铁丝 胶带

玛利亚 《最近......》材质:铁丝 胶带


我们课程安排的分享课,不光给机会跟别人沟通,也让我跟自己交流。可是对专业课来讲这种情况并不合适,因为我觉得不可能从画册里学习雕塑这种东西。但是对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讲,要是有工作条件和丰富的资料,就很理想了。如果这个情况会延迟下去一年,我会以为我到了萨特的地狱里面,可是目前来讲它给我带来了另一种宝贵的收获。



李佳卿


江西


之前我们专业的授课方式有面对模特写生,大家都有各自的雕塑转台和泥塑架,围着模特一圈,老师也可以手把手的教你怎么观察和处理,那是一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像现在这样在网络上面对面交流的网课之前没接触过,之前上过的是录像播放式的网课。一开始觉得网络课学习效率会不高,以为材料和工具的缺失和没有在学校里大家在一起时的学习氛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老师合理的课程安排让简陋的网络课变得丰富有意思,我们有一周两次的网络授课和一周一次的分享课,大家讨论起来时就完全有学校时的学习氛围了,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学习研究的进展很显著,而且材料和工具的缺少反而会让我在取材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和理解,所以这段时间的学校效率也不比在学校时的面授课少。


李佳卿  《蓝鲸》 材质:纸粘土 毛线

李佳卿 《鹭》材质:纸黏土

李佳卿 《蜷-狗》 材质:泥


我倒是没有被网课逼疯,但也不期待这种模式长久进行,还是很想面对面和大家一起上课。因为老师有安排分享课的课程,所以多了很多语言训练的机会,老师对大家如何更好地表达作品时的要求和建议非常有帮助,这是网络课收获很多的。不适应的就是材料和工具没有学校全。有影响,毕竟网络授课是以往课程中很少接触的方式,这种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未来应该会更加普遍。但是网络和技术的资源其实已经有人运用到作品中了,我们当然也可以这么做,不过还是根据不同的作品再做出不同的选择吧。


李佳卿 《头像小稿》 材质:风干雕塑泥

李佳卿 《关系》材质:泥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老师本来的课程安排无法进行,但是周老师新的规划让我们疫情期间的课程仍然丰富有趣,家人雕像、动物雕塑、疫情创作,课程看似单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不简单,这些年来难得的与家人相处这么长时间,对家庭多了更多的认识。


李佳卿 《征途》小稿 材质:纸粘土 毛线 硬纸板


疫情期间自然环境的变化让我对生态和生命有了很多的感悟;看到在疫情中各种艰难求生的人们,也会感同身受地渴望着希望的到来。但也随着课程的进展也慢慢发现自身的不足,有时情感的表达由于能力的不足体现的并不充分,继续努力吧,期待下一次的变化。



赵一娇


丨陕西


我的专业以前是一个课题进行之前,老师会做示范说要求和要点,大家便开始做自己的,老师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互动性比较高。过去没有接触过网课,现在的效率还不错,但还是在学校效率高一点。没有被网课逼疯,但是父母都已经上班,快要因为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家逼疯了。并不希望太长时间。我也见识到了网络的更多可能性,天南地北四海八方隔着时差共上一节课。现在新的电脑创作已经很发达了,有时我也会用电脑进行创作。


赵一娇 《金鱼》 材质:纸粘土 

赵一娇 题《母羊》 材质:纸粘土 

赵一娇 《鸭子》材质:纸粘土 


谁也没想到我们会因为一场疫情,一直在家上三四个月的网课,不知不觉已经快要到期末了。不过一想到目前国内外的疫情现状,我们目前的情况已经是非常好的了。一开始上网课有点不知道雕塑系要怎么上网课,因为以往在学校会有老师做示范或者帮助学生修改雕塑,网课就会少一点互动性吧。但是课堂的教课效果比我想象的还是好的,课堂氛围也很轻快,大家有什么问题也会提问,老师也会有针对性的对大家的作品提出建议。


赵一娇 《母亲》头像 材质:泥

赵一娇《父亲》 材质:泥

赵一娇 《疫情创作》 材质:纸粘土着色 


网课到现在已经二个月过去了,我已经喜欢上网课了。因为网课很方便上课,自己的时间会更多一点,除了课堂的作业,课后也可以做许多自己的事,工作效率高了。我们的网络课程还在继续着,说不定得上到暑假之前,但是我现在已经挺喜欢这样的网络课程学习了,既可以宅在家,又可以与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挺不错的。



王采薇


河北


之前雕塑专业的授课是老师讲完一些知识之后,更多的是课上去动手做东西,然后老师也会时常来指导作品,课下也会做一些小练习或者看一些作品之类的来学习。虽然之前也接触过一些网课,但基本都是录播形式,还没怎么接触过这种线上面对面互动的网课。感觉到现在上的雕塑系的网课,对比面授课来说视听的比重变得更大了。


现在受疫情影响,在家里上网课,真的还是感觉面授课效率会更高,网课虽然从接受的学术知识方面收获会更多,但感觉雕塑更重要的是用手去做,而且呆在家里面做雕塑从所处的空间以及环境氛围上也感觉很不适合。


王采薇 《猫头鹰》 材质:纸粘土

王采薇 《没有你的空间——北极熊系列1》 材质:泥

王采薇 《没有你的空间——北极熊系列4》 材质:纸粘土


呆在家里面上网课,这种形式也挺有意思,疫情期间如果不上网课的话,可能真的还挺无聊的,网课形式只是这个时期的权宜之计,还是希望能快点开学,一直处于线上模式的上课以及下了课的资料也会从线上找,一直看着手机电脑,一天下来眼睛也会比较难受,而且从家里做作品真的不太容易做好,感觉网课这种模式并不适合长久的进行。


王采薇 《我的爸爸》 材质:泥

王采薇 《我的妈妈》 材质:泥

王采薇 《我的妹妹》 材质:泥


网课教学比较有收获的地方就是,吸收到的知识会更多,思考的也会比较多,而且也使我更加关注时事。分享课上也能看到很多丰富的东西,开阔了眼界,收获颇多。比较不能适应的点主要还是在实践上,网课更多的呈现方式是图片文字以及视频一类,作品的上传看到的并非实物,所以在老师点评上也不如面授课更加方便……网络、技术等模式的介入目前来看还没有对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主要方向是做写实的一些雕塑,也许等开学后有了设备会考虑结合这方面的资源进行一些尝试。


王采薇 《自闭》 材质:泥

王采薇 《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质:泥


六周的课程过的很快,从刚开始居家散漫的心态,到现在每次课上课下都能够专注认真的学习思考并完成作品,在一张一弛的时间中不稳定的进步,每一次上课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中都吸收了很多知识,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次鞭策,接下来也会根据课题研究的变化努力做更多的事情。



陈昭龙


江西


我们的课堂授课,老师一对四十左右;每门课程大约两到三周时间,课上完成的作品就是最终的作业。授课特征大概就是计划性非常强了吧,一整个学期安排得满满当当。我听说过的大多是数字绘画班的网络教学,我也从来没有体验过。现行的网课上课比较轻松,学习氛围好。论区别,就拿我现在在的雕塑系来说,雕塑是三维的艺术,网络教学无论如何没有办法完美应对;即便有类似建模的软件,但就效果来说两者是大相径庭的。


陈昭龙 《蚂蚁》 材质:金属 竹子

陈昭龙 《蜻蜓》 材质:金属 竹子 塑料

陈昭龙 《螳螂》 材质:金属 竹子


网课学习效率只能说一般般,学习任务从来都不是打倒人的根本原因,最大的敌人就是懒散,上网课可以说是对自律的一次大检验。就我目前体验而言,面授课效率是绝对比网络课要高的。虽然我是资深宅男。但我并不期待这种模式长久进行,宅男只能说我完全可以适应一直宅家的生活,但对于学业来说,这恐怕行不通。这次网络课经历,我“收获”到了超级懒散的自己一个——认识自己身上的不足并进行反省收获到的东西比较多,除此之外还没有不太适应的地方。


对我的创作来说,科技的发展会产生正面影响,网络的普及对于信息的流通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当今世界,闭门造车是更行不通的事了。我的另一个擅长领域就是数字绘画,因此我肯定会进行这种技术,资源结合。


陈昭龙 《父亲头像》 材质:泥

陈昭龙 《破壳的鸟》 材质:泥


客观来说,不论什么上课形式都能学习到知识,前提就是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自律能力。在体验了新开的网课之后,我觉得此类上课方式会让学生感到轻松,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讨论;可能对于我来说,我因为小时候经历的事让我非常地害怕与老师对话,但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在网上倒是有足够的勇气去多发言,网课在这方面对我来说是有益处的;但前边也说了,需要自律能力,我个人的自律能力是比较差的,上网课也是对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锻炼。



任博


甘肃


之前上课主要是课堂写生,老师面对面、手把手教学。手头功夫的部分还是面授方便理解,其它部分我觉得网课更占优势。前期确实有过“被网课逼疯”的这种感觉,适应之后才发现了网课的好处,希望这种上课方式可以保留。


任博 《鹳》浮雕 材质:瓷泥

任博 《猴子》 材质:泥

任博 《小猫头鹰》 材质:瓷泥

任博《鹰》 材质:瓷泥


最近在网络教学对收获是第一次解惑了技艺以外的东西,在以后发展、心态调整等方面和周老师交流之后清晰了不少,对于自己正在做的事也更有信心。面对新科技对创作的介入,是一定会考虑,就算不受疫情影响这些方面也是不能忽略的。


任博 《手稿1》 材质:瓷泥

任博 《手稿2》 材质:瓷泥

任博 《爷爷》浮雕 材质:瓷泥

任博 《医生浮雕》 材质:瓷泥


这场猝不及防的灾难把全世界拖入了举足无措的尴尬窘境,我们的课堂也被打乱,模特写生、下乡考察——被取消。但在这特殊的情况下,学校组织的网课倒让我有一种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感觉。因为这段时间虽然无法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来传递知识,但是因为网课的局限性,增进了我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上课体验,也收获了很多在常态下很难获取的知识。



图文资料由教学师生提供

整理编辑/张译之





一堂云好课系列

第一辑 央美版画系“图像时代如何看图像?”

第二辑 央美油画系的素描课,仅仅是“素描”?

第三辑 央美壁画系“数字壁画”如何创作?

第四辑 央美实验艺术40位“宅家斗士”:以常态眼睛玩转造型!

第五辑 “书籍装帧”:建构于持续翻阅中的艺术

第六辑 央美交通工具设计教学,在过去十余年中只做了“一件”事情?

第七辑 萝卜土豆模型齐上阵!央美建筑实验班从“家”出发,云端造访罗马的日常

第八辑 冯梦波带你解锁央美版画系超酷“模型与沙盘”课!

第九辑 央美设计学院“健康+创新”:设计何为?





近期推荐

云端毕业季丨回避焦虑?Duck不必,来看实验艺术毕业生的创作

CAFA访谈 I 高云:笔墨当随人

CAFA展览丨多维视角检视人类问题:「2020」危机时刻的策展

一堂云好课 | “健康+创新”:设计何为?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Facebook/Twitter

国际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https://www.facebook.com/CAFAArtInfo

https://twitter.com/cafaartinfo

最新国际月刊已出

订阅请留言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 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 




 ——TRAVEL WITH ART—— 


为使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展览、作品、艺术家及背后的故事,CAFA艺讯网启动全新项目「TRAVEL WITH ART」,联合众多著名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人文学者等一同为大家呈现多元的线上&线下艺术活动!


后台回复“看展”即可获取更多信息,加入艺讯友邻群。

后台输入“洞见”获取2019最火“洞见ART”全集!


For genuine art lovers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exhibitions, artworks, artists as well as stories behind them, CAFA ART INFO initiates a brand new project to invite you to visit exhibitions.

CAFA ART INFO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