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子姜:洛根妈妈和女童子军饼干

2017-02-25 子姜 忆乡坊文学城


我第一次和洛根的妈妈一起,带着各自的女儿摆摊卖女童子军饼干,是在一家慕尼汉堡店的门口。我们刚把桌子支好,安安和洛根两个小姑娘正忙着把各种口味的饼干摆到桌上,就看见有一位瘦削的中年人从老远走了过来。


那人胡子拉碴的,衣着有些邋遢,佝偻着腰。他走到汉堡店侧边的落地玻璃窗前,站住了向里面张望。其时正值午餐时间,店门被进进出出的客人打开了关上,关上又打开。那人站了一会儿,耷拉着头继续朝这边走来。他没走进店里去,也没在我们的摊子前停下来,而是径直从我们面前走开了。经过我们摊子时,还嘟囔着说了句:“我没钱。我可不买女童子军饼干,我没钱!”


我和洛根妈妈对视了一眼,都偏过头去,看着那人慢慢走远。之后,我注意到洛根妈妈皱了一下眉头,咬了咬那薄得像纸片一样的嘴唇。她从桌上拿起两盒饼干递给洛根,让洛根追上去送给那人。“那位先生像是无家可归的,你就说这饼干是我们送给他的。”


见女儿拿着饼干追过去了,洛根妈妈转过脸来对我说:“那两盒饼干,算是我买的。” 奥斯汀的二月,天气已经转暖。和煦的阳光把我们照得暖洋洋的。微风吹拂着,是宜人的早春时节。洛根妈妈微笑着,眨了一下她那双大而深邃的灰蓝色眼睛,伸手把被轻风吹到额前的发丝撩开,别到耳后去。我当时就想,这真是一位有善心的妈妈。


不一会儿,洛根空着手,开心地跳着跑了回来,又黑又直的马尾发,有节奏地左右甩动。这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和安安同校同年级。从一年级开始,两个小姑娘就一直在同一个小队里参加女童子军活动。洛根个头矮小,皮肤黑黄,细细的单眼皮吊梢眼,和她妈妈长得完全不一样。


洛根妈妈是个白人,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小小地有些吃惊。她身材高大健壮,皮肤是白人里很白的那种,雪一样的莹白。眼角、眉心和唇边有着明显的细密皱纹。微微卷曲的齐耳短发,一丝又一丝的灰白掺杂在原本的栗色中。非常普通随便的T恤和牛仔裤穿着,越发使得她和周围那些年轻的、修饰讲究的妈妈们相比,好像隔了两个年代。我之所以吃惊,是诧异于她看上去年纪比较大了,竟然还会有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不过接下来知道洛根是她从中国领养来的孩子以后,我便按照中国人的惯常思维,猜测她也许是不能生育,又年纪大了的缘故,这才抱养了一个吧。


后来安安告诉我,洛根有两个哥哥,一个上了大学,另一个已经是高中生了。洛根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提起她的哥哥们,很自豪呢。


那天在慕尼汉堡店门口的饼干摊生意有些淡。两个女童子军小姑娘闲不住,围着旁边的一棵山月桂树转圈淘气,我们两个妈妈则坐着很随意地聊天。洛根妈妈问起我来自中国的哪个地方。 “离重庆远吗?” 她问。接着便说起了当年她和丈夫到重庆去把洛根领回来的经历。“你两个儿子都这么大了,是不是因为最终还想要个女儿,才到中国去领养? ” 我忍不住问她,问完又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太冒昧。 

 

“我和丈夫结婚的一个条件,就是让他答应我,不管我们自己能生养几个,这辈子都要领养一个孩子。 我们很高兴,他最后和我一起做到了。”


这样的结婚条件,我是第一次听说。 据说有的基督徒,认为信众都是上帝领养的孩子,甚至耶稣基督,也是被约瑟夫和玛利亚所领养,所以他们认为领养孩子是美德,是传福。 我知道洛根的爸爸妈妈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很想问问她从年轻起就有志要领养一个孩子,是否有宗教的影响在。但我已冒昧一次,不好再唐突,便忍住了没问。我听一位来我家帮着做房屋检查的人说过,世界上那么多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了爹妈的幼儿,总要有人去做领养这件事。那人叫阿米尔,长相和名字都具有中东特色,很大的可能是信拜另一个上帝。但同样,阿米尔已经有了三个亲生子女,还想再领养一个孩子。也许,洛根的妈妈就是抱持同样的想法吧。 无论信仰如何,领养总是美德。


“洛根是个性格很开放的孩子,跟我不一样。我和我丈夫都安静内向。” 洛根妈妈说道,“她很喜欢卖女童子军饼干,喜欢在销售数量上挑战自己。我就尽力帮助她。”


收摊结账的时候,洛根妈妈坚持要付她送给无家可归者的那两盒饼干钱,算成安安和洛根两个女孩子共同的收益,我则坚持要安安少收两盒的钱。洛根的爸爸开车过来接妻子女儿,正看见我们两个妈妈在争着为对方的利益而礼让,就站在一边憨憨地笑。争执的结果,是洛根妈妈赢了。她看见丈夫来了,便走过去拥抱他。当着大家的面,夫妻俩很甜蜜地贴脸亲吻。他们的身形都高而壮硕,衣装都不甚修饰,头发都花白了,显老。旁边的月桂树结了一串串花苞。洛根站在树下,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朝我们做了个鬼脸,开心地笑。


那天的洛根妈妈,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让我愿意接受她那种极力支持女儿卖女童子军饼干的态度了。之前我知道洛根每年都是小队里卖饼干卖得最多的,我只当都是她爸爸妈妈拿到教会或工作场所帮着卖掉的。跟她聊过,才知道她都是见缝插针地找机会,带洛根到处去卖饼干。她给洛根买了个手推车,便于拉上一车饼干在小区里走家串户敲门叫卖。她买了一个大小合适的折叠方桌,为的是可以沿街摆摊。她还买了印有女童子军标志的绿色桌布,花钱把洛根爸爸设计画出的几张饼干宣传画拿去加塑封,摆摊的时候,让小姑娘们拿着那些宣传画吆喝……她做这些,都是为了让洛根能多卖掉一些饼干。


而我之前的想法,跟多数中国妈妈一样,认为那么小小一盒饼干,4美金,卖得很不便宜,为什么要摆摊或挨家挨户到处去兜售呢?在安安加入女童子军之前,遇到女童子军摆摊卖饼干,我常常是假装没看见,或者直接说不买。我本来就不喜欢吃饼干。自己都不愿意买的东西,为什么要教女儿吆喝别人来买呢?


洛根妈妈说我的旧想法不对,她那天给我算了一个帐,卖饼干的钱,25%给饼干厂(全美只有两家饼干厂做女童子军饼干),20%留在小队,其他的,由女童子军大队按比例分配,用作组织经费,其中包括奖励每一个努力卖饼干的女童子军。钱是另一回事,最主要的,是让小姑娘们通过一年又一年的卖饼干活动(女童子军每年只有一月中下旬到二月底这五六周的时间可以卖饼干,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能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她们付出努力,就能挣到经费,支付她们参加女童子军的各种活动。 那些活动,可以是去野营,骑马划船射箭, 可以是去郊游,爬山趟水走步道, 也可以是去参观各种博物馆见识各种新鲜事物。虽然看起来4美金一盒的饼干有些不值当,但是美国人普遍都支持女童子军,他们来买饼干,更多是为了支持小姑娘们。


的确,我很快就发现了普通美国人对女童子军卖饼干的支持的热度。有的人甚至不买饼干,直接拿出五块十块捐过来。有的人没带现金,他们就用信用卡,直接刷卡捐钱。他们或许自己曾经也是童子军,在这些穿着制服吆喝叫卖的小姑娘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自己亲人幼时的影子。可不是,美国女童子军卖饼干筹集活动资金,从1917年开始,到现在100年历史了,有多少家庭,不曾有卖过饼干的祖母、妈妈、姐妹、七大姑八大姨?


洛根妈妈说她小时候也是女童子军,知道卖饼干是一项自助同时又助人的活动。它能让小姑娘们慢慢学会合理设定目标,量力而行,学会计划如何达标,学会管理钱财,学会和人打交道,具备最基本的商业头脑,这些是自助的部分。而在助人的方面,则在于卖饼干如同募捐,挣来的钱,小姑娘们会集体讨论,把一部分钱捐到慈善机构。安安和洛根所在的小队就捐给过当地的儿童医院。也捐给过一个针对皮肤过敏疑难症治疗的慈善基金,她们的队友,一位印度小女孩,得了那种病,晒到一点点太阳都不可以,只好举家搬到阴雨天多一些的西雅图去。她们小队还捐钱捐物给过一个流浪狗收容中心。捐赠的那天我跟着去了,洛根和她妈妈把家里的四条狗狗也一起带了去。我没有想到,那四条都是从路边捡来收养的流浪狗。其中的一条沙皮,头上很多处癞斑,已经长不出毛了,看着很丑陋,滴答着口水,有的人见了一定会心生厌恶。洛根的妈妈却很心疼它。说刚刚收养来的时候,那狗狗胆小极了,估计是被前主人虐待过。她待那条狗很好。那狗也渐通人性,尤其依赖和顺从她。


这几年来,我每年都有机会和洛根妈妈一起带孩子们摆摊卖饼干。 我注意到,如果是军人、消防员或是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Paramedic)过来,洛根妈妈都会主动买两盒饼干送给他们,还要先问清楚,挑他们喜欢的口味买。 “我跟洛根说好的,遇到这些人,妈妈会买了送给他们,算是致敬,感谢他们为国家和社区提供的服务。”洛根妈妈这样告诉我。她说话总是轻言细语的,语调平静神色安详,仿佛世间永远是春风化雨,细细密密的感恩,滋润心灵。


我本想开玩笑,问她是不是只认得出穿制服的人,因为来来往往的大部分人,都在以他不同的方式服务着社会,如果都致敬,那女童子军饼干只能完全免费了。想想毕竟不妥,玩笑到了嘴边,咽了回去。洛根妈妈只不过是用了最方便的办法,在教洛根和安安她们,学会如何感恩。便是善意的玩笑,也不好跟她开的。


前天晚上我又和洛根妈妈带着小姑娘们去摆摊卖饼干了。今年洛根的目标是卖掉一千盒,这样她一个人就可以替小队挣到八百块钱呢。今年奥斯汀的春天来得好像比较早。月桂树已经开花了,常绿的叶片中,一串串紫色的花儿,散出浓郁的香气。洛根妈妈还是那副安然自若的模样。她下了班直接从公司赶过来,穿着商务休闲款式的衣服,脸上还有一些残妆,和平时随便的样子不像。但是,很奇怪,这些年,她似乎没再变老,一直都是我初见她时五十多岁的模样。


“妈妈,那位是我们学校打扫卫生的校工,我们买两盒饼干送给他吧。”洛根指着不远处颤巍巍走过来的一位东南亚长相的老人,小声地说道。洛根妈妈还没来得及回答,安安就接过话:“我也知道他,我经常在食堂看见他收拾桌子和垃圾桶呢。来,我们俩一人买一盒送给他。” 两个小姑娘跑过去,把两盒饼干送给老人,解释了半天,老人最后听懂了小姑娘们的好意。只见他双手合十,对着两个小姑娘频频作揖。老人刻满皱纹的脸,笑起来像一朵莲花。


洛根妈妈也笑了。她笑起来,也像一朵莲花,一朵安静的莲花。


洛根妈妈,名字叫作简, 是教育学硕士,专攻特殊教育。她目前是著名的培生教育集团(Pearson )的VP, 主管心理测试和考试无障碍服务开发部门。



【作者简介】: 子姜,本名杨蓉,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中国当过两年杂志编辑,在美国做过十多年系统软件工程师。现专业”坐家“,业余写作。



点击阅读更多子姜文章


子姜:同事大亨

子姜:铁娘子玛莎

子姜:年来了

子姜:桃花点滴

子姜 : 记忆中的将军山

【小说】子姜:疯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