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纯瑛:积善之家,必有馀庆--顾月华新书《上戏情缘》序

张纯瑛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3-05-24

       在海外华文女作家中,顾月华个性鲜明,待人豪爽,颇有独树一帜风格。她的新作《上戏情缘》回顾似水年华,彷彿为搁在我心中多年的月华画像,补绘了先前某些模煳的部位,赫然呈现一位传奇女子的完整风貌,她的心路历程绝对值得和读者分享。

        月华个性率真,在我初识她的几天内,就见识了她独特的待人处事之道。那是2006年秋天,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在上海復旦大学举办双年会,会后到四川游览六天。月华是新会员,本应受到照顾,可她像位大姐,一路上不断拿出各种美味零食款待团员们,大伙受宠若惊之馀连说﹕“妳太破费了。”她回道﹕“你们是国外归来的远客嘛,我一定要尽地主之谊。” 其实她自己也长住纽约,而且到了四川,她这个上海人也不能算“地主”吧!接下去的几届双年会,月华继续“尽地主之谊”,不管开会的地点与她有无渊源,她不是携带大批书籍,就是抱着一大叠漂亮的丝巾,见者有份地赠送给每一位与会的女作家。我筹备2014年第十三届双年会时,委託她在上海帮女作协购买十馀座琉璃奖盃,准备赠送给厦门和金门的合办单位,她一口答应,迅速完成任务。可等到我要奉还代垫款项,她摇手坚拒﹕“算我捐给会裡吧!”

        旅游期间,每到各地特产店,月华总是团员中买得最不手软的一位,拎着大包小包的伴手礼出店,她对着目瞪口呆的旁人说﹕“我有很多姐妹亲友要送呢。”会裡女作家到了上海,只要让她知道,无不情挚意切地飨以精緻地道的沪菜。

        月华这样“天女散花”般的赠礼,没有巴结讨好谁的意图,纯粹是她热爱朋友的情不自禁。好几次文学聚会前,她都兴奋地在电话中告诉我,她迫不及待想见到文学圈中的姊妹们。

        可月华并不是软绵绵的滥好人。第一次和她同游,我也看到了她心直口快的一面。团员中有一位S女士,所到之处无不以大义凛然之姿不断斥骂当地人。最后一天大伙进用早餐时,旅馆人员在餐厅前方拍卖画作,S女士站起来不客气地大声说﹕“请你们立刻停止拍卖,让我们安静地吃顿饭。”全场错愕下,月华也站起来对隔着两张圆桌的S女士喊话﹕“妳不能替大家做这要求,因为有人对拍卖有兴趣。”经过这番公开叫战,团员们私下纷纷表示,早已看不惯S女士的跋扈,很高兴月华替大家出了口气。

        月华颇有自己的见解,且不惧于表达,她常坦言脾气坏。这样的个性原本容易树敌,可我注意到文友圈中鲜少有人对她不满。我想大家都明白她不热中争名夺利,发言每每就事论事,不掺私心,日久人们也就敬其心思单纯,而不计较其言辞犀利了。
        后来在拉斯维加斯和台湾的双年会上,我有机会和月华的另一半孙林同桌共餐。月华活泼外向,最喜欢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们黏在一起开会旅游,吃饭聊天;孙林个性寡言内向,且心力专注于绘画上,和文友未必有可以交集的话题,显得格外拘谨沉默。夫妻俩一冷一热坐在一起,感觉上月华掌控了家中的话语权。然而,孙林虽温文儒雅,“惜言如金”的寥寥数语,旁人仍可看出他对某些观点的坚持,犹在喳喳呼呼的月华之上。

        有一天,在阿里山下的茶庄裡,月华照例又被店家的展示吸引,兴致勃勃去品尝各类茶叶。冷在一边的孙林居然开了金口,主动对另一位文友和我说﹕“我知道,顾月华很喜欢乱买东西送人,可我想,只要她开心,又有什麽不好呢?”这番话,几乎要把我们两位女士的眼泪惹出来了,多浪漫深情的丈夫啊!

        另一次予我浪漫的悸动,是在一次月华作东的文友聚会上。美酒佳餚,加上文艺圈中人话题投缘的气氛催化,月华在众人追问下,讲了几则和上海戏剧学院同学间的终身不渝深厚友谊,自然也包括了后来与她结褵的同班同学孙林如何一往情深。同席的小说家、电影剧本作家,全都喊了起来﹕“这些故事太浪漫了,如果写到小说、电影或电视剧本裡,人家一定说﹕现实裡哪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以我对月华的认识,她断然不会无中生有。我羡慕嫉妒之馀,不禁苦思﹕月华为何有此魅力?

        虽然如本文第二段所言﹕“在我初识她的几天内,就见识了她独特的待人处事之道。”这些年来我仍时感困惑,月华为何出手如此海派?从她的穿着和佩戴的首饰看来,身家应该不薄,必定有“公主病”,对食衣住行十分讲究。在纽约珠宝圈待久了,或许也沾染了上流社会趋炎附势,矫揉造作的习气。

        读完《上戏情缘》,我才对月华有了真正全面的瞭解。父亲是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她年少时也曾对仆人发过小姐脾气。即使在父亲遭受改造的年头,顾家每月仍能由海外资产收到五百多元的外汇,当年是笔不小的生活挹注。大学毕业后,她从富庶的上海调到物质条件较差的河南郑州,后来又被下放到贫瘠的禹县农村,远离娘家、婆家和丈夫,过着胼手胝足的劳动日子。物质上真是苦不堪言,幸好身边带着长子思瀚。每晚茅屋油灯下,月华为儿子讲述忠孝节义、因果报应的历史故事。这段母子相依为命的岁月,塑造了日后事奉父母极孝,为人处事仁厚有义气的孙思瀚。

        月华第二个艰苦的人生阶段,是1982年到1986年隻身在纽约打拼的时光。她没有绿卡,不太会说英语,日以继夜地非法打工,终于取得绿卡,有了正式的工作,买了房子,有能力将朝思暮想的丈夫和两个儿子接到美国,其间多少的酸涩苦辣,月华都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咬牙吞了。

        在郑州时,这个资本家的女儿受不了台下学生的批斗,居然任性地叫丈夫订机票,让她一走了之回到上海娘家。而孙林,也不怕自己留下遭到牵累,竟也帮爱妻买了机票。可到了禹县农村和纽约,月华才真正改掉了父母偏怜女的任性,什麽苦活粗活都一肩挑了起来,什麽委屈痛苦都和泪埋在心底。她说待过农村﹕“此后一生我都珍惜在底层的平民生活中所得到的教益及历练,也使我磨砺出一生不畏困危的坚强性格。”她在纽约做褓姆感受到小男孩的爱心,于是写信回去叮嘱丈夫和儿子善待照顾小儿子的女孩,“也为自已年青时在家中任性无礼地使唤仆佣深感罪孽,那段打工经历改变了我的一部份为人处世态度,可以说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平等待人的道理。”

        许多人经过锥心泣血的洗礼,变得愤世嫉俗或小器自私。孙林和月华这对夫妇却一迳不改他们的温厚大方。何以致之?《上戏情缘》裡有太多温馨动人的片段,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是这本书足以让人动容的地方。

        在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孙林的亲父母和养父母、月华的双亲,对家道起伏安之若素,那份恬澹旷达,予以子弟身教薰陶,使得孙、顾两家始终维繫了大家庭少有的兄友弟恭和谐,妯娌姑嫂亲睦。月华自己的小家庭展现堪为楷模的慈爱孝悌,何尝不是幼承庭训的世代延伸?月华父亲白手起家后在家乡无锡开了当地最大的酒店,雇用家乡人造福乡梓。他一向自奉甚俭以帮助他人。母亲待人慷慨大方,不计较吃亏。这些仁爱慈悲的特质传给了月华,她其实不能算富婆,却对朋友不吝付出,也谆谆告诫儿子同样待人。

        另一方面,她对美丽事物有敏锐的直觉,表现在艺术、文学、珠宝、穿着上,也有强烈的自信和自律,使得她无论现身哪种场合,都有一种低调却又亮眼的风华。这些因素是她为何从上海戏剧学院到现在,一直为人喜爱,且不时遇见“贵人”相助的原因。

        读《上戏情缘》,读者会豔羡月华是个幸福的人,有宽厚的长辈、深情的丈夫、孝顺的儿子、众多热爱她的朋友、幸福安逸的晚年;然则月华的幸福,何尝不是肇于她的个人特质、历练和感悟?她将父亲晚年手书的十六字奉为圭臬﹕“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苦中作乐,自得其乐。”有此四乐,纵然风雨如晦,心中也会天天天蓝了。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月华以她和孙林的家世以及自己的生命历程,贴切诠释了这句老话。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三届(2014—2016)会长
张纯瑛2017年夏写于美国马里兰州波多马克镇

【作者简介】:张纯瑛,本科毕业于台大外文系,后获美国VILANOVA大学电脑硕士学位,退休电脑工程师。作家,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三届会长,著有多部小说集和散文集,并获首届东方文学奖,第一届长荣寰宇旅游文学奖。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顾月华:冰糖炖鸡和老女人

顾月华:母亲姓周

顾月华:让我们年轻让她们老

顾月华:衣香鬓影晃动中的影子

顾月华:厨房外的风铃又响了

顾月华:爷爷喜欢吃叉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