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禾:一个老出版人的心痛,教材翻车如何面对首任社长叶圣陶的初衷 | 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2-07-15
文学的光亮    思想的天空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图源网络
令人尊敬的人教社为何会在教材插图上翻车
文/青禾


最近,人教社教材插图事件七上热搜,人教社多次致歉,教育部责其整改,网上质疑谴责之声不绝于耳。作为混迹于出版发行系统二十多年的老出版人,虽然已退休十余年,仍然无法置身事外,因为这与我一向对于人教社的认知和敬重,实在相去太远。



图源网络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2月,第一任社长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担任,承担全国中小学统编教科书的编辑出版。1953年5月,中央政治局讨论教育工作,又迅速从全国调集近200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其中包括吕叔湘、吴伯箫、戴伯韬、辛安亭、张志公、陈伯吹、陈乐素、张毕来、邱汉生等知名学者,补充到教材研究和编辑队伍中。



叶圣陶先生  图源网络

从1951年秋季开始,全国中小学生开始使用第一套人教版统编教科书,到2011年,人教社先后编写修订的中小学教材已经达到第11套。


2017年9月,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定的义务教育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也由人教社出版发行。


在此期间,人教社还与全国各地出版单位共同探索建立了“租型代理”的教科书供给合作模式,创造性解决了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保障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难题。


首任社长叶圣陶上任之初,就意识到教材编辑非同一般的沉重责任。他说,“编写教科书,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像蜜蜂那样,吸取百花精华,酿出蜜来。” 应该说,从叶圣陶那一代人开始,人教社就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工匠精神从事教材编辑工作,形成了编研一体的学术传统。


80年代,人教社又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先后完成国家和教育部课题31项。2013年起,又获准建立教育出版领域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着眼培养课程、教材和教育出版研究高端人才。


以上就是我所搜寻到的对人教社的基本描述。而我曾经供职的外文书店和音像出版社,也因英语音像教材与人教社结缘。如今我已退休十多年,但据我近期了解,公司之间的合作依然延续。以我对人教社的了解,实在想不通问题出在哪里。



我工作过的单位和人教社的合作始于九十年代,人教社为英语课本配套磁带,外文书店那时正好被打破铁饭碗。这让到处找饭吃的我们,一下子看到新的商机。


但合作之初,双方对于音像教材的营销却十分茫然。书店召集全省数十家书店推广,收获甚微。不得已,只好派出所有业务员,带着样品,与一家一家教研室,一个一个学校,甚至一个一个英语老师探讨。在英语教学研究中,大家终于总结出“听先于说,说先于写”的外语学习规律。音像教材最终也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一度成为必选教材。


当然,随着科技发展,音像载体不断在提升,合作方式也与时俱进。


在与人教社合作的日子里,每年春秋两季教材上市之前,我们都要到人教社接受专门培训,我们代理生产的磁带,也必须送人教社接受质量检测。人教社还会微服私访,直接到某学校,某零售书店随机抽查。


记得有一年秋季,磁带发下去不久,英语老师发现录制质量问题(录制磁带实行头尾部分检测,有时会出现个别漏检)书店立即在第一时间向用户致歉并请妥善封存,然后报告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当天晚上即由省教育厅带队,组织专班到事故现场调查,召回所有磁带逐盒试听,检出不合格产品重新录制。


作为人教社合作单位,我们深知一切都必须贯彻人教社的严谨作风。作为音像教材制作和发行,更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个优秀的外语听力教材,或者一个劣质教材,都会影响孩子一生。不要说那些空洞的口号,即便尚有良知,都不会忘记对孩子的责任。


在与人教社的合作中,也会因为某些问题与领导们探讨。无论是我们去北京,还是他们来省里,让我特别感动的,就是他们那种认真,严谨,谦虚,温和的态度和作风。他们从来不会以专家自居,也从来不会因为反映的问题尖锐而恼火,更不会雄辩滔滔,颐指气使。而总是心平气和解释,或者探讨解决方案。那份温文尔雅,耐心细致,逻辑缜密,仿佛是在听一堂教学研究课。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去拜谒社长,本来在脑海中已经画出了一幅社长办公室的图画。宽敞的房子,高大的书架,古色古香的宽大书桌,以及大专家应该具备的一切。


可是,当我敲门,得到许可后进屋时,心里不禁波澜涌起。社长起身与我握手后的第一个动作,居然是把散漫在长沙发上的书拢了拢,空出一角,然后请我就坐。一边抱歉着说,实在太忙,实在太忙,委屈你啦。


我一边惶然着不知道说什么,一边迅速扫视那间办公室。


———除了书,还是书,几乎所有的地方。


赶紧把原本打算谈论的话题压缩到最少,甚至为这次拜谒而羞愧。仅仅因为我是一个地方的业务合作伙伴,社长便接受了我的预约,可我为什么要浪费对他来说如此宝贵的时间啊!


起身走时,虽然我一再诚恳谢绝送别,社长还是从办公桌后面转过来,开门,握手,挥手再见,所有的礼仪一丝不苟。那斯文儒雅的微笑,从此定格在我脑海中。很久很久一直在想,这该是几千年中国文人的精神传承吧。


后来听说,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曾经在我们省的某地接受过好几年改造。但我相信,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处境,他们所坚守的内心,从来不曾放弃。


在我上班的时候,北京的人教社,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文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等等等,一个个如雷贯耳。而他们最让我敬重的,始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哪怕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数个系列、几百种汉译世界名著,但中华文化的基因却依然坚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只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可是,如此高大上的人教社,怎么会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老一代出版人的严谨作风哪去了?


且不说那些涉及政治意识的争议,就算按全世界每个民族对儿童应该有的保护,也不该在插图中出现女生露内裤,男生露肚脐,甚至类似撒尿的状态啊。有人说那是皱褶,可那是皱褶吗,只要是成年人,就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看到有篇文章里,一个上了高中的女孩留言,说她读小学时,盯着那个那个地方看了好久,觉得非常好奇。这就是低俗插图留给孩子的记忆。就连我那个读到五年级的外孙女,都嫌那些插图小朋友很丑,时不时上课开小差,就会忍不住去改动它们。幸亏我外孙女大大咧咧,从来只注意特别难看的图像头部,不顾其它细节,这让我多少有点宽心。但是,因为她小时候爱吐舌头,她妈妈便哄她,说那些插图上吐舌头的都是唐氏综合症,这倒让她很是郁闷,专门打电话跟我求证,惹得大家好一阵苦笑。


人教社出事后,我特意搜寻了近年关于教材出版的相关规定。应该说,规定非常详尽,可操作性很强。而在我供职出版社的时候,三审三校一直也是严格执行的。省出版集团后来还成立了编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各社出版物抽检,除了出版物内容,文字差错率也不得超过万分之三,否则属于不合格产品,需要接受处罚和召回。


有个帖子里,资深编辑也认为,插图错误一般都是插图与文字内容不配,因为插图师可能对文字理解不透,或者观点差异。在数学中往往会有插图和题目错位,比较难以检出。但像这样低俗的插图,应该是责任编辑就可以看出来的,根本到不了二审三审。而且,作为教材,最终还有教育部教材局过审。


正是如此严格的审查制度,又是如此历史悠久、口碑极好的人教社,却爆出惊天事故!毫不夸张的说,这在出版系统,绝对不亚于烈度十级的地震,即便退休职工群,也被震翻了。


回顾近几十年,随着出版社转制,的确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经营压力,大家盯住利润的时候多一些。还有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加强了竞争机制,而教材出版的时间性又非常严格,这或许都是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原因吧。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推脱责任的理由。任何企业,自有自己的专门职责,这是最起码的底线,更遑论中小学教材出版。



叶圣陶先生  图源网络


正是基于此,人教社仅一纸致歉,实在让老出版人异常纠结,也难以平静。教材是个巨大的市场,这背后的利益关系我们吃瓜群众也不甚清楚,好在教育部已经介入调查,人教社也正抓紧整改。切盼教育部能公开透明调查结果,给所有出版人敲响警钟,也给责任人应有的处罚。


同时,也惟愿相关方面可怜天下父母,不要让他们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内心又多了一层担忧,更不要让他们在拿到孩子课本时,还要认真过目一遍,掩去那些有伤孩子的低俗画面。也盼望孩子们尽快扫尽心底阴影,在朗朗晴空下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青禾,退休70后。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更多往期精粹


时代扑面而来,写在上海即将解封之际

余耕:一千万外加一颗粉钻出手一件赝品青铜器 | 做局人1、2

《我是夏始之》结章:如果人生重来,她是选择北京户口还是山村里的母爱

余耕:诡谲的局中局,谁是被套住的人

拜登到得州悼念死难者,警方不作为被质疑,教师保护学生牺牲

严锋:儿子患自闭症,放下执念接受包容,疫情中不和孩子分开

范伟:孤高的北大老友,终身不婚,股市暴击后跌入深渊


大家:黄永玉  巴金 王小波  齐邦媛  白先勇  钱锺书  史铁生  王安忆   余华天空之友:严锋  刘擎   余耕  菊子  小草  刺猬  风吹沙  杨逍  大嫚  愚石  绿风  青禾  小仙  三少爷  硅谷医生  河岸  二湘  更多

让阅读更自由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公开透明调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