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湘:孩子要选新闻专业,有比直接打晕更合适的做法吗?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3-06-26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张雪峰  图源网络

孩子要选新闻专业,有比直接打晕更合适的做法吗?
文/二湘


张雪峰和新闻系教授怼了起来。


起因是张雪峰直播时有家长咨询,孩子要报新闻专业,该怎么办。张雪峰回复是“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



重庆大学的新闻系教授张小强不高兴了。他说千万别被张雪峰忽悠。他害人不浅、误导公众。说新闻专业能文能武,“今年我这边毕业的研究生,三个考入公务员系统,一个去了青岛海尔电器、一个去了吉利汽车,还有一个去了其他企业。去年毕业的研究生,有两个进了主流媒体,两个分别考入深圳和成都当公务员,还有一个进了高校、一个进了游戏公司。可见新闻传播就业范围是很广的。”


16日傍晚,张小强再次发文表示,“我对新闻学专业前景充满信心,不是因为我吃着这碗饭,而是未来的社会对传播人才需求会一直旺盛!” 张小强还说张雪峰本人也在享受传播社会化的福利,“张雪峰本人从事的就是新闻专业毕业生要干的领域啊,他自己吃着传播的饭,却在砸着传播的锅,何其荒谬!”


先说这个张小强教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位教授逻辑学的不咋地。第一,他说张雪峰吃着传播的饭,却在砸着传播的锅。如果张雪峰学的是新闻传媒专业,这话没问题,但关键张雪峰学的是给排水,和新闻传播不沾边,但他却能做得这么出色,这不恰恰证明做传媒,尤其是做自媒体,根本不需要学新闻这个专业吗?再看看周围几个自媒体做得出色的大V,有哪个是学新闻出身的?当然,我也认识几位学新闻出身自媒体也做的非常好的,但是他们能做大更多是他们自身的人文修养,和他们曾经的本科专业没有关系。


学新闻并不会给你任何优势,倒是那些有自己专业知识的,可以凭借自己的特长在自媒体行业里脱颖而出。这也正是张雪峰说的,“如果一个行业,一个不学这个专业的人比学这个专业的人做的还好,说明这个专业没有专业壁垒。”如果是这样,你又何必费劲学这个专业?


新闻专业曾经是个非常吃香的专业,也曾经吸引了很多有新闻理想的有志青年,但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电台、报纸、电视台其实都在慢慢衰败,这个国内国外都是如此。再加上我们的特别国情,做新闻限制太多。自媒体的兴起,给更多非新闻专业又有才华的人一个舞台。谁都能做自媒体,只要你能连续不断地生产高品质的文章,你就能脱颖而出,当然,你还要懂得风控,但这个也是新闻专业里学不到的,只能自己慢慢琢磨。


未来社会对传播人才的确需要,但新闻专业学的那些东西真的用不上,这是一位网友留言:“如今我早已远离媒体行业,没有从事新闻工作有我自己能力不足的原因,同时也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想,我没有改变这个行业的能力,也没有坚守新闻理想的勇气,有些学校,新闻学在大二的时候是会分流成新闻学和广告学的,我想如果当年我们学校也分流,我多半也会选择广告学。“


这是我的一位学新闻的朋友发的朋友圈:“我当年学新闻专业,学到一半觉得不对劲,感觉啥也没没学到,幸亏自己学了些别的专业的课,才找到工作。”


第二,针对张雪峰的一番言论:“一个985院校教新闻传播的教授,自媒体账号粉丝数和流量不如我,一个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里面是不是多少有点问题?这位张小强教授是这么反驳的:“985高校教授粉丝还没他多,这个比较更是无稽之谈,他先发一篇C刊再来说这个大话。欢迎张雪峰来跟我比科研。”这又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故意模糊概念,非要打个歪靶子。张雪峰现在在抖音拥有1385.5万粉丝,微博拥有653.3万粉丝,的确粉丝庞大。他比的就是粉丝数,你扯C刊不是扯犊子吗?发C刊干什么用的?这是教授们用来混教职用的啊,跟做新闻传媒有一毛钱关系没有?难不成C刊发的越多,粉丝越多?


第三,这位张小强教授说自己的学生毕业去向,首先他没有用到大数据,就是几个个例,他有多少个学生,多少百分比找到工作,多少百分比找到传媒相关的工作?多少百分比没有找到工作,我们都不清楚,这样的泛泛而谈的几个例子毫无说服力,其次,他屡次提到他的学生去做公务员,我们也都知道,考公是不要求你一定是新闻专业的,绝大多数专业都可以考,有几个学生考上公务员就多了不起了?培养四年,都不干新闻专业了,都去考公务员了,那还学你这个专业作甚?当然,不止新闻学如此,学校教的永远有限,许多专业在学校似乎都没学到什么。其实在校学习只是师傅领进门和进入一个行业的敲门砖作用,真正在未来做得好的,都是工作后再学习的结果。


相比于张教授的泛泛而谈和毫无逻辑、毫无说服力的辩驳,张雪峰似乎更得民心。但诚实地说,我也不是很喜欢张雪峰的立场,虽然我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他说话直接,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很生动,很有特色,效果拉得满满的,他说:“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吃上饭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考虑实际情况,我没有针对任何人任何专业,我只是根据就业情况给建议!孩子找不到工作负责的不是你老师,而是你爸你妈跟自己!“


他说的情况可能非常适合那些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的孩子。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孩子其实很迷茫,选文科、理科,工科,还是商科,孩子真没有主意,自己到底热爱什么,自己都不清楚。这个一点也不奇怪,我感觉自己其实也是一直糊里糊涂,似乎到了四十岁才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对于一个不是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就业市场来给孩子指导一个相对热门的专业,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理工科专业大数据就是比文科专业相对好找工作,相对薪资高一些。而理工科里面,计算机又是相对工资较高。商科里面,金融专业工资又相对较高。所以也能理解这些年,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计算机专业都是挤破头。入对了行,水涨船高,平均工资就是高,虽然你学个哲学专业,自媒体做大了可能比一般的码农高。但那得是行业掐尖的人才能做到,有几个能做到掐尖?小概率啊。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所以这就是个概率问题。


张雪峰说的都是实话,大实话,但是太现实,太急功近利了。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当你真正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有动力把它做好,做得越好,你越有动力继续做,这样你就有兴趣继续做下去。如果热爱,就算这个专业的工资低一些又如何?我们已经知道,钱和一个人的快乐并不能成正比,钱是数字,但快乐是你能够真正感知到的。而且,金钱带来的快乐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一个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和一个亿万富翁的快乐又有多少差别?钱只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一个标准,但绝不是全部。而且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满足,这就够了。所以,一个特别有主心骨的孩子,家长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做决定。这样,将来既算他选错了,他也不会怪你。前面说的张小强教授的反驳虽然无力,但新闻学真的不值得学吗?这个倒是未必。孩子真心热爱,就可以学。


其次,张雪峰的思路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力。如果你真正有能力,学习能力强,本科学什么专业又有什么关系,人生的路长着呢。在美国,私立大学相对来说,换专业容易很多,但很多公立学校,热门专业也是有限制,不好转。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之前的文理学院还可以从别的专业转到计算机专业,今年开始就不允许转了。另外一个计算机强校,UIUC也是如此,别的专业不让转计算机专业。但如果你真的喜欢,也有能力,可以学双学位,或者辅修计算机专业。现在国内很多学校,听说也是允许转专业的。我的一个亲戚就是从通信专业转到计算机专业。另外就是本科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研究生还有机会。另外其实很多公司招生,也并不要求你的专业,比如华尔街很多私募公司,比如硅谷很多大厂,并不在乎你学的是数学还是物理,只要你真有本事,能通过他们的面试,你就能进他们公司。


我的一位朋友孩子刚刚高考结束,她也在思考孩子报考的事,她说一开始也是纠结学什么专业的问题,这两天不纠结了,她说就是素质回归吧,孩子现在学什么毕业后都面临技术更新,政策变化,或者当下热未来冷的问题,所以孩子有喜欢的就学,没有喜欢的专业,或者还不知道自己兴趣点,那么就选一个正规的好学校去学习,学什么都行。重要的是接受一个环境的塑造,保持学习能力。因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说得很诚恳。所以,家长与其临到填志愿的时候把孩子打晕,倒不如早早开始,培养孩子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孩子文理兼修,给孩子创造各种机会,尝试和了解各种行业和专业,让孩子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找到真正的热爱。另外,很重要的,就是除了academic(学术方面)找到方向,还要培养孩子对运动和艺术的热爱,你会发现,这些兴趣爱好往往比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更持久,更能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快乐和意义。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高考制度下,谁还有闲心琴棋书画。也许吧,但我相信只要你真正放下,意识到这些无用之用的重要性,你就有时间。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北京的爸爸写的文章,他反潮流而行,中学前五年他没有让她的女儿去上各种补习班,而是给孩子减压,孩子课外基本就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到了高三才全心全意攻高考,最后孩子考上了北大。这位爸爸说自己是险胜,是一次冒险。至于值不值得冒这样的险,那也真的是一道选择题。


就像加缪说的,Life is a sum of all your choices,生命就是各种选择的总和。孩子的人生之路,孩子的志愿,最好还是放手让他选择。我们做家长的,最多就是个场外指导,帮助孩子找到他擅长的领域和兴趣点,鼓励他,引导他,但切记不要越俎代庖。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工体拥抱梅西的少年,杭州大桥救人的外卖小哥,他们都勇敢地跳了下去!

孟羽童和董宇辉的差距,其实是董明珠和俞敏洪的差距

二湘:一个硅谷科技精英之死

二湘:漫长的季节里,那些无用之用支撑我们活下去

二湘:高铁劝阻熊孩子被掌掴,我会有勇气做那个东北大哥吗?


作者简介

二湘,喜欢码字,著有长篇小说《暗涌》《狂流》,小说集《重返2046》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二湘空间小店一年一次的沙蜜豆大樱桃上市了!去年购买过的读者都知道,我们的樱桃口感,售后服务都是一流的。详细信息见《专属初夏大连的美味大樱桃来啦》,欢迎选购。



更多往期精粹

大小S吸毒?我更瞧不起他的态度

好消息:是鼠头,撒尿留学生开除了;坏消息……

你的世界,我真的不懂

嫁鸡随鸡四十年

大嫚:像一棵麦子那样活着 

拥抱梅西的少年被行拘,妥协苟且的我们太怯懦 

普通人的发声集结在一起,让“指鼠为鸭”没有成为“指鹿为马”

两份入学通知书,两条代表她生命轨迹的平行世界永不交汇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