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谈隐私,原本就是笑话
“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
这几天,AI换脸软件ZAO的热度,大家有目共睹:
从8月30日发布1.1正式版本,第二天迅速抢占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第2位,一夜爆红。此前引起争议的“霸道条款”也进行修改,更新隐私协议,并且开放注销设置,试图打消用户关于”安全和隐私“的顾虑。
我们有没有可能保有隐私?
如果有可能,世界会怎么样?
安德雷斯·韦思岸(Andreas S. Weigend,亚马逊前首席科学家,Social Data Lab创始人兼负责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天真的假设,在2017年的一次演讲上明明白白地说:
“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没有隐私。”
在我们对个人隐私引起重视时,他的这句话简直比我们知道自己隐私泄露还可怕。
安德雷斯·韦思岸拥有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早年因为“人人网”的投资经历,让他在“数据科学”这一领域深研,通过数据研究社会的互动,和物理学的知识背景也不算跑得太偏。
说出这句“我们没有隐私”时,他的神情并不悲观,相反,像是洞见一个真相:
在电子世界,一场名为“社交数据革命”(Social Data Revolution)正在发生。
“这个世界本质上存在着一个涵盖七十亿乘以七十亿条连接的图谱。”正因如此,在电子世界,社交数据是信任感的来源。
于此,安德雷斯·韦思岸提出,“数据读写能力”(data literacy)是现如今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技能。
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对于个体来说,它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更优的决策;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有利于掌握目标人群的偏好和习惯,有针对性地提升产品体验。
想想你在百无聊的时候,和siri进行语音聊天,你会被它出其不意的回答逗乐,不是机械的小助手,感觉它“挺有人情味”。这背后其实是苹果承包商的推动,他们对手机用户的语音记录进行收听和分析,方便对语音助手进行优化。
只不过收听这一操作,并没有在消费者的隐私条款中明确解释,消费者并不知情。
这一代互联网世界,是无法对隐私做出真正意义上的保护的。
而再把时间往前推,2018年,facebook出现严重的用户数据泄露,还由此引发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删除Facebook”网络活动;8月,有网友发帖称售卖华住旗下所有酒店数据;2017年,美国五角大楼意外暴露了美国国防部的分类数据库,其中包含美国当局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中收集到的 18 亿用户的个人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的隐私像是暴露在针孔摄像头之下,你不知道监控在哪儿,但是你的一举一动无所遁形。
随意下载一个app,轻轻一点“同意/允许”选项,都有可能为以后的信息泄露埋下隐患。无数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也提出了另一个新命题:数据的主权。
▲“不用玩零和博弈,是可以实现双赢的。”
这一“双赢”的意思是,我们的个人数据被调用,但是我们其实还是拥有它们,而不是像自己拥有一个苹果被人拿走就没有了。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如何保障信息是在未被复制的情况下被调用。还是有些抽象是不是?
我们祈愿这样的一天不要到来。
撰文丨林阿闹
配图 |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被隐私泄露困扰过吗?”
- 留言给我们
如果喜欢,点个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