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文艺青年的一声枪响丨拙见观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显然是个命题作文——请围绕 “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话写一首诗。
不得不说高晓松的文艺整合营销做得相当成功。老狼和谭维维的演唱不能让他满意,许久不出新歌的许巍正合胃口。
这句据说是高晓松母训的“中心思想”其实早在歌曲问世前就被争论多年。两个月的预热和高晓松在白衣飘飘的年代积攒在手的情怀,让观众对这篇“命题作文”的第一印象好得不能再好。
而当小部分清醒且有话语权的人出言批评的时候,懵逼群众们又转身跟随之。
听听许巍其他的歌,反倒觉得他才是个纯粹的诗人,许巍在成长,他的歌也随之而变化。
唱着“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的许巍也好,《此时此刻》的许巍也好,真情实感的表达显得颇有诚意。永远愤怒是标签化的许巍,而不断成长才更显真实。
矫情自古有之,在说后面的话之前,不如先来听首歌。
不知道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给身边的事物贴上标签,自己喜欢的就牛,不喜欢的就低到尘埃。如果大多数人捧红了小众文化,就又开始哀嚎着“商业化”。
但其实无论是追求名利,还是追求艺术,创作者的表达都是从自我出发。听过很多文艺工作者说,艺术是自私的,不管要做给多少人看,首先都要过自己这一关。
评论999+的歌不一定都是广场舞金曲,而评论个位数的歌也可能真的难听成一坨粑粑。小众不一定都好,大众化的也不一定都没有思想。任何作品,都有感动人心的地方。
哗众取宠也好,诚意满满也罢,作品向来具有诚实的禀赋,能透露出甚至作者自己都不一定看清楚的真实。与其为了彰显逼格去批判,不如秉着分享和感受美好的态度去对待。
窦唯变成了满脸胡茬的大胖子,却在音乐的路上渐渐走入与外界无关的个人境界。莫西子诗回归了诗和田野的世界,仍旧爱着感激着曾经努力挣扎生活着的那段日子。
如果你信奉苟且,到了远方还是逃不开苟且。而如果单纯把诗和远方作为麻痹自我的理想乐园,它们将会变成打不破的枷锁,阻碍我们清醒的认知。莫西子诗说,他最恐惧的是“没有感觉”,一旦对这个世界麻木,就会彻底变得孤独。
问他想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的时候,他说,十年前的自己还在北京上班,那是一段比较艰难的日子,但现在回想起来并不觉得苦,反而是那样的一段岁月赋予了他现在的这种生命力。他对那时的自己并没有什么想说,只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他很感激那段时光。从莫西子诗真诚的回答里,可以感受到一种简单的真实。
怎么权衡“苟且”及“诗和远方”,说到底只与你自己有关。真实诚恳是不变的生存法则,即使赤手空拳,只剩一身孤勇,也能找到心中的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