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送给文艺青年的一声枪响丨拙见观察

2016-03-28 拙见

都是文艺青年,何必为了二两高低撕扯得满城风雨。

别再问我生活是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了。围绕着并不走心的情怀营销争论不休,彰显自我,意义并不大。


3月18号,《晓松奇谈》上预热已久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终于亮相。许巍高晓松两位文艺大咖首度合作,矮大紧高晓松作词作曲,民谣诗人许巍献声,三天播放450万次。粉丝顶礼膜拜三天后,这首新歌被拉下神坛,批评的声浪仿佛是在一瞬间盖了过来。

说到底还是苟且。”民谣音乐人周云蓬丝毫没留情面。诸如此类的评价开始占据网络。对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泪流满面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有之。时间过去两周,关于“苟且”和“远方”的争论仍在继续。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显然是个命题作文——请围绕 “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话写一首诗。


不得不说高晓松的文艺整合营销做得相当成功。老狼和谭维维的演唱不能让他满意,许久不出新歌的许巍正合胃口。


这句据说是高晓松母训的“中心思想”其实早在歌曲问世前就被争论多年。两个月的预热和高晓松在白衣飘飘的年代积攒在手的情怀,让观众对这篇“命题作文”的第一印象好得不能再好。




而当小部分清醒且有话语权的人出言批评的时候,懵逼群众们又转身跟随之。


许巍素来是“愤怒”的代表,一直向大众描述着生活的挣扎和迷茫。后来许巍开始归于平静,信佛、行走,逐渐与生活和解。

听到这首歌有人开始质疑了,许巍说好的愤怒呢,说好的迷茫呢,你现在不迷茫了就回头让人放弃苟且,你咋这样呢?

看到这些不禁为矮大紧老师的聪明鼓掌。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献唱。卖的情怀出自高晓松,先挨骂的却是许巍。


高晓松们永远在唱着白衣飘飘的情怀,郭敬明们永远在讲述着十几岁兵荒马乱的青春,纵使创作者心境千变万化,其作品风格却不变,瞄准特定的群体,千穿万穿情怀与青春不穿。

听听许巍其他的歌,反倒觉得他才是个纯粹的诗人,许巍在成长,他的歌也随之而变化。


唱着“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的许巍也好,《此时此刻》的许巍也好,真情实感的表达显得颇有诚意。永远愤怒是标签化的许巍,而不断成长才更显真实。


关于“眼前的苟且”和“诗和远方的田野”的争论,说什么的都有。我倒想问,真正意义上的诗和远方真的存在吗?你怎么知道诗和远方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苟且呢?你又如何断定苟且之中没有诗存在呢?

矫情自古有之,在说后面的话之前,不如先来听首歌。



不太敢猜测听完这首歌的你是爽到了,还是不爽至极却无从发泄。但另一种文艺青年发出的声音,或许值得我们反思。

就算二手玫瑰真去玩了hip-pop,陈绮贞抛弃小清新变成叛逆朋克妞,这世界会崩塌吗?并不会。即使痛仰有一天真的出柜了,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吗?并没有。如果再也不唱《梵高先生》的李志说:“下面一首歌,梵高先生”的时候,认真享受来之不易的每一刻就行了,一定不要哭着说逼哥你变了,你的情怀没有了。人家愿意,你不喜欢就回去洗洗睡。

所以就算是以上“如果”均成立,你也还是你,只要枪没真的打在你身体上,你就还是个得努力生活着的文艺青年。

这些年更多人开始愿意以“二逼青年”自称,而对“文艺青年”的称呼尽量避之。想不被群嘲先自黑,无节操最是显格调。为什么?大抵是人们看矫情看得有些恶心了。有情怀是好事,但把情怀做成表面上的个性去彰显,也难怪总是被骂来骂去的了。哦,虽然我也是文艺青年。

不知道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给身边的事物贴上标签,自己喜欢的就牛,不喜欢的就低到尘埃。如果大多数人捧红了小众文化,就又开始哀嚎着“商业化”。


但其实无论是追求名利,还是追求艺术,创作者的表达都是从自我出发。听过很多文艺工作者说,艺术是自私的,不管要做给多少人看,首先都要过自己这一关。


评论999+的歌不一定都是广场舞金曲,而评论个位数的歌也可能真的难听成一坨粑粑。小众不一定都好,大众化的也不一定都没有思想。任何作品,都有感动人心的地方。


哗众取宠也好,诚意满满也罢,作品向来具有诚实的禀赋,能透露出甚至作者自己都不一定看清楚的真实。与其为了彰显逼格去批判,不如秉着分享和感受美好的态度去对待。


这个世界已经小到任何角落都逃离不出我们的眼睛,远方和眼前的距离能有多远。诗和远方未必是成功者的宣言,眼前的苟且也未必就那么不堪。

窦唯变成了满脸胡茬的大胖子,却在音乐的路上渐渐走入与外界无关的个人境界。莫西子诗回归了诗和田野的世界,仍旧爱着感激着曾经努力挣扎生活着的那段日子。




如果你信奉苟且,到了远方还是逃不开苟且。而如果单纯把诗和远方作为麻痹自我的理想乐园,它们将会变成打不破的枷锁,阻碍我们清醒的认知。莫西子诗说,他最恐惧的是“没有感觉”,一旦对这个世界麻木,就会彻底变得孤独。


问他想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的时候,他说,十年前的自己还在北京上班,那是一段比较艰难的日子,但现在回想起来并不觉得苦,反而是那样的一段岁月赋予了他现在的这种生命力。他对那时的自己并没有什么想说,只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他很感激那段时光。从莫西子诗真诚的回答里,可以感受到一种简单的真实。


怎么权衡“苟且”及“诗和远方”,说到底只与你自己有关。真实诚恳是不变的生存法则,即使赤手空拳,只剩一身孤勇,也能找到心中的那片海。


拙见观察员:睿睿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往期拙见人物-






拙见近期值得期待的活动正在进行中...
四月
拙见+广州
五月
拙见·中国2016年首届国际金融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