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允许一部分年轻人先聚起来 | 未来的事

南都观察 南都观察家 2019-07-26


又到了一起来看“未来的事”的时候。南都观察会定期推荐我们认为有意思的未来活动,可能是某个周五下班后就能参加的分享会,可能是需要花掉整个周末才能逛完的展览,甚至可能必须请假才能抵达现场……


这些活动发生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会在你的心中埋下一滴小小的热情,也可能会让你有些失望,但它们都再一次指向未来。编辑部的同事也会藏在其中一些活动里,有时候是去帮忙,有时候是去围观,有时候过了很久很久,会突然在一些文章中闪烁出这些活动的细节。


让我们一起去到未来。也许在某个活动里,我们会见到彼此。(长按或者扫描图片二维码可以了解活动详情)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太过“原子化”了,人与人之间太过疏离,所以才导致如此多的争论、割裂,产生一个个“固化”的圈层。


过去那些激昂的、炽热的交流和辩论、融合难道真的难觅踪影了吗?有一个概念叫做“同辈教育(Peer Education)”,意指同龄人之间相互分享、学习彼此的信息、技能甚至是价值观。在线上交流太过局限,不如来线下一起“震荡”吧。


1月19日,在北京五道口,从19:00到凌晨,将有一场密集的公共讨论,36位对话者,在一个开放空间里铺开各自的“观念摊位”,聊各种天马行空或者脚踏实地的事情,比如“新工人”艺术,比如人口结构,比如从公共生活中获得自我启蒙,比如五四运动……


这不是单方向的“分享”,而是一场主题众多的“交流”。如果有时间,刚好又在附近,一起来聊聊年轻人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青年群体的新动态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被浪费的食物高达13亿吨,近三分之一的食物在没有到达餐桌之前就已经被浪费掉,与此同时,全球正有13%的人口(约8亿)每天都在忍受着饥饿。在中国,根据2015年城市餐饮人数和人均食物浪费量推算,中国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总量约1800万吨。


那些被超市、菜场、面包店甚至我们洗菜时遗弃的“剩余食物”,并不是指那些变质腐烂、难以下咽的食物,而是那些完好且新鲜的食物。它们往往因为外表看起来不够新鲜、生来长相奇异难以被售卖、过了“最佳尝味时间”等等原因而被嫌弃乃至遗弃。


有没有什么“不抛弃”它们的办法?1月19日,在成都武侯区,有一场关于剩食的小小派对,让我们换个姿势,好好吃饭。这里还有一个处理“剩食”的小指南,看看怎么把它们发酵或者做成果酱。



春节即将到来,随之而来的,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既带来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地方与人的某种偶然和不稳定的关系,这种不稳定又可能会慢慢变为相互的适应。


1月20日下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四位影像工作者带来了“迁移者之地”的展览和分享,他们关注上海这座城市中流动的人群,用镜头记录下了各种迁移和居留背后的故事,这些影像和故事又可能引导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去思考流动背后更为深层的、错综复杂的原因。


除了四位影像工作者,主办方还邀请了陆铭教授作为对谈嘉宾出席活动,他一直关注人口政策下的儿童福利问题,指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只是教育或民政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国家和全体社会的大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在国家层面上,让孩子进城读书的道路,才是既高效又节省资源的”



2018年底,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闭幕,本次会议谈判出了实施《巴黎协定》的详细规则、准则和程序,发布了《巴黎协定规则手册》(Paris Rulebook)与卡托维兹气候共识(Katowice Climate Package)。在经历了两届的过渡会议之后,《巴黎协定》的29条气候行动,涉及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大多数内容已在卡托维兹一槌定音。


1月21日,几家环保组织举办了一场关于此次气候变化大会的沙龙,邀请到了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和NGO中关注气候谈判的专家。有人认为本次大会的结果并不能说令人满意,谈判场上一些国家对化石能源的顽固态度备受批判,而令人关注的市场机制指导细则、资金问题分歧也仍未能敲定或解决。


全球气候治理中国际领导力的缺失是否对本次会议产生了影响?气候谈判的参与者的愈发多元化将带来哪些改变?多边主义与民间合作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气候治理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青年群体在气候谈判中是否拥有话语权或影响力?



说到环保,还有很多其它的关键词,比如“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人口膨胀”……你真的理解它们的含义吗?都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是生物多样性到底重要在哪里呢?总是说要平衡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可其实,自然也是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


寒假期间,“北美小象君”开设了一门“自然课程”,内容包括自然保护的不同方面,希望参与者能欣赏、学习生物多样性。如果你没有系统学习过生态知识但是对生态学感兴趣,或者以后想朝野保、生态等相关行业发展,这个寒假可以来这里补补课啦。



春节了,很多人都会回故乡。故乡到底是什么呢?清泉和田野,炊烟袅袅,小孩子们用香小心翼翼的点燃炮仗,春联把木门也衬得明亮了几分。


在这个寒假,“禾力-春晖计划”发起了“2019寒假乡村调研报告征集”,号召广大来自乡村的青年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回到乡村、了解乡村,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多种方式,从人口、土地、产业、资源与资本、体系与组织等多个方面,用行动勾勒家乡的面貌,用文字展现家乡的风采,完成一份关于家乡的“报告”。报名成功后将会统一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杨团老师带来的“乡村调研”线上辅导。

____________

对啦,我们的读书小组报名就要截止啦,看了书但是还没有交笔记的同学,记得在1月20日之前提交读书笔记,然后开始读新的一本哦。



除了以上这些活动,不妨再点击下面的两张图片,它们是南都观察前两周的“未来的事”,有些有意思的事情仍在未来。



“未来的事”推出两个多月以来,我们推荐了不少活动,也去到了其中一些的现场,以下两张图片及对应的链接分别是我们在苏州的“基金会发展论坛”和沧州的“农村垃圾分类经验分享、交流会”上的一些新发现,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在某个现场也见到你——


____________

我们还参加了一场关于有机农业的“年会”,吃了一顿丰富的“有机农产品自助”,参与的“体验官”正在写稿,等我们接下来的消息哦。


编辑部依然在“征稿”和“招募实习生”,点击引号内下划线关键词了解具体信息。


“未来的事”接受各种有意思有意义的活动推荐,请尽早将包含完整信息(时间、地点、议程、介绍等)的活动链接和推荐语发送至邮箱 guancha@nandu.org.cn,如果能再附上活动主视觉,或者主办方最喜欢的几张大尺寸的照片,编辑部会更开心。


欢迎和我们联系,周末愉快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