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印度年轻人也支持普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正是因为融入全球化,印度经济发展实现了飞速发展,但近年来,印度国内的反西方声音正在逐渐变大。
尽管印度政府因在谴责俄罗斯决议上投了弃权票,招致英美等国媒体的批评,但在印度国内,政府的立场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们涌向推特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将“istandwithrussia”(我支持俄罗斯)、“istandwithputin”(我支持普京)等话题推上了热搜。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台执政以来,社交媒体在印度政治生态中越来越重要,成为政治动员和舆论场的核心阵地,也推动了社交媒体营销产业的迅速壮大。印度是推特用户的第三大来源国,人数众多且异常活跃的印度用户,不时在推特上创造热搜。
这次声势浩大的“我支持俄罗斯”事件,也映射了印度年轻人日渐强烈的反美情绪和民族自强的决心。自新冠疫情以来,莫迪政府加大力度推行其“AtmanirbharBharat(自力更生的印度)”理念,更加助推了民间反西方、反全球化的态势。
另一方面,印度的经济增长也正在经受严峻挑战,失业率高企,庞大的年轻人口缺乏充足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每年都有几十万留学生出国深造,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他们也成了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
一边在呼喊“自力更生”的民族主义,另一边却被困于远方的战火。印度的年轻人,正在经历逆全球化浪潮下无可避免的群体撕裂。
在印度支持俄罗斯的声音中,很大一个原因来自对美国和北约的不满。在“西方-俄罗斯”的二元对立中,他们因为谴责西方霸权对俄罗斯的威胁,而选择与俄罗斯站在一边。
印度一般被视为欧美国家“民主阵线”的同盟,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正是因为融入全球化,印度经济发展实现了飞速发展,但近年来,印度国内的反西方声音正在逐渐变大。这种反对首先来自价值观上的分道扬镳:在莫迪的执政生涯中,西方媒体多次批评他为“独裁者”,引发了莫迪支持者的反对和抗议,例如在2019年印度大选前夕呼吁“烧光《时代》周刊”。
强烈的民族主义在印度并非新事。正是因为民族主义的浪潮,印度才在反抗英殖民者的独立运动中取得了胜利,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这种民族主义基于民主和世俗主义的根基,在包容多样性的同时团结了绝大多数人,是印度的建国之本。
但在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上台后,以“建立一个印度教国家”为目标的宗教民族主义日渐壮大,成为执政党笼络绝大多数人的杀手锏,它的信徒也成为支持“自力更生”、呼吁民族自强的忠实支持者。这些右翼组织赞赏“俄罗斯保家卫国”的努力,战争爆发后,右翼组织Hindu Sena在新德里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雕像上贴了两张海报,支持乌克兰战争并建立“不被分裂的俄罗斯”。
另一方面,印度的社会主义等左翼阵线也反对西方的“资本主义殖民”,在反对美国等西方霸权的立场上,双方罕见地达成了一致。
事实上,这种反对情绪所引发的对立早就在印度国内跌宕起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政府对外资的限制。近年来,印度陆续在数据保护、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领域修改监管规则,收紧对以美国为主的外国公司的管制,引发了国内外针对其“经济民族主义”的批评。
而另外一部分印度人支持俄罗斯的原因,则出于两国长期以来的合作关系,认为乌克兰此前从未在国际上支持过印度。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高级研究员马登(Tanvi Madan)的估计,印度有多达50%-80%的军事装备来自俄罗斯。很多印度学者和专业人士在推特上表示,尤其在印度与邻国关系动荡的当下,与俄罗斯维持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此外,很多媒体从业者和推特用户也开始回忆,苏联曾在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支持了印度,而乌克兰则曾在克什米尔争议和印度核试验等事务上对印度投过反对票。
滞留在乌克兰的印度留学生的遭遇,也导致一些印度人拒绝支持乌克兰。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战争爆发后,有印度学生因肤色遭遇种族歧视,在乌克兰-波兰边境被拒绝登上火车出境,并遭遇了殴打。
在动荡的国际关系中,印度的海外留学生一直都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从阿富汗变局到乌克兰战争,以及全球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印度的留学生一直面临着巨大不确定性和冲击。目前,已有两名印度留学生在乌克兰丧生,其余近两万名学生中,绝大多数已回到印度,还有数百人在撤离的路上。
和很多国家的印度留学生一样,医学生在乌克兰的印度学生中也比例可观。印度医学生因国内学位紧缺、学费高昂等原因,被迫到海外攻读医学的困境,也在印度国内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
医生是印度中产阶级中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但想在印度读个医学学位并不容易。所有学生必须通过全国统一入门考试,才具有医学院和牙科学院的申请资格,每年有150万左右的学生参加考试,最终只有一半左右的人通过。顶尖的公立医学院竞争太激烈,因为学位有限,私立医学院的学费非常昂贵,至少要六七十万卢比,贵的接近1000万卢比(约人民币100万元)。
这促使很多医学生选择去海外学习医学。在中国的2.3万名印度留学生中,有约2万名是医学生,他们在中国读本科的花费在人民币40万左右。还有不少印度留学生会去花费更便宜的国家,比如乌克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
在乌克兰战火中遇难的印度医学生舍卡拉帕(Naveen Shekharappa),其父亲在接受《印度教徒报》采访时说,“尽管我的儿子在大学预科课程(PUC)中得到了97%的高分,但他还是无法在本邦获得医学院的学位。要取得一个医学院的学位,必须花费上千万卢比,而他在国外接受同样的教育的花费却更少。”
印度海外医学生的困境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格外受到关注,甚至连总理莫迪也在今年2月的一次卫生部门的预算讨论上说,“今天我们的孩子要去其他小国学习,尤其是医学教育。他们还面临语言问题,但他们还是去了。”他呼吁更多的私营机构进入医学教育,来解决学位短缺问题。但批评的声音认为,放开私人领域会让医学教育面临更大的问题,即因为缺乏师资、教学质量监督等问题,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3月7日,莫迪发推特称,未来私立医学院将保留一半的学位给“穷人和中产阶级”的学生,这些学位的学费将与公立医学院相同。
但目前正在乌克兰攻读医学学位的近两万名印度学生,仍然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印度医疗协会(IMS)向莫迪建议,让这些学生在印度国内完成学习,直到可以返回乌克兰。但根据国家医学委员会(NMC)的规定,这是不被允许的,目前,NMC仅修改了实习规则,在乌克兰就读的学生可以在印度完成实习后申请参加医师执业资格考试。
“我们带着很多梦想和希望来到这里。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安全。”一名印度学生在等待撤侨时说,当时他身处临时庇护所中。从乌克兰返回印度的学生中,有人质疑印度未及时发布警告,撤侨反应缓慢,也有批评之声认为,政府利用撤侨来大肆公关。
3月9日,在等待救援数天后,最后一批约700名印度学生从乌克兰东部的苏梅市撤出。“我支持俄罗斯”的标签推文依然在增长,有印度用户发文,感谢俄罗斯协助印度学生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