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教育?斋藤茂男对日本社会的叩问,今日依然真切而沉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界面文化 Author 界面文化组
老师问孩子们:“你们心中也有很有个性的人吧?”孩子回答:“这样的人就是出格的人,出格的人会被老师和朋友们讨厌的。”
记录下日本教育现场图景的斋藤茂男感叹道,从明治时期以来,日本社会一直将竞争看作理所当然,而今应为这样一个时代画上句号,并从根源上改变它——“将其转换为一个每个人都能像人一样生存下去的时代。”而对于这样一种蜕变,教育将是决定前路的一把极其重要的钥匙。
▲ 《何谓教育》[日] 斋藤茂男 著 王天然 译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8
“我们应该责怪这样的母亲吗?还是应该责怪这种将母亲们都束缚住的,名为‘幸福信仰’的现代诅咒呢? ”
上世纪70年代,几乎所有日本人的“幸福信仰”高度统一,即美国社会学家傅高义在《日本新中产阶级》中提出的观察:人人都推崇学业成就和公司白领工作,几乎不鼓励其他类型的才能;日本的考试制度已延展为社会各阶层的标准,考不到高分,即使孩子有其他才能,也会沦为他人眼中的失败者。
然而,单一化的绩优评价并不能充实孩子的心灵。在斋藤茂男调查的另一个自杀案例中,喜欢吹小号的男孩即便能顺利进入志愿高中,也意识到未来生活会离小号越来越远,堕入虚无之中,他在期末考试的那一天刺死了自己。
学生的学业一但落后——无论是因被其他兴趣吸引,还是遭遇疾病、生活意外——都难以再有翻盘机会。傅高义观察到,日本学生没有任何犯错空间:
“除了高中毕业后的‘浪人’期间,日本的教育制度不容许中断学业。高中毕业生上不了大学,紧接着可以去高考补习学校一年或几年再参加高考,如果直接就业,日后将失去接受普通大学教育的机会。”
在一个案例里,成绩优异的女生B分班考试失利,在次日补考当天上吊自杀。“虽然还有一次机会,但是她没有信心。这种不安将她卷入死亡之中……”正如斋藤采访的一位老师所言:“哪怕是好学生们,只要走错一步,也有可能被卷入悲剧中去。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可怖之处。”
▲《日本新中产阶级》 [美] 傅高义 著 周晓虹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5
▌异化的学校教育:唯命是从的孩子如何被制造
搬学校供餐的时候,要整齐流畅、干净地运送。吃饭的时候,面前摆放面包,左前方摆牛奶,右前方摆小菜……要严格按照这个三角形流程吃,要练习全班同学一起开始吃,二十五分钟之后一起吃完,吃饭期间禁止说话。
以上内容,是70年代日本爱媛县某所小学的供餐标准流程。斋藤茂男由此联想到了流水线生产工厂的《标准工作纲要》,为使生产更有效率,管理者会用秒表测量每一名工人的操作。“将人看作与物质资本相同的人力资本……这与教育层面所持有的人生观念本应不是同质的东西,但在以‘正常化’为傲的学校里,我们随处可见这些。”在考察日本多所学校后,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斋藤所说的“将人看作与物质资本相同的人力资本”并非凭空判断。二战后,教育在日本被全然视为经济发展的工具。1955年起,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辖管教育的文部省与财界、经济企划厅等联合,共同推出了“适合经济发展的人才开发政策”。政府认为,金字塔类型的人才市场——少数的知识精英和大量的下层劳动力——最有利于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划分与筛选劳动力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老师们很早就对学生进行分类,找到他们“合适的位置”,将不适应的孩子剔除出竞争游戏,保留懂得遵守规则、顺从权威的学生。
荷兰记者卡瑞尔·沃尔夫伦发现,纵使所有国家的教育都有筛选功能,但日本教育的划分标准比任何国家都要无情与严格。他在《日本权力结构之谜》一书中指出,日本教育系统中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出一代有纪律的精英劳动者,“这个系统要求的是高度社会化的个人,他可以在一个严格的、等级化的、经过精密调整的组织环境中可靠地履行职责。”
斋藤记录了一名老师的经历。有一次,他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读一个儿童故事,同伴老鼠马上要被杀害,十六只性格各异的老鼠迟迟无法做出一致的决定,最终它们以侠客之义团结在一起。老师问孩子们:“你们心中也有很有个性的人吧?”孩子回答:“这样的人就是出格的人,出格的人会被老师和朋友们讨厌的。”
与严苛的纪律准则配套的是无处不在的监视之眼。在老师与班委严苛的监视下,孩子们也开始了自我监控。一次,斋藤在走廊上看到一个奔跑的小男孩突然停下,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老师要求课堂铃响后,要花几秒钟思考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即便在无人的走廊中,小男孩也自觉遵守着老师的要求,在日本学校中这是受到鼓励的行为。
斋藤茂男描绘的一幅幅日本教育图景,对我们而言或许也并不陌生。他认为,当时教育黑暗的根源所在,是没有在知识灌输与社会规训之外,鼓励孩子思索更重要的问题:“对人而言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怎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如今我们回望中国社会,“双减”政策出台已经一年有余,在减轻孩子们课业负担后,教育是否引导他们思考了这些问题?社会能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容的空间,供他们有底气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斋藤面对日本社会发出的“何谓教育”之问,也应被我们一次次提起,并激起更长久的思考。
文中配图源自电影《迷墙》、《垫底辣妹》;
参考资料:
《何谓教育》[日] 斋藤茂男 著 王天然 译 潮汐Tides·浙江人民出版社
《日本新中产阶级》[美] 傅高义 著 周晓虹 译 上海译文新文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日本权力结构之谜》[荷] 卡瑞尔·范·沃尔夫伦 著 任颂华 译http://www.ed.ecnu.edu.cn/?p=19789 中国教育报 阎光才:“日本高等教育神话”的警示
https://i.ifeng.com/c/82t9meU4yZY 凤凰网文化 名校情结、地狱考试、焦虑妈妈……日本教育系统内卷实录
点击图片,阅读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