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2 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 年数字经济规模达 50.2 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 41.5%。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 85%以上,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 8000 万台(套)。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 58.6%和 77.0%。
以下是《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全面部署。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积极探索实践,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一、2022 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截至 2022 年底,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 231.2 万个,5G 用户达 5.61 亿户,全球占比均超过 60%。全国 110 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 5 亿户家庭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 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IPv6 规模部署应用深入推进,活跃用户数超 7 亿,移动网络 IPv6流量占比近 50%。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 650 万标准机架,近 5 年年均增速超过 30%,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 85%以上,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 8000 万台(套)。车联网由单条道路测试拓展到区域示范,已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过 5000 公里。
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建设。《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印发实施,系统提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框架。数据资源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 22.7%,全球占比达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年底,我国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全球占比达 14.4%。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发布各类数据资源 1.5万类,累计支撑共享调用超过 5000 亿次。我国已有 208 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2022 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 1.5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推进数据管理机制创新,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50.2 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 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15.4 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 10.8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5%。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 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 58.6%和 77.0%。全国网上零售额达 13.79 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 27.2%,创历史新高。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市值排名前 100 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达 3384 亿元,同比增长 9.1%。科创板、创业板已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接近 40%和 35%。
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推进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 2012到 2022 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 78 位上升到 43位,是上升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地市、县级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 96.1%。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 10 亿人,实现 1 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开通,数字政协、智慧法院、数字检察等广泛应用,为提升履职效能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开展了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收到854.2 万多条留言。
数字文化提供文化繁荣发展新动能。《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印发实施,推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文化场馆加快数字化转型,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建设不断深化,全民阅读、艺术普及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到 5.3 亿。网络文化创作活力进一步激发。“中国这十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网络重大主题宣传充分展示新时代伟大成就。全国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作品超过 3000 万部,网文出海吸引约 1.5 亿用户,海外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数字技术与媒体融合深入推进。我国第一个 8K 超高清电视频道 CCTV-8K 开播,为广大观众呈现超高清奥运盛会。
数字社会建设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共享。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5.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同比缩小 2.5 个百分点。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数字健康服务资源加速扩容下沉,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过 2670 万人次。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持续拓展,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 7.15 亿,各类人社线上服务渠道持续完善,提供服务近 141亿人次。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城乡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行动加速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提升。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实施监督系统。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持续完善,新增或补充了空气质量监测、排污口、危险废物处置等 33 类数据,数据总量达到 169 亿条。全国已建成 26 个高精度和 90 个中精度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站点。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启动实施 94 项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任务。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取得初步成效。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累计建成 153 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 1.3。5G 基站单站址能耗比 2019 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北京、山西、四川、安徽等地探索碳账户、碳积分等形式,推进普及绿色生活理念。
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2 年,我国信息领域相关PCT 国际专利申请近 3.2 万件,全球占比达 3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 33.5 万件,同比增长 17.5%。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我国 5G 实现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6G 加快研发布局。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技术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各地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数字开源社区蓬勃发展,开源项目已覆盖全栈技术领域。
数字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出台,推动发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等 30 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等加快发展。全国超 500 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开设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专业,2022 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预计近 2170 亿元,同比增长 13.9%。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障。连续 9 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深入开展常态化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力推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发布实施,《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推动提升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水平。
数字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国网络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网络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不断增强。《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制定实施,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制度持续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快完善,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 5430 余万条,处置账号 680 余万个,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数字领域标准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在自动驾驶、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牵头推动一批数字领域国际标准立项发布。
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凝聚广泛共识。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合组织(APEC)、金砖国家(BRICS)、上海合作组织(SCO)等机制下数字议题磋商研讨,推动达成《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等。2022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会员已覆盖 6 大洲 20 余个国家,包括 100 余家机构、组织、企业及个人。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数字贸易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我国已与28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
二、2022 年数字中国发展成效评价
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 2022 年数字中国发展评价工作,围绕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结合相关部门和机构数据,以及数字中国发展情况网络问卷调查结果,重点评估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以及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进展成效。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浙江、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天津、重庆、湖北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 10 名,其他地区也在加快数字化发展中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国家网信办持续开展数字中国发展情况网络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普遍认为,2022 年,数字化学习工作广泛普及,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数字化公共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数字中国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三、2023 年数字中国发展形势与展望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发展动能。与此同时,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着愈发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从外部看,关键核心技术之争加剧数字产业链动荡局势,数字领域标准体系与国际规则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应用持续涌现带来新变革与新影响。从内部看,数字技术创新潜能有待深入挖掘,数字化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亟需提升,数字治理体系仍待深度优化,数字包容体系尚需健全完善。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持续拓展网络基础设施覆盖广度深度,推进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加快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健全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
二是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强化网络版权保护。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
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推进全民畅享数字生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推进智慧国土、智慧水利体系建设,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是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四是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完善数字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统筹协调,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引领带动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创新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推动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体系,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共同培育全球数字化发展新动能。
-END-
责任编辑 | 金梦洋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丨本文章仅为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北大法宝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中标喜讯!北大法宝中标某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法律法规颗粒化数据服务项目
北大法宝以法律大数据助力2022数字生态指数发布(附报告全文)
北大法宝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法公众意见综合分析与法律条文智能审查技术研究”信息量巨大!数据二十条官方解读
法宝重磅 | ChatGPT来了,法宝人工智能研究院告诉你真相
讲座预告 | ChatGPT对法律人工智能研发和立法的影响
OpenAI独家回应|ChatGPT为何不向所有中国用户开放注册?
ChatGPT的创新与挑战
ChatGPT来袭,法律人真的要失业了吗?
专访ChatGPT:2023涉外律师高度关注的十个问题,我给出了高质量回答
对话ChatGPT,人工智能如何能成为论文作者?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
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