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望,目击大爆炸的摄影记者

2015-08-19 拍者

今天,拍者君邀请了15位在天津爆炸现场工作的一线摄影记者发声。


这不是工作总结,也算不上记者手记,这可能只是他们作为普通意义上的个人,职业意义上的记者,在灾难现场,最柔软的那个瞬间和感受。


这些画面各不相同,但无一都是真切的,无一都会成为各自职业生涯中难以抹去的记忆,激励着我们继续记录和追寻真相。


谨以有限的篇幅,向每一位用作品说话的记者致敬。



(排名不分先后,照片经授权发布,禁止转载)



沈伯韩(新华社):那一刻仿佛站在火星

8月13日下午,我一个人突破重重限制,进到核心区采访。拐进一条路,看到不少被炸毁的警车和消防车,不远处还有一辆消防车亮着灯。我在一个水坑边拍着夕阳映照下的残骸与废墟,背景是远处还在升腾的浓烟。这时风向突变,一大股浓烟向我卷来。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火星上,被周围巨大而可怕的死寂包裹。我按下了快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稍稍抵消心中的恐惧。又是一阵风,浓烟慢慢散去,天色向晚。我停下来,听了听自己的呼吸声,决定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彭子洋(新京报):出来后,才意识到见证了浩劫

13日凌晨,我距离正在燃烧的中心点只有15米。当时,我并不知道身边的某个仓库存放着700吨氰化物,我只想着要离中心更近一些。后来,我遇到了一位只戴着一 层薄薄口罩、正在清理现场的消防队员,他似乎被吓傻了,眼神怔怔的,告诉我这里很危险。早晨6点多,我从核心区出来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见证了一场浩劫。



岳月伟(新华社天津分社):一个新家被毁得破碎不堪

13日一早,我爬上距离爆炸事故现场最近的清水蓝湾小区一幢楼,电梯门被震得七扭八歪,从1楼爬到31楼,台阶上了留下居民仓皇逃离时的衣服和鞋子,墙上和扶手上还有斑斑血迹,透过破碎的窗户就能看到冒着浓烟的爆炸现场。我进入居民屋内,一家住户的墙上还贴着喜字,一个新家庭刚刚经历喜事,就被一场从天而降的人为灾难毁得破碎不堪,真的痛心。



黄亮(北京青年报):我还有个女儿

这个停车场在着火点北侧,和着火点隔着像山一样的集装箱。走在数千辆已经烧成车架但还散发着余温的汽车中间,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末世感。说实话,我也只有第一天刚刚进入火场的时候没有恐惧感,因为那个时候我的肾上腺分泌的太旺盛了。之后几个小时,我回到酒店,才开始后怕,才想起还赶上了一次小爆燃,才想到,我还有个女儿,还有家人。



原丽阳(无界传媒):我浑身湿透,双腿发抖

17日下午,海港城,业主返家取物。我在门外想找一个能安全进去的突破点,三个小时后,我在地上发现一张皱巴巴的工作人员贴标。十分钟后我混入小区,一个多小时后,我听到了二号楼有重击门的声音,我朝2号楼走去,爬了几层后我的浑身湿透,双腿发抖,汗水迷糊了眼睛,眼镜不停往下掉,心脏跳得非常厉害,喘个不停。恐怖的楼道里,我借助手机灯光一层一层喊有人吗?直到二十几层,有武警回应。我在门外弯腰喘了半天气后的第一句话是:有水吗?



陈杰(新京报):越接近,越觉得巨大的洞深不可测

16日,浓烟基本散尽,我把航拍器飞到大约500米高度,悬停在爆炸形成的大坑上方俯瞰,爆炸形成的巨大破坏力一览无余。我将航拍器正对大坑,逐渐下降高度,400米,300米,100米,50米,5米,直至镜头几乎贴近液体表面,我紧盯着画面,越接近,越觉得这个巨大的洞深不可测,令人感觉到死亡的恐惧,似乎可以吞噬一切生命和真相!



郝羿(北京青年报):来不及想什么,就什么都没了

我是14号进入的爆炸核心区,这是进去以后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当时,几名消防官兵背从楼后面走出来,往爆炸中心的废墟走去。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前夜牺牲的第一 批进入火场的战士们。可能也像现在这个画面,只不过他们面对着惨烈燃烧的火焰,凭借着职业身份的一种本能和激情往前走,我不知道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甚至可能来不及想什么,就什么都没了……



孙俊彬(无界传媒):我想用照片直接提问

这是在距离事故现场仅600米的一个居民楼橱窗往外拍的,可以看到事故发生时房主还没收拾厨房,外面浓烟滚滚的画面像挂在墙上的一幅画,我不禁想:这是真的吗?那些精致的家,一夜之间毁于一旦!8月17日,几百名业主请愿,希望政府回购他们的房子,对于他们来说,那个家不能再回去了。为什么一片几万居民的住宅区旁边有一个巨量危化仓库?我想用照片直接提问。



谢匡时(腾讯大燕网):个体的讲述给我最真实的了解

在天津采访的第二天下午,泰达二小安置点的教室里我采访了这位来自四川的农民工杨安才,他和妻子两人都在爆炸区附近工地干活。他在讲述的过程中眼眶慢慢湿润。当晚,他们的宿舍坍塌,他拉着妻子从一个洞口爬出去逃生。从他的眼里,我能看到他们当时的恐慌。这些个体的讲述带给了我对事件更真实的了解,我想个体的口述史也许才是最真实的历史细节。



刘关关(中新社):这个瞬间如此平静

17日,一所小学的安置点,一个小女孩坐在楼道里的简易书架前看书,她的弟弟则不安分地东张西望。拍完照片,我跟11岁的小女孩聊天,得知他们是来自河北邯郸的“小候鸟”。他们的母亲在灾难发生后往楼下跑的过程中受了伤,在一间教室里,我看到了她带着血迹的脚。这让人不禁想象,一家人在灾难来临时所经历的恐慌,眼前这个瞬间如此平静,但让我难以忘怀。



朱嘉磊(新浪图片):我希望那只是他落下的

13日早晨,爆炸核心区内仍有几处明火还未被扑灭。我开始向明火点方向靠近,一路上空气中散漫着大量浓烟,能见度只有几十米,风稍大时,口罩无法抵挡浓烈刺激性气体的进入,令人无法正常呼吸。现场,一辆被炸毁的消防车旁,一件消防防护服平摊在地上,我停留了一会,心里希望这只是这名消防员紧急撤离时落下的。



尹亚飞(新京报):她的弟弟选择做了英雄

这是这次采访中最让我痛心的一幕:王雅茹的两个弟弟都是消防员,从13日起,她已经找了三天弟弟了,仍毫无音讯。在第五中心医院门口的大理石柱子上,贴上寻人照片后,她扶着照片又哭了。她两个弟弟:17岁的亲弟弟王胜民,18岁的堂弟王胜鹏,当消防员才四个月。爆炸发生时,第一批到达现场。18日,王雅茹在朋友圈里写:“弟弟找到了,弟弟选择做了英雄,谢谢大家这么多天的帮助。”她的堂弟王胜鹏,至今仍无音讯。



华剑(潇湘晨报):我不敢大口呼吸

8月16日,退回到天津市区,在海河上的一座桥梁,我深深呼吸了下新鲜空气。在滨海待的三天,因为各种关于污染的消息满天飞,我都不敢大口呼吸。所以我特别敬佩那些到爆炸核心区域采访的记者。而我只是在现场附近的一座高楼上看着那些同行一次次进出,我很无奈,还是担心意外的发生,于是就放弃了,这也是我这次采访拍摄最大的遗憾。



杨一凡(中新社):这是我头回跑突发

天津滨海新区的轻轨站,列车静静地停靠于站台,车厢内一片凌乱。站外小河对岸便是爆炸现场,周遭已然是各类的废墟场景。在现场,感觉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但回京后,听到后续新闻就有些后怕。扔掉了全部衣服,用酒精擦拭每一个伤口,擦拭每一个带入现场的器材,还是心有余悸。没错,这是我头回跑突发。



黑克(法制晚报):我敬佩那个女孩

13日凌晨4点左右,一声“您好”吓到了正在拍照片的我,回头发现是位戴口罩的女孩,迎面从浓烟中走来。我被女孩的轻松震撼到了,“你北京的记者吧!”我喊着问她,果然是北京搜狐的文字记者小付。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她一直与后方保持着现场连线。有人要删除我卡里的照片时,这个小姑娘还仗义地上前,一个女孩能在这样的现场保持如此的冷静,让我敬佩。



不谈理想多宏大,我们将继续努力



- The End -


编辑:布布 淑婵 子诚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王林的“摄影术” | 现场勘查试衣间 | 最著名的"假"照片 | 美哭的眼泪 | 吻功如何 | 糟糕的世界 | 偷窥请进 |AV工作者的B面 |Irving Penn诞辰 | 匪帮大叔的“朋友圈” | 滚到外面看蓝天 | 你离VII有多远 | 如何拍出大长腿 | 摄影师脱了 | 悄悄话| 26岁加入马格南| 怀念Mary Ellen Mark| 拿相机的女人| Sex & Summer | 空中裸体 | 中东 | 真土豪 | 黑帮 | 辞职滚蛋| 苍井空自拍脱罩裸胸申请马格南奖学金对话华赛评委朝鲜姑娘业余摄影师上TIME | 情色被禁 | 车模当乞丐 | 被捕 | 宅男创业 | 错位电影收藏一针见血说荷赛贺延光讲座实录 王身敦讲座实录 | 阮义忠讲座实录


拍者微信号:ipaizhe

合作或投稿邮箱:109677350@qq.com

文艺连萌·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