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线上消费30天实验,我连吃71顿外卖|谷雨影像

谷雨×OFPiX 谷雨影像GuyuVision 2019-07-11


2018年9月8日,我在自己的微信号上宣布——一个线上生活30天的实验即将开始:“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将完全依赖外卖和快递生活,不进行任何线下消费,并且保留线上消费的痕迹,即小票和购买记录。”


我是一个生活在深圳的普通上班族,网购对我而言已稀松平常,但三餐全靠外卖,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从网络获取到几乎一切生活必需品,同时,承担着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不安感。站在乐观的角度看这个事实,也许未来在等待我们的就是一种将做饭这件事完全外包给他人的生活?假使如此,也许试着提前体验一下是个好主意,也算是对未来做个准备。


我记下了这30天的感受,兴许它不具备普遍意义——不少宅人比我更有发言权——那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下吧:当你在吃着外卖的时候,你在吃什么?


 从9月8日到10月7日,我一共点了71次外卖。1号店96.6元,饿了么265.54元,淘宝945.12元,美团外卖1217.43元,总计2524.69元。


摄影 | 郝梦雅

编辑 | 赵天艺

出品 | 谷雨 × OFPiX  


第一天:实验开始


名为“线上30天”的个人项目正式启动。在这30天里,我的所有消费行为都要通过快递/外卖/闪送进行,我将暂时放弃线下社交活动。但我并不能制定一个严格的执行标准,也会有一些妥协,比如交通出行,这方面的消费不得不依靠线下进行。


第二天:选择恐惧


一日三餐全靠外卖真的很难选,从思考吃什么到吃到东西要花很长时间——点了也不能马上吃,差不多得等一个小时左右,会饿。


第四天:想吃一碗自己做的鸡蛋汤


想吃的早餐20块钱起送,一个灌汤包一块五,我不想买那么多包子......看了一圈,最终点了麦当劳,配送费9元。在楼下5块钱就能解决早餐,点外卖的话还是太贵了。


中午不太饿,点了水果。本来以为够吃,结果越吃胃越不舒服。后来泡了一碗面,并不好吃。特别想吃一碗自己做的鸡蛋汤。


第五天:头疼


虽然以前工作日也经常叫外卖,但晚餐基本都是在家自己做。老公做菜很好吃,我也很喜欢和他一起在厨房忙碌的时光。实验才过去四天,我已经为吃什么头疼了12次,这将会是漫长的一个月。


第九天:山竹来了


超强台风“山竹”登陆深圳,看了一下App,很多店居然还可以外送。网上看到一些外卖员被台风吹跑的视频,真是不容易啊,这种天气送外卖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对于这种极端天气还要工作的外卖小哥,平台都应该给他们上保险。今天没有点外卖,靠家中存粮度过。


第十一天:优惠券


用优惠券买了两份很便宜的麻辣烫,开心。


第十二天:上火


智齿和牙龈连续一周都不太对,似乎有点上火的痕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直吃外卖的缘故?


第十六天:想吃火锅


早餐想奢侈一下,吃了个肉夹馍,为了省运费,把午饭也一起点了。一个月真是漫长啊!想出去吃火锅。


第十八天:难得正餐


中秋快乐!家里网购了海鲜,中秋去老公家和公公婆婆一起过。


自从实验开始以来,这还是第一次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吃饭。真的很怀念这种热闹的气氛,大家一起分享着一桌菜,和长辈聊着天,更有一顿正餐的仪式感。


第十九天:下饭视频


几位饭友中午又结伴出去吃饭了。自从实验开始,因为不能和他们一起出去活动,交流少了很多。不过,饭友们并非每天都出去吃,如果在公司点外卖,基本就都是各看各的“下饭视频”了。



第二十天:腻


今天的饭特别油腻,吃得不舒服,扔掉一半。


第二十三天:存粮


继续消耗之前网购的存粮。蛋糕并不好吃啊,可是买了一箱,也得吃掉......


第二十四天:省钱


连续吃了好几天河粉,真是清爽。为了省钱,我一般会在美团、饿了么同时找,同样的店优惠力度和配送费常常不一样。


第二十五天:盘点


我开始把这些日子的订单打印出来。从订单来看,我并非完全依靠外卖生活,也会消耗一些以前网购的食物,比如方便面、午餐肉、胡辣汤、小食等等。


第二十七天:仪式感


好久没吃米饭了,中午的越南咖喱饭好吃。晚上回家,老公包了虾滑馄饨。对于我来说,在家做饭似乎有一种仪式感,彰显着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第三十天:上瘾了?结束了……


今天是实验的最后一天,就用好吃的越南河粉来结束这个项目吧,我最近吃这家有点上瘾啊!



这三十天的实验,让我有种奇怪的又爱又恨的感觉。


外卖能够吃到很多东西。即便家人厨艺很棒,但有些比较复杂的食物,比如烧烤、麻辣香锅、酸菜鱼、麻辣烫,还是不太适合家常烹饪。


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中说:“更多的选择对人来说未必是幸事。”如果全靠外卖,选择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从前在家做饭,冰箱里有什么食材就做什么菜。而叫外卖不同,是在海量的选项里做多维选择,在菜系之间选,在菜品之间选,在不同的餐厅选,在不同的平台选,还有速度、价格、餐馆口碑等指标的权衡、取舍……


另一个问题是,比起在家做饭和去餐厅吃饭,外卖好像少了那么些仪式感。


“一顿饭”不只是“吃”这么简单,它可以是一整套由各种细节和规范化的步骤达成的感官体验——座位如何排布,用什么餐具,上菜的顺序,用餐礼仪,程序化的客套,等等。外卖则把“吃”这个功能从“吃饭”这个套系中剥离出来,把食物放进标准化的餐盒,装进标准化的塑料袋,配上一次性餐具,一切以效率为先。


 我在家做的菜。其实从味道上讲,外卖未必逊色。但努力把它们做好、摆好,带着满足感拍照的过程,是塑料袋里装的食物所没有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点在于,这次实验给我的社交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如果实验期限不是一个月,而是半年,甚至一年,我可能就要没朋友了。


社会学家郑也夫认为,“共餐是人类最古老的族群间交流方式之一”。直到今天,相约出去吃饭也是朋友间最常见的社交方式,而“和谁一起吃饭”也依然是人际关系亲疏远近的重要指标。


在这一个月的实验中,因为不能出去吃饭,我回绝了好几次朋友间的邀请,只好改约下次,但成年人的下次,就真的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我们拒绝的或许不只是一顿饭,也是席间的交流,和饭后可能的活动。


我想念的不仅仅是火锅的味道,也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说笑的情境。


 茶水间里待领取的外卖。




项目主持:任悦 / 詹膑

摄影:葛亚琪 / 肖予为 / 卢禹凡 / 刘禹扬 / 范晓颖 / 林宏贤 / 汪可 / 金晓梅 / 郝梦雅 / 郑志成 / 吴家翔 / 崔楠 / 金东俊 / 诸少达 / 吴承欢

图片编辑助理:张叶 / 刘立楠 / 李偲扬 / 钟华连 / 赵天艺

特别鸣谢:摄影书编辑豆豆;快递员朱宏 / 李元 / 项亮 / 田文芳;骑手潘为磊 / 王志宏 / 高升


视觉设计:彭奥 / 张家馨;视觉监制:于涛

文字编辑:金四 / 迦沐梓 / 赵赫廷 / 纪晨;数据编辑:郝昊;运营编辑:郭祎 / 陈佳妮

校对:阿犁

项目协调:李佳 

项目监制:魏传举 / 王波

(本项目由谷雨计划支持,谷雨 × OFPiX联合策划,腾讯新闻出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