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ay22 五十张毕加索作品及最全毕加索作品链接

2017-12-23 康康 康国平说

这是《和康康一起写公号》项目365篇之第22篇


第一次看毕加索原作,不记得是1996年还是1997年,应该是一个春节过后不久,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展。1996年,中国美术馆接受了路德维希捐赠的作品并办了一次展。这次展上,就有毕加索的作品,在展厅进门的首要位置。


而往前推三年,1993年春节期间,罗丹艺术展在美术馆盛大开幕,人山人海,展出的一个月里,各类人物,大人物,小人物,都去看罗丹作品。这是罗丹作品“思想者”雕塑第一次在法国之外展出,需要特批才成行的。门票要15块,1993年,这样的门票真是天价。当时地铁票是5毛,吃一碗面是1-2块。罗丹展门票如果和面价交换,相当于现在需要150-300块钱门票。但北京人还是非常热情。真可以说罗丹展,为中国人进美术馆看原作做了很大的普及。自此以后,中国美术馆看展的人也真的多了起来。经常大大小小的展,都越来越多人去看。后来有一次我去看牛群在美术馆做的《牛眼看家》的摄影展,就是他拍的身边的名人的一个展,里面好像也记录了1993年的那次罗丹展的盛况。关于1993年的罗丹展,有个朋友有比较详细的记录,看这个url:http://360.mafengwo.cn/travels/info.php?id=7428785 前几年国博也有一次罗丹展,可惜没去看。


第一次看到毕加索,忘记正中央是捐赠的4副毕加索的哪一副,可能是下述《抽烟斗的男人》。总体印象是色彩比我想象的要灰暗得多,结构也比此前看过图书上的毕加索作品更圆润一些,主题当然更加不好理解。尺寸也是比较大的规模。因为是毕加索晚期作品,所以更加偏“看不太懂”。当然,和那次当代艺术展上的其他现代作品比起来,毕加索似乎因为名字更熟悉,风格也有一点了解,反而不那么“当代”和“现代”了。以下为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4幅毕加索作品。


《抽烟斗的男人》

作者:巴伯洛·毕加索

规格:130×97cm

材质:布面油画

收藏:中国美术馆藏

http://www.namoc.org/cbjy/msbk/mszp/201504/t20150410_286907.htm



《带鸟的步兵》

作者:巴伯洛·毕加索

创作年代:1971年

规格:146×114cm

材质:布面油画

收藏:中国美术馆藏

http://www.namoc.org/cbjy/msbk/mszp/201504/t20150410_286911.htm


《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半身像》

作者:巴伯洛·毕加索/西班牙(Pablo Picasso) 

创作年代:1970年 
规格:116×89cm 
材质:画布油画 
收藏:中国美术馆

http://www.namoc.org/cbjy/msbk/mszp/201307/t20130726_257686.htm 


《人物形象》

作者:巴伯洛·毕加索(Pablo Picasso) 
创作年代:1967年 
规格:52.8×74.5cm 
36 41322 36 14940 0 0 3575 0 0:00:11 0:00:04 0:00:07 3575材质:毛笔画 
收藏:中国美术馆

http://www.namoc.org/cbjy/msbk/mszp/201307/t20130726_257687.htm


今天简单整理了电脑上我收藏的一个包里面一些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作品,发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看出他作品的一些发展脉络。虽然不够全面,早起作品还是挺好看懂的不是?


(2017年12月23日  老康说 mobilewtf)


毕加索作品欣赏


Boy with a Pipe [1905]

Cat Devouring a Bird [1939]

Child Holding a Dove [1901]

Family of Saltimbanques [1905]

Figures by the Sea (The Kiss) [1931]

Goat's Skull, Bottle, and Candle [1952]

Guitar, Gas-Jet and Bottle [1913]

Harlequin [1918]

La Vie [1903]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Nude [1910]

Nude against a Red Background [1906]

Nude in an Armchair (Seated Woman) [1909]

Nude Woman in a Red Armchair [1932]

Pedro Manach [1901]

Pitcher, Candle and Casserole [1945]

Portrait of Daniel-Henry Kahnweiler [1910]

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 [1905-6]

Portrait of Olga [1923]

Seated Bather [1930]

Seated Nude [1909-10]

Self Portrait- 'Yo Picasso'

Self-Portrait with Palette [1906]

Still Life on a Table [1920]

Still Life with Cards, Glasses and a Bottle of Rum- 'Vive la France' [1914-5]

The Artist and his Model [1963]

The Dryad [1908]

The Muse [1935]

The Old Guitarist [1903]

The Rape [1920]

The Sculptor [1931]

The Smoker [1953]

The Three Dancers [1925]

The Tragedy [1903]

Three Dutch Girls [1905]

Three Musicians [1921]

Three Women [1907-8]

Vase of Flowers [1901]

Violin and Grapes [1912]

Weeping Woman [1937]

Woman Asleep in an Armchair (The Dream) [1932]

Woman in a Chemise [1905]

Woman in a Fish Hat [1942]

Woman on the Banks of the Seine, After Courbet [1950]

Woman with a Mandolin [1925]

Women of Algiers, after Delacroix [1955]

《赤足姑娘》,毕加索在14岁时作品


关于毕加索(以下来自中国美术馆官网)

中文名:巴勃罗·毕加索
外文名:Pablo Picasso
国  籍:西班牙
出生地:西班牙马拉加
出生日期:1881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1973年4月8日
主要成就:立体主义运动
代表作品:《斗牛士》《格尔尼卡》《和平鸽》《梦》《亚威农少女》等。



艺术生平:巴勃罗·毕加索,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不朽的地位。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毕加索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在各种变异风格中,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毕加索的分期有以下:

蓝色时期: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 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粉红时期: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要比以前愉快得多,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妇女。


黑人时期: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


综合立体主义: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新古典时期:较安逸生活正值毕加索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间,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现。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布面油画 244x234cm 1907年 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成就: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毕加索崇尚立体主义,他的抽象画主观表现出的太阳光是螺旋状照射的,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光沿直线传播。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 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 形象。作品《格尔尼卡》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 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 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毕加索  《格尔尼卡》  布面油画  305.5×782.3cm 1937年  藏于马德里索菲亚王妃艺术馆


网上收集的更多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作品汇集

http://www.lingganjia.com/view/116861.htm 


点击右侧访问:“毕加索”史上最全作品资料库(收藏贴) 

http://t.cn/RH7EFpl 


关于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展

彼得•路德维希教授(1925—1996年)是德国著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他和夫人伊蕾娜•路德维希(1927—2010年)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几十年来,他们向世界各地的几十家博物馆捐赠了收藏,为国际间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1996年3月27日,路德维希夫妇在自己丰殷的艺术收藏中精选82位欧美艺术家的89件117幅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艺术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也是我国首次大量收藏西方艺术品。涵盖了现代主义各个阶段不同流派的大师名作,如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巴塞利兹、吕佩尔兹、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利希滕斯坦因,以及享誉国际的大艺术师毕加索等名家名作。这批捐赠开创了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不仅为中国增加了一笔难得的文化财富,更在国际社会起到垂范作用。中国美术馆自接受这批珍贵的捐赠以来,曾经以不同的方式举办展出,并在国内多个城市巡展,均受到热烈欢迎。


女歌唱家

作者:伊万·鲁本尼科夫

创作年代:1981

规格:163×123cm

收藏:中国美术馆

彼得·路德维希肖像

作者:安迪·沃霍尔

创作年代:1980

规格:105×105cm


这是《和康康一起写公号》项目365篇之第22篇。我争取一天虐自己一次,写篇短文,和大家分享。

其他文章列表如下,欢迎阅读并转发:

Day 1 《世界小史》和我有限的历史知识

Day 2 一座古城的拆、生死和绝望

Day 3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讲座笔记

Day 4 一百张老照片记录十年前的回龙观

Day 5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移动支付真的牛逼到家了么?

Day6 说来惭愧,我媳妇居然没关注咪蒙!

Day7 媒体人必定被机器人所代替

Day8 红米很low,呢,嘛,吗?

Day9 老师,叫你一声黑公关,你答应吗

Day10  张朝阳每天睡4小时,跑马拉松,连续470天直播,这开挂的人生值得学习吗?

Day11 都辛苦,天下没有不辛苦的人

Day12 佛系是个啥东东,什么人才有佛系资格?

Day13 思考: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学习网站?

Day14 尼采伟大的思想:与孤独为伍

Day15 至爱文森特·梵高

Day16 红色北京·红色背景:随手拍北京街头红色条幅

Day17 海淀家长:我有五套房,才不焦虑呢

Day18 天才也得调教得好-《千里江山图》谈起

Day19 投资人鄙视60后创业者,是病?谁来治?

Day 20 一个彪悍江湖人的个人创业史

Day21 丢失了公司打印机?用打印机如何盗窃机密

康国平说   微信号:mobilewtf

【和康康一起写公号】

一年365天更新项目

2017 年 12 月 1 日 开始

2018 年 12 月 1 日 结束

欢迎转发支持



康国平说

微信ID:  mobilewtf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康国平说“


长按二维码关注


http://t.cn/RH7EFpl  点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