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均净利润可达12万元,浙江家庭农场是如何做到的?

柳佳柱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2-05-16

报名参会请联系李记者18819266048


到“十三五”末,浙江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0万家

诞生浙江省第一家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的宁波慈溪市,2018年全市每户家庭农场平均净利润高达近12万元

近年来,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全省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不断涌现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支撑浙江蔬菜产业实现大发展……



这几年合作社设施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种植过程越来越环保、安全。”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粟贵俊告诉记者,物理防控措施是合作社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措施,加之有机肥施用比重上升,积极使用政府补贴的高效双低农药,合作社的蔬菜品质逐渐提升。2016年,合作社还为杭州G20峰会供应蔬菜,是当时余杭区为数不多的三家蔬菜供应商之一。


▲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


在浙江,像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一样践行绿色、安全生产理念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有很多。


据悉,“十二五”期间,浙江省便紧紧围绕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和“保供应、促增收”的目标,强化基础建设,培育新型主体,提升发展水平。同时,以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着力推进规范化种植,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行合理轮作、高温闷棚、嫁接换根、防虫网隔离,杀虫灯、昆虫性诱剂、色板诱杀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生产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管理、统一安全检测、统一上市准出、统一建立生产档案的 “六统一”管理模式,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促进全省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全省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7%以上。 

总产值达580亿元蔬菜产业区域特色日益明显


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浙江省,经济发达,拥有较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其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蔬菜作为全省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2017年浙江省蔬菜播种面积达64.41万公顷(966.1万亩),以叶菜、瓜类、菜用豆类、茄果类、花椰菜、萝卜等为主,果用瓜播种面积达10.21万公顷(153.2万亩),其中西瓜栽培面积达6.97万公顷(104.6万亩),蔬菜瓜果总产量2203.8万吨,总产值580亿元以上。

▲苹果梨(胜丰农场)


与此同时,浙江省以发展设施蔬菜、山地蔬菜和加工出口蔬菜为重点,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品种集中、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开发了一批特色、优势蔬菜品牌,其中西兰花、茭白、花椰菜等特色品种成为全国区域性重点产区,大棚芦笋等高效品种发展势头良好。此外,浙江省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以及继续组织良种联合攻关。2018年6月,“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在浙江正式启动,旨在2022年,于西兰花主产区,国产西兰花种子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打破国际种业公司垄断。

▲连栋玻璃温室


通过不断地引导与培育,浙江省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发展,已形成以嘉善、苍南、瑞安、平阳、黄岩等地为主的平原设施番茄优势产区,以嘉善、嵊州为主的平原设施瓠瓜优势产区,以富阳、长兴、平湖等地为主的平原设施芦笋优势产区,以桐乡、余杭、余姚、黄岩、临海等地为主的平原茭白优势产区,以缙云、景宁、新昌、磐安等地为主的山地茭白优势产区,以遂昌、龙泉、武义、临安为主的山地四季豆优势产区,区域特色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全省大力发展建设杭、甬、温等城市郊区保障型蔬菜基地,环杭州湾两岸和东南沿海为主的平原设施蔬菜产区,以浙中、浙西南、浙西北为主的山地蔬菜产区,及以甬、台、温、嘉、湖为主的西甜瓜产区。


作为经济强省的浙江,正着力在农业领域打造产学研深入融合平台,加快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力争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获得突破。


利好政策频出支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浙江省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与支撑。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新型蔬菜生产经营体系,对推进浙江省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绍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设施大棚


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围绕培育壮大新型主体、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着力推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发展活力和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到“十三五”末,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0万家。


2018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要培育提升新型农业主体;实施万家新型农业主体提升工程,培育省市认定的规范化农民合作社(含联合社)5000家、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0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3000家、示范性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1000家。


随着政策的支持及市场的推动,浙江省以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经营主体不断增多,加上家庭农场的建设发展,这对浙江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截至2018年,全省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8783 家,经工商登记家庭农场35075个,农业龙头企业6070个。


据了解,浙江省第一家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于2001年诞生在宁波慈溪市。2004年起,慈溪市就设立了“中小农场发展基金”,引导家庭农场发展,通过不断健全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推动土地向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的同时,鼓励农民通过承租、承包、有偿转让、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发展家庭农场。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祁伯灿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市工商登记的合作社有656家,家庭农场973家,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农场约840家,且规模大多处于50-200亩。


“全市家庭农场的总种植面积在15.9万亩左右,其中承包经营的面积为0.247万亩,流转土地面积超13.3万亩。”祁伯灿表示,2018年家庭农场实现销售总收入达11.7亿元,总净利润达1.17亿元,每户家庭农场平均净利润高达近12万元。

▲嘉海家庭农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葡萄种植


劳动力年龄偏大、市场波动明显等问题亟需解决


浙江蔬菜产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


南方农村报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劳动力难找、一线工人年纪偏大是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普遍反映的问题。“目前合作社工人的年纪大多在60岁以上。”满山红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倪进庄指出,为了克服人工效率低,合作社加大在设施设备上的投入,已成为杭州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合作社之一。


但需要提出的是,大部分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加上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土地流转费用高,蔬菜销售行情不稳定,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在求生存阶段。这些主体也普遍缺少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时会跟风种植,导致产能过剩,“优质并不优价”也是他们经常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另外,近年来恶劣、异常天气情况增多,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年纪偏大的农业劳动力


专题报道 


这是浪潮与机遇!首届现代农业新优特果蔬全产业链峰会正式启动!

57亩!年销超600万元!这家有机农场如何做到的?

种好菜,轻松种菜!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这家合作社在做什么

涌禾农场:深耕有机11年,只为吃上一口放心菜!

☉专业化!这家合作社种韭菜平均亩利润达15000元

上海菜:大干30年后,成就了怎样的产业格局?

怎么玩转现代农场?十位专家告诉你!首届新优特果蔬峰会来了



记者丨柳佳柱

摄影丨柳佳柱、李少泽、杨锦坤

编辑丨农财君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