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来了!南京抓住了最后一个名额!
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中国12城市GDP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文章,竟然透露出”南京已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事实。这是官方渠道第一次吐露南京已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在新一轮城市竞争当中,依然跟上了最高序列的脚步!
自此,被明确定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地方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南京这9座。回顾一下在争取”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南京显现出的各种优势,将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你会发现,南京虽然直到最后才被确定,但实在是实力使然、情理之中。
(人民日报的文章中写到:重庆、成都、天津、武汉、南京这5座故事,被国务院列入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其中武汉和南京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南京坐拥国家级江北新区以及新增的高淳、麒麟、白马省级高新区。)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已编制完成,只待审批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新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课题成果已经上交到住建部,尚待报给国务院批复。究竟谁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一谜底即将揭晓。
此前已入围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
此前剩余竞争城市:沈阳、(南京)、西安、长沙、深圳、杭州、青岛、厦门
最终将出炉中心城市数量:12个
最新已被确定入围的城市:南京!
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住建部联合多个部委推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新《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计划构建“十百千万”的城市体系,即10个全球与国家中心城市、100个国家特色城市、1000个中小城市、10000个特色镇。因此,国家中心城市共有10个名额的说法一度受到外界热捧。
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一直有各种传言。有消息称国家中心城市只有10个,目前只剩下两个席位;也有消息称,已经有15座城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还有报道称北上广深4座城市被定位为全球城市,另有11座城市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不过近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0个国家中心城市是编制工作初期的设想,未必就一定是10个。确定国家中心城市不是从数量角度来看,主要是从城市职能角度出发。”据权威人士透露,目前报批的国家中心城市数量为12个,但还要国务院层面的最终批准。
12个名额,剩余名额,深圳、西安、沈阳已几乎锁定
如果按照12个名额的说法,除了此前已经确定的8个城市外,还有4个名额可能入围。如果排除刚刚被曝出确定的南京,剩下三个名额很可能已被锁定,那就是深圳、西安和沈阳。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城市窗口,深圳事实上已经是与国家中心城市同一等级的城市,只不过还没有到公布的时机,虽然深圳距离广州很近,但但它应该早已预定了一个“会员资格”。
此外,沈阳和西安锁定名额的可能性也较大。李国平认为,“不论西北和东北多么落后,肯定是要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因为其他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不到这些地区。目前来看西安和沈阳一定会在全国城镇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宣布。”
“最后1个名额”争夺战,南京为何能够胜出?!
按这个分析来看,此前国家中心城市只剩1个可变名额。这个名额,现在已经被确定为南京。其实如果我仔细分析一下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准入标准”,就会发现,在剩余争夺城市中,这个名额本来就非南京莫属。
从地域上看:
京津冀、珠三角和西南腹地,不出意外都有两个毗邻的中心城市组成城市群。分别是:
京津冀:北京、天津
珠三角:广州、深圳(待定)
成渝城市群:成都、重庆
按照正常的地区发展发达程度,长三角区域无疑是超过上述任何一个区域的。只有一个上海作为东部长三角区域的国家中心城市,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看来,南京和杭州,都有资格赶上“中心城市俱乐部”的末班车。而长沙、青岛和厦门,相对而言优势并不明显。
从“辐射力”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否入围国家中心城市,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本身的定位和功能,它是不是区域中心城市,是不是高等级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
从这个标准看,显然南京具有更大优势。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上海居于无可争辩的“龙头”地位,被定义为超大城市,南京被定义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而城市发展势头很猛的杭州,虽然一度传出将晋升新一线城市,但却仅被定义为“I型大城市”,与合肥属于同一城市量级。
其实看看南京和杭州的地理位置,就能够明白。
杭州:在上海45分钟交通半径内,也就是说,杭州本身就在上海辐射范围内。
南京:距上海300公里以上,乘坐高铁最快也在1小时以上,属于另一个城市群范围。南京向西深入腹地,有重要的承东启西作用,辐射力和重要性远大于杭州。
从“中心性”看:
早在2007年,由原建设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就指出: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此外,李迅还表示:国家中心城市要完成国家赋予的国家战略的实现,比如“一带一路”战略,国家中心城市就必须在其中起到核心的节点作用等等。
从这些标准来看,南京优势也十分明显!按照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最新《各城市总体规划》:
南京的定位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杭州的定位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两个“中心城市”的定位明显差一个量级。值得强调的是,南京是首个被单独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与以往相比,去掉了“之一”的表述,同时也去掉了“工业基地”的表述。一位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认为,从最终的批复看,南京的城市地位有明显提升,城市功能定位也有所转变。
另外,李迅强调,中国在完成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城市群的核心组织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城市群核心作用的发挥,需要国家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
而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国家给南京都市圈赋予了一个区别于其他几个都市圈的使命: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也就是说,南京的作用是跨越省际的。坊间对南京“两省省会”的调侃,并非全无道理。这在发挥城市群核心组织作用方面,显然独具优势。此外,南京正在大力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城市节点作用也非常明显。
对于这一点,连李国平也认为:“南京的“中心性”大于杭州”。
从“准入标准”看:
此外,据专业人士透露,确定国家中心城市,还有一类测算指标,会综合评估城市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综合交通能力等。
这几项指标中,南京也并不弱。
经济实力:
南京虽然在江苏省一直被诟病经济能力一直落后苏州,甚至曾一度落后于无锡,沦为“苏小三”。但随着南京近几年经济反面的长足进步,已经不弱于其中任何一个对手。
厦门相对而言显得过小了。青岛是2016年追随南京脚步之后第12个跨入“GDP万亿俱乐部”的。杭州虽然在这一点上高过南京,但也仅领先南京一位,完全没有甩开。
杭州、南京和青岛GDP总量、增速排名:
创新能力:
南京在区位、产业、交通和科教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优势,南京正在大力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目前已经具备较强的要素聚集、创新引领、产业辐射功能,符合“国家中心城市”所必备的特征和功能。
综合交通能力:
南京市集陆、水、空三位为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陆上高铁为宁沪大动脉的枢纽,长江水运能力全国一流,空运吞吐量相比杭州略逊,但综合枢纽能力显然更胜一筹。
此外,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也高居前列,排全国第5位。
此外还有一些细化的指标:全球500强企业总部数量、自由贸易区数量、国家级新区等数量;国际科技创新基地数量、新型产业总部基地等数量;航空航运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及吞吐能力;国家级会展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等建设情况;国外领事机构、国际组织设立办事处数量。等等这些,南京在全国都实力不俗。
为了国家中心城市,南京用出了洪荒之力!
为了能够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市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长缪瑞林就建议将南京纳入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他指出,作为江苏省会、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南京的区位、产业、交通、教科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具备比较强的要素集聚、创新引领的功能,有基础有条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议在优化东部城市群过程中,把南京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放到中心群来推动,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承担更大的使命,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政协主席沈健提交了《关于将南京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跨省都市圈发展的建议》,建议在此次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将南京纳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推动南京及其都市圈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承担更大使命、发挥更大作用。
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后意味着什么?
“国家中心城市”是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在全国具有引领、辐射、集散功能,在综合服务、产业发展、物流枢纽、开放带动和人文凝聚等方面拥有超强实力。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认为:一旦确认为国家中心城市,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发展优势和前景,就得到了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这种认可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品牌,也是一次城市营销的极大成功。”
杨开忠表示,在国家一些大的改革开放创新举措方面,在具有战略意义和引领意义的先行先试部署上,国家中心城市可能会得到优先的考虑。“此外,国家一些重大的功能性项目在配置时,比如空港经济试验区、自由贸易区等,国家中心城市也可能会取得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
在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征程上,
南京已经赶上了最快的一班列车,
城市前景将一片光明。
让我们已“入股这座城市的人”共同努力,
创造一个更强的,
大南京!
(撰文 遥哥)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