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柏︱布莱希特对悲剧的否定:以雷蒙德·威廉斯《现代悲剧》为界面的阐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艺研究 Author 文艺研究编辑部
01
《现代悲剧》的核心议程:
革命悲剧的否定与肯定
02
布莱希特对悲剧的否定
03
布莱希特式反讽
04
布莱希特史诗剧的肯定性质
05
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笑剧
注释
[1]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郑明萱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
[2] 雷蒙德·威廉斯:《漫长的革命》,倪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4][5][9][12][13][15][16][18][19][20][33][34][35][40][42][44] 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丁尔苏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第55页,第67页,第197页,第199—200页,第201页,第202页,第203页,第203页,第204页,第204页,第205页,第207页,第207页,第209页,第210页,第211页。
[6] Raymond Williams, Modern Tragedy, London: Chatto & Windus Ltd., 1966.
[7][11][22][32] 雷蒙德·威廉斯:《政治与文学》,樊柯、王卫芬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8页,第208页,第208页,第208—209页。
[8] 在《题词》(1938—1939)一诗中,布莱希特写道:“在黑暗的年代/还有歌吗?/是的,还有关于/黑暗年代的歌。”(《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黄灿然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版,第299页)
[10]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三毛钱歌剧》,张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14] 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第202页。译文有改动,参见Raymond Williams, Modern Tragedy, p. 195。
[17] Joachim Fiebach, “Brecht: Gestus, Fable, Attitude⁃cum⁃Stance”, Modern Drama, Vol. 42, No. 2 (Summer, 1999): 207-213.
[21]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丁扬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23][27][31]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施勒格尔):《批评断片集》,菲利普·拉库-拉巴尔特、让-吕克·南希:《文学的绝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理论》,张小鲁、李伯杰、李双志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56—57页,第50页,第50页。
[24][25][28]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经验与贫乏》,王炳钧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97—99页,第88页,第98—99页。
[26] Ernst Bloch, “‘Entfremdung, Verfremdung’: Alienation, Estrangement”, trans. Anne Halley and Darko Suvin, TDR (The Drama Review), Vol. 15, No. 1 (Autumn, 1970): 120-125.
[29] Christoph Menke, Tragic Play: Irony and Theater from Sophocles to Beckett, trans. James Phillip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9.
[30] Peter Szondi, “Friedrich Schlegel and Romantic Irony, with Some Remarks on Tieck’s Comedies”, On Textual Understanding and Other Essays, trans. Harvey Mendelsoh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6, pp. 57-74.
[36][39]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伽利略传》,丁扬忠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2页,第127页。
[37][41]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伽利略传〉注释》,《伽利略传》,第134页,第134页。
[38] 关于布莱希特本人对这一重要场次的排演及阐释,参见凯泰·吕莉克-魏勒:《〈伽利略传〉第十四场注释》,李健鸣译,张黎选编:《布莱希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4—299页。
[43]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致后代》(1938—1939年),《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第296页。
[45] 乔治·斯坦纳:《悲剧之死》,陈军、昀侠译,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46]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3页。
推荐阅读
孙柏 | 纽约进行时:梅兰芳的美国逆局 ——对一个戏剧史转折时刻的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