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大标点:网络语言的情感担当

2016-05-05 语言锋标 武大冯学锋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方便阅读的一种工具。


中国古代,书面语不加标点符号,所以,学堂先生必须得教学生“断句”。断句就是在文章里加入“句读(jù dòu)”符号,句读符号形式如同现在的“顿号”,作用相当于今天的逗号、句号等。根据对部分战国时期竹简的考证,有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类似现代的标点符号,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


一般认为,标点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而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是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第一人。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的学员。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等6位教授认为,“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于是,他们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


1919年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


1987年初,国家语委成立《标点符号用法》修订组,约请专家对原《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修订;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此后,在听取各界意见后,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共同决定将《标点符号用法》制定为国家标准,并于1995年12月正式发布。


作为现行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是2011年12月30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并于2012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标准号:GB/T 15834-2011;国际标准分类:01.140.10;中国标准分类:A19。


汉语标点符号史,实为一部汉语科技文化史。网络时代,标点符号仍在创新,正在创造网络新文化。




引发争议的网络标点

互联网上的标点符号早已不那么“循规蹈矩”了。比如,“你怎么不等我”这句话,网上可以这样用标点:


你怎么不等我~

你怎么不等我?

你怎么不等我。。。

你怎么不等我!!!

你怎么不等我?!

你!怎!么!不!等!我!



网络语言中,标点符号不是简单的“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了,它们似乎被赋予了特殊的表达情愫,可以细腻地点染、可以放肆地宣泄……


网络标点的“创新”,已成世界性话题。


2014年,有美国学者宣称,英语中的逗号在互联网时代已过时,即使不用,也不影响表述清晰。该学者还形容说,逗号没落如“氢氧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水”,不需理由。该论断一出,迅即引发争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副教授麦克沃特表示,标点只是潮流和传统,用法随时代改变。


社交网络时代,标点符号当怎样走自己的文化创新之路,人们充满好奇与期待。


渲染当属感叹号


网络语言中,感叹号具有渲染情感的功效,肆意的渲泄也成为网络“咆哮体”的神助攻。


看下图,似乎隔着屏幕都令人感觉到被那端情感的唾沫星子喷了一脸!!!





感叹号的传统定义

感叹号,为标点符号的一种,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感叹句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句子,它所表示的感情有赞颂、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凡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都要用感叹号。


在社交网络中,作为情感渲染,感叹号明显放大了传统的感叹意义,情感更加浓烈,多表现“吐槽”的情愫,传达一种正向积极的态度。


  1. 吐槽

    “咆哮体”的标配

    办公室上班族你伤不起!每天手机打卡机跟你作对有木有!聊个QQ还得小心被抓到有木有!上下班挤成饼干有木有!

    中国的保安乃们伤不起!乃们只承认警察叔叔有木有!乃们都唾弃我们保安有木有! 

  2. 赞扬

    一个大写的业!界!良!心!

    棒!!!

    给你一个大写加粗的赞!!!

    这就是中国!!!

    王祖蓝 我!偶!像!

  3. 激动喜悦

    你终于来了!!

    这个笑死我了!!!

    看到我欧巴老公好开心!!!

  4. 表达真诚

    我期待这次会面!

    我马上过来!

    这就去做!


相反,传统用法上感叹号表示惊讶和愤怒等的负向意义在社交网络中逐渐被问号或问号后再加叹号所取代。如:

1.这个国家希望在哪里???

2.这还有王法吗???

3.那时候网络不发达,要不然一定轩然大波,谁能保护举报者???!!!

4.你赶紧去狗带?!!!

5.无法无天,公道何在??!!!

......


值得一提的是,问号和叹号相结合的形式表达情感更加强烈。像这样负向情感居多的符号混用的情况多见于微博、贴吧、论坛中的单向发声评论,在聊天交流中极少出现。在聊天交流中表达强烈的情感通常采用一字一叹号或一词一叹号。如上述的一个大写的业!界!良!心!



卖萌首推波浪号

波浪号,是网络语言中以“卖萌”著称的傻白甜。



先看几个例子,感受一下:

你给我滚

你给我滚。

你给我滚!

你给我滚~

前面一个“你给我滚!”就是“咆哮体”的既视感,后一个“你给我滚~”明显带有卖萌撒娇的意味。


波浪号的传统定义

波浪号作为标点符号的连接符号,用来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


在社交网络中,波浪号突破了传统的标识作用。波浪号从视觉上看是柔和的S型,把画面从方正的汉字结构中解脱了出来,给人一种灵动,友善的感觉,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境。有利于对话的顺利进行。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所有人的聊天对话都变成了这样:哦~~~,爱你么么哒~今天在~~干嘛?甚至一度引发网友对其恶搞,将其称为“呻吟号”。以下是恶搞博文内容:根据"国家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委员会"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个符号在过去五年的使用频率的增长幅度是每年49.77%,出现频率最多的平台分别是:手机、网络文章、电子邮件、公共厕所、课上纸条,分别占41.90% 、30.47% 、18.10% 、7.13%和3.40%。



它在社交网络中适用的情境:

  1. 用来表示友好和礼貌   你来啦~~;也有表示高兴的,如嘻嘻~~

  2. 用在亲密的人称后面  老婆~~、亲爱的~~

  3. 用来传递娇羞、撒娇等语气的,你好讨厌啦~~

  4. 最后还用来替代句号,加强语气,但这种加强,不同于感叹号,而是可以用来表示无奈、装嫩、矫情、纠结等不同情怀。


而且微博、微信、贴吧等各种社交平台都有使用。



高冷可选小句号


句号,传统作文中最常用,近年来的社交网络却将它彻底玩坏了。




句号的传统定义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有时,句号也可以用在语气舒缓的反问句的末尾。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西式的句号“.”(Period)也被称作“句点”。


社交网络中的句号是这样的:

问问题:所以这个会议就在大会议厅举办了吗。

辩驳别人:我觉得这样才对。

回应别人:可以。

                    我不知道这件事。。。


在社交网络中的交流双方并不是面对面,如果单单使用句号,听话者推测不出说话者的语气态度。当说话者语气为不可反驳的确定时,容易让听话者产生一种疏离感。句号可以用在陈述事情或发布消息中。但是在社交网络中使用,极易冷场。还有三个句号连用的情况,例如:我不知道这件事。。。类似于省略号无语的意思,真是千年冷场王。




它在社交网络中适用的情境:

  1. 如果实在没话可说了又不想对方尴尬 。

  2. 表现自己遗世独立。



“万能”莫过方括号


方括号本是标点符号家族最不起眼的一员,近年来,借微博助力,逐渐在社交网络中活跃起来了,其作用之大、应境之广,堪称“万能”。


《标点符号用法》对方头括号的用法是这样规定的:

1.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例:【新华社南京消息】 

2.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例:【爱因斯坦】物理学家。 


在微博中,以“【】”为标志的标题在国内微博新闻发布中使用最多,也最普遍。该标志非常醒目,可以将标题与微博新闻正文清楚地分隔。除了单独出现外,它一般与话题符号一起出现,还有方括号直接套用话题符号的形式。例如:

 

【日军遗留档案自证侵略罪行】吉林省档案馆昨天公布了一批特殊的档案,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档案的主人是当年入侵中国的日本侵略者。89件档案包括: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731部队特别移送、残酷奴役劳工、日军暴行等。可以说,这是一批来自侵略者的“自供状”。 http://t.cn/8s8etXI岂容抹杀历史!


#韩国客轮沉没#【遇难者人数增至31人】①韩国当地时间5点48分(北京时间16时48分)搜寻人员又发现一具遗体,此次沉船事故遇难者增至31人;②搜救没有进展,由于天气原因可能暂停;③船长曾将指挥权交给三级航海师,自己离开驾驶舱;④船长未透露身份,与获救乘客一起被送到医院。

 

【#日军侵华罪恶之证# 不容否认!】近日,吉林档案馆公布89件日军秘密档案。涉及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日军性奴制等。日本曾有人否认南京大屠杀,但档案却有清楚的记录。…… http://t.cn/8s89UBC。


在贴吧中,为了使发帖的信息更加明了,大家发帖时都以【方括号】作为标题,起到一个强调的作用。这种做法也逐渐被其他群公告所采用。


因为其强调,醒目的作用,在微博发文时也会出现这样的语句:

上涨的猪肉价格还会【任性】多久?


照此发展,方头括号未来走入我们的互动聊天也未可知。




网络语言中标点符号“感情担当”的作用越来越大,适应了社交网络情感交流的需要。表面看,只是增加了一些符号,扩充了标点的用途,实际上,体现了社会网络语言生活的变化,从这里,人们可以窥见网络语言新文化之端倪。





图片来源:360图片  百度图片



 
猜你喜欢




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授权、投稿及相关事宜请联系。




  
本期撰稿人:陈烯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