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读高二时,我从语文试卷的一篇文章中认识了社会工作,当时就被它扶贫济弱的内涵深深吸引。2016年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凭借着一腔热血,我坚定地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
开学的第一堂课,老师讲到“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我被这些神圣的字眼震撼了,憧憬着自己成为一线社工的美好未来。
然而,大一进入社区进行专业实习,打破了我对社会工作的美好想象。实习期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情况,宣传社工在社区开展的活动。四点半课堂上,小孩子叽叽喳喳,邻里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矛盾,还有各种无聊的老年活动。在社区的半个月,很快磨灭了我对社会工作的热情。为什么是这样?不是说帮助弱势群体吗?我感到困惑无比。
大二的专业实习,我被安排进了一家养老院。刚开始,我很不理解养老院社工们日常组织的活动,比如剪纸、画画、做丝网花,这些能对老人有什么帮助。直到接触了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奶奶,我才改变了想法。这位奶奶性格比较内向,也不爱说话,每次活动都是护工推着她来,她就在一旁看着,也不参与。她很平静,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似乎在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一次活动中,社工盛情邀请她参加投球游戏,刚开始她机械地投,没有投中。社工蹲下来与奶奶平视,轻摸着奶奶的手,为她加油打气。在社工的鼓励下,奶奶终于投中了一颗球,她激动地鼓起掌,开心地笑起来。我仿佛看到了她身上重新绽放出生命的力量和光彩。这一刻,我感受到了社会工作的魅力,它能通过简单的游戏、温暖的语言和细小的肢体动作,给绝望的人带来希望。重新带着对社会工作的敬意,我继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一次,朋友向我吐槽,说她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更无法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我觉得朋友此刻遇到了一个小小的危机,于是就帮她分析,为什么她的挫败感这么强,还给她举例子,回顾她以前成功的经验。最后,我俩共同制定了一个短期小目标。朋友听取了我的建议,尽心尽力工作,努力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的工作方法,不久后工作就处理得游刃有余了。朋友对我感激万分,说我简直就是她的人生导师。彼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社会工作专业已经刻进了我的骨子里,潜意识中都是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技巧,当朋友、家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凭借自己的专业敏感,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伯家的小儿子小宇出生时由于大脑缺氧,导致智力发育迟缓,16岁就辍学在家。小宇身体健康,为人老实,也非常勤奋,就是脑子比一般人反应慢,家里的亲戚朋友不愿意带他出去打工,县城里的工厂也不敢收他。大伯因为小宇的事情整天唉声叹气,担心他的未来。大三放寒假回家时,偶然间听到大伯向爸爸倾诉烦恼,这让我想到在学校学习的残疾人社会工作,里面有一些针对残疾人的救助方法和救助政策。于是我对大伯说,可以给小宇哥做个残疾鉴定,办理残疾人证,这样每个月都会有一定的补助,而且小宇哥的身体很好,他有力气,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之后我从网上联系到市残联,他们说可以帮助小宇哥寻找一份工作,最后小宇哥被安排在县城里的一家公司做搬运工。有了工作后,小宇哥整个人变得开朗了不少,说话比以前清楚了,也很愿意和别人打招呼,大伯的眼里充满了希望。从刚开始毫不犹豫地选择社会工作,到接触一线实务心理产生落差与迷茫,再到真正认识社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在多年学习中,我已经与社会工作密不可分了。很幸运遇见社会工作,选择社会工作,坚持社会工作。未来,我会继续与它同行,在实务领域发光发热,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作者系深圳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硕士研究生)
作者:丁丽萍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END
责编:张世华
制作:谢霄
往期推荐
患癌大哥为什么求生意志薄弱?
面对精神障碍患者,怕什么?不怕什么?
立即关注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投稿平台:
tg.shehuiwang.cn
今日头条:中国社会工作
抖音:中国社会工作
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