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厂商如何持续保持竞争力,我们问了小鸟音响 20 个问题 | 年度对话

深圳湾 深圳湾 2023-11-28

专访小鸟音响刘崧,在手机厂商「强势」进军 TWS 市场的形势下,相对「温和」的传统音频厂如何迎战?


- shenzhenware -


一个一年前发布、仅在今年更新了空间音频的 AirPods Pro,一个发布了订购不到的 AirPods Max,一个没发布却持续爆料了一年的 AirPods Pro Lite,能让苹果的耳机刷屏和霸榜一整年。


在苹果和各家手机大厂大放异彩的 2020 年,传统音频厂商的发声显得微弱很多。


小鸟音响于 2020 年 10 月官宣完成了逾亿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12 月发布新品 Libratone AIR+ 第二代降噪真无线耳机,对去年年初发布的国内首款真无线降噪耳机进行了全面升级,多项卖点几乎涵盖了旗舰产品所应具备的最好的技术和体验。


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小鸟音响自创立初期便希望成为国际化高端音频品牌,通过收购丹麦音响品牌 Libratone,并融合北欧工业设计、中国领先的工程技术和高端电子制造能力,为大众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产品和自由的听觉体验。


过去几年中,小鸟音响推出了高端无线音响、便携蓝牙音箱、头戴式降噪耳机、颈挂式耳机和真无线耳机等产品。2018 年,小鸟音响产品获得苹果公司认可,入驻苹果全球的直营门店,成为中国仅有几家进入苹果全球直营店的品牌之一;2019 年,小鸟音响发布多款 TWS 真无线耳机,成为全球最早发售真无线主动降噪耳机的品牌之一。截至目前,小鸟音响旗下产品已覆盖了中国、欧洲和北美等十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


2020 这一年,经历了疫情,经历了苹果一边倒的竞争格局变化,经历了融资,经历了公司十周年,经历了新品上线,小鸟音响创始人刘崧感慨和收获了很多。

去年的专访后,近日深圳湾与小鸟音响创始人刘崧又进行了一次长谈,共同探讨了关于资本、关于行业、关于技术和产品的诸多话题。



PART I资本推力

以小鸟音响为代表的高端音频品牌,资本缘何看好?

年初的时候小鸟音响做了一次小鸟音响成立十年周年的推广。虽然相距十个月,但在这两个时间点,我们发声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向大家传递一些关于小鸟音响做高端音频品牌的想法。


两件事情的差异在于,十周年是小鸟音响对自己的认可,而融资则是外界对小鸟音响的认可。再放大而言,融资更代表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资本,对于音频产品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机会的认可。

过去我们做品牌的时候,资本市场并没有那么在意品牌,更多在意的是模式和生态,更多的是从互联网硬件这些角度。而现在,资本市场比以往更加关注硬件科技和品牌趋势,和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契合度更高了。

资本市场认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是一个必然。小鸟音响只是市场的早期进入者之一,从未来更长远的时间来看,中国出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是必然的。

境外收购 Libratone 品牌,出于怎样的思考?

全球化的主旋律有起有伏,但我们当初并没有想那么远,我们更看中的是工业设计能力。

中国的工业设计能力与世界领先的工业设计能力,其实差的还是很远。而工业设计能力的短板恰恰是因为缺少自主品牌。

相反,中国不缺代工,不缺模仿,不缺山寨拿来主义——拿来重新设计,通过模仿去学习,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或者外观看着像,或者体验看着像,但产品内在都是低价版的替代方案。


小鸟音响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希望走出去,整合原创设计。机缘巧合,我们收购了一个北欧的品牌 Libratone,通过收购我们既有了丹麦的设计团队,又有了一个境外的品牌。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化的起点。

融资后有哪些发展计划?

第一,新产品开发。

过去一两年,小鸟音响一直聚焦在真无线耳机上,因为真无线耳机是当下的热点,而对于其他品类的音频产品,则会保持较低频次的更新。

有了资本助力后,我们会持续聚焦真无线耳机,拓展更多真无线耳机产品,同时也会加快其他音频品类的更新和迭代,未来会有更多更丰富的音频产品上市。

第二,市场传播。

尽管小鸟音响定位高端音频品牌,但它还只是一个初创的音频品牌,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还比较有限,与成熟品牌相比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第三,深耕渠道。

消费电子产品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把产品推向市场和渠道,完成成交,才能实现闭环。目前小鸟音响的渠道有线上也有线下,将来我们希望我们能在渠道上深耕。

PART II行业竞争力


全球音频市场的体量有多大?小鸟音响又聚焦在哪一个细分领域?

纵观整个消费电子市场,呈现出无线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音频市场也如此,无线耳机和无线音响将成为主流的产品形态。具体来说:

目前全球无线音响市场的体量大概是 2 亿台,包含智能、蓝牙、Wi-Fi 等各种形态的产品,其中有 1 亿多台是智能音响。

无线耳机市场的体量大概是 5 亿只,其中包括真无线耳机、颈挂式和头戴式无线耳机,而真无线耳机占到市场的 7 到 8 成。同时,真无线耳机的增长,会带动无线耳机市场的整体增长。

其实耳机市场的总体体量一直很大,只是因为耳机是手机厂商免费送的,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掉。作为参考,预估过去「in-box」耳机的市场体量大概是 10 亿只(远远大于无线耳机市场的体量)。今年从 iPhone 12 开始,苹果不再送耳机了。人们过去对于耳机的需求将会逐渐转化为购买新耳机(未来主要是无线耳机)的行为。


近两年无线音响的增速放缓,甚至一些品类还在下滑,2 亿的天花板难再突破。但是无线耳机就不一样了,5 亿只的市场体量是会持续增长的,而真无线耳机一定是这个市场的主流。

而小鸟音响则专注于无线音频的范畴。


在个人音频设备市场,手机阵营和传统音频阵营一度出现了「对抗」的局面,相对「温和」的传统音频厂很像是「被迫」应战。如何评价两大阵营的「战事」?

过去手机厂的耳机产品,其实并不是以单独销售的显性方式存在的。

以苹果为例,每年有 2 亿部手机卖出去,就有 2 亿副耳机(EarPods)通过 in box 送出去,其耳机用户布满全球。在这 2 亿用户中,很多是耳机的小白用户,我们称他们为「白耳机用户」,他们的数量之庞大,逐渐形成了累计效应,成为高端耳机销售的潜在用户。


到了真无线耳机时代,尤其随着 iPhone 12 开始取消「in box」耳机赠送,手机厂商开始大卖无线耳机,手机厂的耳机演化成为显性销售的产品。

你刚刚问到的问题,手机厂杀入耳机市场以后,传统音频厂商如何应战?这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手机厂其实一直是在耳机领域的,尤其是拥有巨大用户数量的玩家。比如在诺基亚时代,诺基亚实际上就是全球最大的蓝牙耳机供应商,只是因为与手机捆绑销售的关系,那个时候的蓝牙耳机,更多是作为通话使用。

而到了苹果引领的无线耳机时代,一年 2 亿部手机累计下来能转化多少亿的无线耳机用户,千万级的真无线耳机用户肯定是有的,这是一个特别合情合理的量级。


其实,耳机从有线转化为无线,背后的最大推动力来自于手机厂商,从过去送几亿副耳机到希望卖几亿副耳机,这个变化也是合情合理的。

手机厂商取消标配耳机后,TWS 玩家的格局会出现哪些变化?传统音频厂商所占据的高端优势会有哪些变化?

手机厂商推动了耳机的真无线化,并带动着整个真无线耳机市场逐渐分化,高、中、低不同的细分市场,用户对于耳机的诉求是不一样的。

一些工厂生产很便宜的真无线耳机,满足的是用户基本的从有线到无线的升级需求,支撑起了整个真无线市场的体量。

在高端耳机市场,目前来看其格局并没有太大变化的。过去我们说的所谓的高端耳机用户,其实只有百万级的体量,甚至再高端一些的市场,只有几十万级的体量。

此外,对于高端耳机有需求的人群,其实没有多大变化。传统高端音频品牌的粉丝们,在意的还是设计、性能、音质,这其中有长期以来的口碑积累,更有粉丝们对于品牌的认同。


而手机是亿级的,手机配件则是千万级的,购买手机配件的用户,他们对耳机的诉求又是不一样的。我一直认为,手机厂商所占据的真无线耳机市场,其实格局和过去送「in box」耳机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从非显性的销售转化成了显性销售。

手机厂商纷纷拓展耳机产品线、抢占细分领域后,传统音频厂商所主打的个性化设计优势,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手机和时装不一样。买衣服包包的时候,会讲究个性化,但是买手机,大家却一窝蜂的都买一个样的,都用一个样的。手机是玩家高度集中垄断的一个行业,没进 TOP5 都会很艰难,更不用提那些过去靠小众设计品味搏出位的手机厂商。

再看音频行业,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音频产品没有出现集中和寡头垄断?

全球年销售超过 1 亿美金的国际品牌超过几百个,并且长期存在,它们当中大多数,并没有什么被大牌吞并或活不下去的迹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1、首先,人们对声音有很强的个人偏好,就像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2、其次,耳机毫无例外的都会涉及到人体工学的问题,而一个人的左耳和右耳都很可能差异很大,比如左耳戴得舒服,右耳可能就觉得松了或紧了,就更不要说人和人的耳廓差异。人体工学千差万别,就会对耳机有很大的差异化需求。


苹果 AirPods 凭借单款设计能满足 8 成甚至 9 成的人,但是有 1 成到 2 成的人就是戴不住。全球有那么多用户,就一定有细分市场的需求。

3、再有,除了音频的主观体验、人体工学的千差万别,耳机还有一个特有的属性,即耳机越来越像时尚穿戴,人们对于耳机的个性化穿戴需求是很大的

所以,回答你最开始的问题,未来耳机会不会是手机厂独大的局面?

我觉得不会,手机厂从来是主力的玩家,从诺基亚时代的蓝牙耳机,再到苹果的 EarPods 和 AirPods,它们一定是数量最多的存在。但无论是哪个时代,人们对于高端耳机的需求是很稳定的,对于个性化的耳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PART III技术力


手机厂商正在强化耳机作为配件对于手机的依赖,耳机对于手机系统的依赖可以有多大?

手表和手机的连接协议是可以高度私有化和客制化的,但所有蓝牙耳机与手机之间的连接则是有行业标准的。

智能手表,还有未来的智能眼镜,对手机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甚至是手机系统能力的延伸;但耳机则不同,耳机只是将听筒和麦克风向耳畔拓展,是手机音频能力的延伸。

毫无疑问,蓝牙耳机可以和市面上所有手机连接并发声,但智能手表则不能,至少做不到不用手机 app 不用手机适配,更不要说基于手机系统的定制体验。

耳机对主系统也有一定的依赖性,但这是在标准协议下的依赖。手表不能没有 app 的支持,但耳机没有 app 并不影响听音乐、打电话、开启和关闭主动降噪。

手机厂商通过手机端的系统级优化可以实现耳机端更好的体验,独立音频厂商怎么办?

手机厂商这样做的确会对无线耳机的延迟有一定的改善,但时延的核心问题并不是靠手机系统优化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换句话说,无线耳机的时延在整个耳机行业可以做到 50 分的样子,通过一些技巧,可以做到 60 分,但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做到 80 分,则需要依赖于耳机芯片和底层协议的升级。

LE Audio 是下一代蓝牙标准协议,支持多个真无线耳机的连接,同时支持超低时延和更高的音质。它将会把行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下,手机厂商在努力提高配件对手机的粘性,但是随着技术的演进,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必然的门槛。

智能音频的进步推动了行业快速发展,您认为哪些技术最为关键?

1、无线音响市场:

传统音响市场在过去十年的发展非常平稳,真正为这个行业带来变化的是 2014 年年底亚马逊 Echo 的发布,它引发了整个智能音响行业的高速增长,从 0 到 1 亿台,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


但 Echo 激活的是传统音响的智能化,并不是无线化,因为传统音响很早就在使用蓝牙和 Wi-Fi 来实现远距离的音频传输。

音响市场的增长驱动力不是来自于无线化而是来自于 AI 智能,在 AI 经历了各种机器人和人机大战后,终于可以在家庭音响这样的场景下落地、并被普通人所体验和运用,并反过来助推了音响的智能化。所以说,AI 是影响无线音响市场增长最重要的技术。

2、无线耳机市场。

毫无疑问,这个市场的爆发起点是苹果 AirPods 的发布。

智能音响是一个单独长出来的新市场,亚马逊、Google、国内的百度,这些互联网公司以前从来没有做过音响。但无线耳机市场与智能音响市场完全不同,苹果在 AirPods 之前一直在做 EarPods。耳机的增长来源于从有线到无线内部的转化,它并不是一个新的市场。

驱动耳机市场增长的最重要的技术则是无线连接技术。 

在智能音频领域,小鸟音响积累了哪些核心技术?

互联网厂商推动了音频产品的智能化,手机厂商则推动了音频产品的无线化。过去十年,小鸟音响见证了整个音频行业的智能化和无线化的变革。
小鸟音响除了芯片自己不做,其他都是自己做。

音响产品最核心的是模组能力。因为芯片已经是标准了,各家差别不大,结合参考代码,调通了就能用。但模组设计则需要结合产品的需求来做。

比如,集成谁家的生态,谁家的语音能力,这取决于模组的设计。再比如,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也是通过模组设计来实现的,打通底层协议、调整时延精度等。还有,麦克风陈列的设计,在多个小鸟音响产品互联的时候,如何实现就近唤醒,这些私有化的协议是要通过模组实现的。

音响的产品力就体现在对模组的软硬件和私有协议的设计能力上。


而蓝牙耳机最核心的则是音频技术。其中,声学信号处理的算法非常重要,包括前端语音处理、回声消除、语音增强,还有智能主动降噪、三麦克风通话降噪等。 

小鸟音响区别于其他厂商,会持之以恒的钻研这些技术。

小鸟音响为什么一直坚持自研?

尽管市面上有很多第三方模组供应商,第三方算法软件供应商,甚至第三方的设计公司可以一站全包,双麦主动降噪、三麦通话降噪,这些基本上都会成为通用能力,但落实到产品体验,就不是一回事了。

固然集成第三方的技术可以加快产品迭代速度,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并且灵活性会更高,但小鸟音响始终认为,高端品牌从来是卖体验,而不是卖功能。



想要差异化的体验,第三方的技术方案永远不能满足你。

重点是,小鸟音响在模组和声学两个领域,已经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我们甚至有足够的自信,我们的技术如果作为方案提供给其他厂商,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才能做到真正的差异化体验。

小鸟音响如何选择蓝牙主控芯片?

去年年初小鸟音响推出的首款真无线降噪耳机 TRACK Air+ 采用了高通最新的旗舰芯片 QCC512x,这款芯片也随后成为其他几家旗舰耳机的蓝牙主控芯片。

高通在今年 6 月推出了新一代旗舰 514x 系蓝牙音频芯片,后来又增加了对自适应降噪功能的支持。


今年小鸟音响新品中的 Libratone AIR+ 采用了高通最新的旗舰芯片 5141 系列。但小鸟音响的芯片合作伙伴不止高通一家,我们还会推出和其他芯片厂商合作的产品。

如何评价蓝牙芯片市场的几大玩家?

高通的旗舰蓝牙芯片 + ADI 的高端纯数字主动降噪芯片,这是 TRACK Air+ 最早的架构,采用的都是高端芯片,之后也有很多人借鉴。

真无线耳机到来之前,高通是稳坐高端蓝牙芯片的第一把交椅的。但是当新的市场机会到来的时候,台系、大陆系的芯片厂商都在发力做中高端,未来中高端的竞争格局将很快被打破,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中高端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涉及到蓝牙主控芯片的市场格局,高通天生高端,台系和大陆几家争夺激烈,也有足够大的施展拳脚的空间。即便是在手机行业,主芯片也是多家竞争的局面,各家都野心勃勃。

如何评价蓝牙芯片单芯片化的趋势?

这两年蓝牙芯片在不断的升级迭代,迭代的速度也很快。未来单芯片化是成立,但还需要一些时间不断的整合。

鉴于语音助手和其他端上智能对于算力的要求,独立的 AI 芯片会是现阶段的一个解决方案。但集成了 MCU、ANC、DSP 的多核的单芯片,将会是合理的未来布局。


其实,苹果已经给行业做了示范,H1 芯片只有一颗,蓝牙音频、语音助手、主动降噪,都被集成进去了。

小鸟音响曾经推出了国内首款真无线降噪耳机,时隔一年,主动降噪功能几乎变成了 TWS 耳机的标准能力,如何持续保持竞争力?

如前所述,对于做产品的人来说,选择功能还是体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其实,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在产品功能上的门槛,很早就已经只有最多 3~6 个月。小鸟音响首款真无线主动降噪耳机 TRACK Air+ 的上市,也是比行业其他竞品早了 3~6 个月。


长期一看,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门槛。那么厂商之间比拼的,就是产品体验。小鸟音响的模组已经更迭了好几代,声学信号处理算法也在持续精进,智能主动降噪和三麦克风通话降噪都已经做到了第三代,这些都是持续打磨的过程。 

小鸟音响有没有什么压箱底的技术?

小鸟音响不是一家注重新技术噱头的公司,很多技术就在那里,但是否给到了用户更好的体验则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小鸟音响一直都有智能主动降噪技术,已经做了三代产品了。

第一代的产品,我们就实现了四级可调节降噪,而当时竞品只有打开/关闭降噪的功能;第二代产品,我们做到了半智能,可以根据外界噪声大小,通过算法提供适当的降噪等级;第三代产品,可以根据噪声频谱的特点,提供佩戴者更舒适更精准的降噪。


关于真无线耳机降噪这件事,我一直认为,过去大家做得太简单粗暴了。直到最近,国内才有厂商开始打出多级降噪的卖点。

在我看来,很多产品还只是实现了一些比较有噱头的功能,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到用户更好的体验。

PART IV产品力


小鸟音响十年最满意的产品是什么?

我最满意的音响产品是 ZIPP2。虽然大家把它归类为智能音响,但在我看来,它已经有了未来智能家居中高端无线音频体验的雏形。


ZIPP2 的多音响同步时延非常低,立体声、多声道,完美可以满足。语音助理也能做到走到哪儿,唤醒哪儿的设备。

我最满意的耳机的产品是刚刚上市的第二代真无线降噪耳机 Libratone AIR+


其实第一代产品的耳机本体部分,我们做的挺好的,只是充电盒的开合手感、品质,整体反馈还是不够好。另外,芯片还不够成熟,同步性、稳定性、时延等,下一代芯片的成熟度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方方面面,第二代真无线降噪耳机都做到了更好。

对于「好产品」的定义是什么?
好的产品,从来都不是「先进」技术和「高级」设计的简单集成,而是对产品核心诉求的坚持不妥协,以及在市场上的不断的锤炼和打磨。
这是我去年接受深圳湾访谈时的言论,今年我仍然这样认为,做好产品的过程是技术、设计和制造能力的累加。我们内部称之为「全面设计」。


最初「Total Design」这个词实际上是建造悉尼歌剧院的丹麦建筑师 Ove Arup 提出的,那个年代能设计出悉尼歌剧院的人是惊为天人的。但是当他设计完成之后,又碰到一个新问题,所有的人都说这东西建不出来——你可以这么画房子,但我盖不了这房子。 

再后来就有了「全面设计」的概念,就是从设计开始就让所有专业人士参与进来,英文版:
Join all the professional right from the start。
诚然,这其中有理想主义的成分,更现实或经验主义的做法,就是要懂得如何做平衡。

你有好的设计,你有好的技术,你还能够实现量产制造,其中很多时候是矛盾的。比如,要让 TRACK Air 拥有小巧漂亮的外观,在声学性能上就要接受挑战;产品设计的很高级,技术选型又很激进,那么制造就会很困难。


所以,在小鸟音响的团队看来,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有平衡各个专业的能力,从一开始就让所有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让他知道你要做一个又小巧又漂亮的耳机,让他们站在你的角度去审视各自的专业。在遇到两两矛盾的时候,还能寻找一个平衡点。

如何描述下一代真无线耳机的样子?

去年小鸟音响曾经总结过 TWS 四大痛点——不美观、不稳定、不牢固、不隔音。

先说不美观的问题。小鸟音响的第一代 TWS 耳机是 2019 年年初上市的,虽然一年半快两年过去了,市面上真正有差异化、有足够精致设计的产品,其实是不多的,倒是小鸟音响的设计被多次的「借鉴」。

再说连接不稳定性的问题,通过芯片升级已经可以很好的解决了,在未来不会是痛点。

佩戴不牢固的问题,未来的痛点可能在于长时间佩戴还不够舒适。越来越多的场景会要求长时间佩戴 TWS 耳机,但因为有主动降噪,有环境音切换,要达到长时间的佩戴无感,还是有一些挑战的。 

不隔音的问题,也不会是问题了。

这四点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痛点在短期内可能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很吵闹的情况下的通话效果,依然做得不是很好。尽管有不少厂商鼓吹已经实现了更好的通话降噪,但我觉得还不够好,不能实现和手机通话效果一样的好。


所以,小鸟音响真无线降噪耳机设计小巧美观、长时间佩戴舒适、有更好的芯片支持、主动降噪和通话降噪都能给到用户更好的体验。

这就是我们期待的下一代真无线耳机的样子。■

微信号:shenzhenware
主笔:陈壹零 / 深圳湾
编辑:陈述、晓月 / 深圳湾

// 年度盘点 //



// 年度复盘 //



// 年度对话 //





快到「湾」里来



深圳湾正在招聘:


真知灼见的科技记者

四通八达的运营编辑

才华横溢的市场策划

技能爆表的活动运营

热情四射的社区达人


简历传送门:

shining@shenzhenware.com


●  


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连接全球硬件创新者,连接硬件生态链上下游,连接跨界产品的设计、技术、生产、渠道、商业、创新。深圳湾持续关注「AI+硬件」带来的场景和交互创新,以及与平台和应用相连的全产业链升级,欢迎相关团队与我们联系,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