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稳定型心绞痛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运动康复被证实能够减轻或控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预后。《稳定型心绞痛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康复的临床研究证据、危险分层评估、运动处方的制订与实施、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阐述。关于运动处方实施的基本流程,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第1步

准备活动,即热身阶段:多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和关节活动,持续5~10 min。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帮助患者为中高强度锻炼阶段做准备,通过逐渐增加肌肉组织的血流量和关节的运动准备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第2步

运动阶段: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同时配合抗阻运动和柔韧、平衡运动。


(1)有氧运动

①类型:有氧运动的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做健身操等。

②时间:每次运动时间为60 min左右,建议初始从20 min或更短时间开始,根据患者的体适能水平、运动目的、症状和运动系统的限制情况,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至50~60 min。

③频率:一般建议3~5次/周。

④强度:根据心肺运动试验评估结果和相关风险评估,推荐高危患者采用<最大摄氧量的40%,中危患者采用最大摄氧量的40%~60%,低危患者采用最大摄氧量的60%~75%作为相对运动强度制定标准。通常采用靶心率、心绞痛分级和自我感知劳累程度联合监测运动强度。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运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应低于缺血阈值10 次/min作为安全靶心率,或出现缺血症状时的80%VO2水平作为运动强度的上限。要求患者在运动治疗期间CCS心绞痛分级≤Ⅱ级。Borg劳累程度分级法推荐低强度运动达到9~11 分,中强度运动达到11~13 分。运动治疗中如果出现心绞痛症状,尤其血压下降,运动中血压不升反降,提示冠脉左主干或对等病变,应立即停止运动,保持安静状态,必要时给予吸氧或舌下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仍不缓解应进一步医学处置,并评估心绞痛发生的原因或诱因,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经过规范的运动治疗后心绞痛分级提高,症状继续加重,则需要进一步行冠脉检查或心肌灌注评价,必要时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


(2)抗阻运动:与有氧运动比较,抗阻运动引起的心率反应性较低,其主要增加心脏压力负荷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①类型: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可选择克服自身重量的训练,如俯卧撑、深蹲等;也可选择运动器械,如固定器械、哑铃、沙袋、弹力带等。

②频率:每个肌群训练2~3次/周,同一肌群练习时间应间隔至少48 h。上肢肌群、核心肌群(包括胸部、肩部、上背部、下背部、腹部和臀部)和下肢肌群可在不同日期交替训练。

③时间:每次训练8~10个肌群,每个肌群每次训练3 组,从1 组开始循序渐进,每组重复10~15次,组间休息2~3 min。老年人可以增加每组重复次数(如15~25次/组),减少训练次数至1~2组。每次30~45 min,应注意训练前必须有5~10 min的热身运动。

④强度:初始运动强度推荐:低强度为1‑RM(1次最大负荷量,即在保持正确的方法且没有疲劳感的情况下,仅能重复1 次)的30%~40%,Borg劳累程度分级法推荐达到10~11级;中强度为1‑RM的50%~60%,Borg劳累程度分级法推荐达到12~13 级。上肢从40% 1‑RM 逐渐增加至70%1‑RM,下肢从50% 1‑RM 逐渐增加至70% 1‑RM。抗阻训练中如出现心绞痛症状,需重新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


(3)柔韧性运动:柔韧性运动应针对肩部、胸部、颈部、躯干、下背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踝关节的主要肌肉肌腱部位。训练方法:每一部位拉伸时间15~30 s,期间正常呼吸,强度为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觉疼痛,每个动作重复3~5 次,练习时间5~10 min左右,频率与有氧运动一致,一般在有氧运动之后练习。


(4)平衡训练:包括平衡性、灵活性和本体感觉训练。活动形式包括太极拳、蛇形走、单腿站立和直线走等。练习时间5~10 min,频率与有氧运动一致,一般在有氧运动之后练习。



第3步

放松运动: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平衡训练,一般持续5~10 min。

以上内容来源: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稳定型心绞痛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10): 1033-1042.


>>>直接点击阅读: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发布!来看基本注意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发布!❤   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的筛查,中国专家共识这样说!❤   慢性冠脉疾病患者症状控制,心血管事件预防,药物治疗这样用!❤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如何预防微循环功能障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临床指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