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当老师可能是需要某些天赋的
我多次说过,我最初填报师范学院并非是因为热爱教育,而是想早点脱离知青农场。但当了教师之后,我越来越发现我还是比较适合这个职业的,我甚至觉得我多少还是有一些当教师的天赋。几十年来,除了爱、责任和技能,这有限的“天赋”是使我成为了一名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的重要原因。
我们再看一些老师。他们很想爱学生,也确实真诚地喜欢教育,但是他们就是上不好课,带不好班。他们的教学枯燥乏味,对学生完全没有吸引力,学生在其课堂上度日如年;他们当班主任也没有活力与灵气,师生关系紧张,班级氛围沉闷。很难说这些老师都不负责任,相反他们的工作勤勤恳恳,甚至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却总是缺乏成就感,更没有幸福感,校长对这样的老师也很无奈。所以著名特级教师、杂文家吴非(本名“王栋生”)曾经说:“一个学校最可怕的事情是,一群愚蠢的教师却兢兢业业。”
我觉得,这些老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缺乏当老师的天赋。任何职业都需要天赋,教育也不例外。当然,教师的许多能力是可以通过入职后培养提升的,所以夸大天赋的作用显然是不妥当的。但一点天赋都没有,恐怕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做教师需要哪些天赋呢?对此我没有做过专门研究,但凭我几十年的体会,加上我对一些名师和“失败教师”(姑且临时性用这个表述来特指那些努力认真,却总也做不好教育的教师吧)的观察分析,我初步感觉(只是感觉)当教师可能应该有下面这些天赋——
对孩子的亲和力。本来我想说“对孩子的爱”,但我又想,所谓“爱”是内在的精神状态,看不见摸不着,而“亲和力”是外在的表现。有人一见到孩子,心一下便柔软起来,看孩子的眼神情不自禁就很柔和,言谈举止都让孩子,觉得亲切、有趣、好玩,孩子就忍不住愿意听他说话,和他一起玩儿,这就是对孩子的亲和力。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当校长时,有老师说:“您在孩子们面前放得开,完全不顾自己的面子。”说的就是我一见孩子,便忘记了自己是校长,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老师,“不顾尊严(面子)”地和他们一起欢笑、感动、兴奋、嬉戏,乃至摸爬滚打。所以孩子很喜欢我。有的老师连笑都不会,整天不苟言笑,学生见了他就紧张,他怎么能当好老师?
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做教师,一定要特别细腻,学生的一笑一颦,都能在老师的心里激起涟漪。这样的教师,其内心世界又特别丰富,装着所有孩子的喜怒哀乐,也装着教育所需要的“生活”“社会”和“世界”。这样的老师,有着本能的充满跳跃性的联想力,他能够由一个孩子的今天,想到他的未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只有内心细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感受并容纳这一个又一个“世界”。教师情感世界的细腻而丰富,还体现于他特别容易被感动,哪怕是分别时孩子一个依恋的眼神,都能让他久久不忘,并且铭记于心。一个大大咧咧“粗线条”的人,是不适于当老师的。
敏锐的洞察力。在我看来,所谓“洞察力”不仅仅是一种判断力,而是一种非凡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穿透力,是一种善于从许多看似毫不相关的现象中找到某种必然联系的分析比较的能力。我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用教育的眼光看世界,从世界的角度看教育。无论多么纷繁的社会现象,他都能想到教育;无论读什么内容的书或者看电影电视剧,他都能从中感受到教育。所谓“洞察力”,很多时候体现在班级生活中或课堂上。教师应有见微知著的敏锐——他能够从孩子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瞬间的表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感受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正如赞可夫所说:“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对孩子麻木不仁的人显然是无法成为真正的教师的。
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的所谓“出色”也是相对的,但和有些行业比,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教师以上课为自己基本的职业形式。课堂上,教师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智慧、出色的能力……都是通过口头表达语言来呈现的。除了外在的形象,学生初见老师的第一评价便是这老师是否有“口才”。一个说话结巴、冗赘、枯燥、无序的老师,是无法赢得学生的尊敬的;而流畅自然、思路清晰、词汇丰富、用语得体、不枝不蔓的口头表达,无疑能够让学生佩服不已。再“高大上”的道理,老师也能讲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口才的老师特别会讲故事,一个本来似乎平淡无奇的事,被老师讲得眉飞色舞、曲折动人,这样的老师肯定会让孩子着迷的。除了“口才”,还有“文才”,即写得一手好文章:教育随笔、教育故事、课堂实录、班级“史记”,以及节日写给学生祝福的信件,包括给每一个孩子写的生日诗……一个会写的老师,必然会给孩子的学生时代和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永不褪色的温馨记忆。
幽默感。我认为,幽默感是一种极富智慧与情感的语言表达,这种语言表达机智而敏捷,能给人带去轻松愉悦。但幽默本身并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语言,而是其心灵的敏锐、精神的饱满和乐观的情怀的自然而然的呈现。所以幽默决不是“耍嘴皮子”,而是积极友善的心灵散发出来的芬芳。我看过很多关于“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品质”的调查,“幽默感”往往排在前列。是呀,具有幽默感的老师,让学生觉得有趣,能够最快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减少学生可能出现的来自学习生活的压抑与忧虑,让学生维护自己心理的平衡,进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我自己倒没觉得我有幽默感,但毕业多年后的学生来看我,往往给我讲一些我自己都忘记了让他们捧腹并记忆犹新的“段子”。我喜欢开玩笑,喜欢自嘲,这可能是我与生俱来的特点吧!而正是这些特点让我的学生觉得我“有趣”“好玩儿”,进而喜欢我。试想,一个不苟言笑也不善玩笑的老师,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趣,而一个无趣的教师,他的教育往往还没出发,便被学生“敬而远之”了。
浪漫气质。在现代汉语里,“浪漫”这两个字的含义很丰富,我这里用这个词,取其“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之义。我曾经说过,教育者不一定是作家,但一定要有作家的情怀;教育者不一定是诗人,但一定要有诗人的激情。澎湃的热血、青春的气息、透明的情怀、纯洁的诗情、奇妙的想象、壮丽的憧憬……这样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课堂教学与班级建设,将会多么迷人而富有创意啊!而师生共同度过的日子里,又将伴随着怎样的妙趣横生、波澜壮阔、震撼心灵、热泪盈眶……写到这里,我再次想到了我的“未来班”,这是我刚刚踏上中学讲台之初的教育“处女作”:嘹亮的班歌,猎猎的班旗,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因《青春万岁》而留下的热泪,油菜花地里欢声笑语的语文课,风筝在蓝天上写下的诗篇、山坡上和袅袅炊烟一起飘荡的歌声,岷江之滨篝火映红的笑脸和夜空,还有星空下孩子们面对未来庄严的约定……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一切,而只有作业和考试、排名和补课,我的学生会在三十年后聚会时对我说:“李老师,当年你教我们的时候,我们每天都盼着上学!”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是否浪漫,和教师所教学科没有关系。不要以为只有教文科的老师才浪漫,教理科的老师就一定很呆板。不是这样的!教师的浪漫气质,决定了教育的浪漫品质。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了“浪漫”——我越来越这么坚定不移地认为——就没有了完整的教育!
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独特的爱好或优势。这里说的“爱好或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天赋形成的。比如弹琴、唱歌、绘画、舞蹈、足球、篮球……也包括文学创作,甚至擅长耍魔术,都能让一位老师在学生眼里魅力四射。每个老师要问问自己:除了课堂上呈现的知识,我还有什么“绝招”能够征服学生的心,让他们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这些“绝招”的意义远不只是赢得孩子们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让你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充满“非教学因素”的缤纷色彩。回顾我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觉得我的三个爱好让我的教育丰满润泽而富有情趣:文学、音乐和摄影。因为我迷恋文学,所以我给学生读了大量教材以外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也写了许多以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为素材的文学作品;因为我热爱音乐,于是我们创作了班歌,而且在我们的教室里,经常都回荡着《绿色的祖国》《我们的田野》《五月的鲜花》《伏尔加船夫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我喜欢摄影(其实严格地说,我那水平只能叫“拍照”),三十多年来,我给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拍了许多照片——每一幅照片都有笑脸,每一张笑脸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成长,而每一段成长都有我们共同温馨的记忆……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教育如果没有文学,没有音乐,没有摄影,必然黯然失色。
当然,当老师需要的天赋肯定还不只上面所说,但我现在想到的就这几点。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这几条,后天都可以培养。”是的,是可以“培养”,但如果不是源于天赋,某些能力或爱好的培养是有限的,而且很勉强。以我为例,其实我在某些方面也缺乏做教师的天赋,比如我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很弱的,语速很快,吐词不清,偶而还结巴,虽然经过努力大有进步,但毕竟还是不理想;又比如我与人沟通的能力也不强,或者说我的天性就不擅长与人沟通,平时我在社会上与人打交道就显得很木讷,在单位与同事和领导相处也显得不够圆润(这是个褒义词),我这性格必然影响我和学生的心灵交流,尽管随着教育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我渐渐越来越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但走过许多弯路。我还有其他方面不适合当教师的性格缺陷。但最终我还是成为了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而且也取得了一下教育成就,这是因为我其他方面的天赋(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缺陷。任何人都很难拥有当老师所需要的全部天赋,但作为选择教育为终生职业的人来说,你至少得有一些或尽可能多一些“教育天赋”。否则,做了教师之后不但你痛苦,而且孩子也跟着你痛苦。
2017年8月30日
曾经引起强烈反响的文章,欢迎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