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个月采访
200P“福州祠堂”封面选题
追溯本地祠堂千年历史
呈现15座祠堂当下状态
福州人对宗族的认知,最大印象来自于祠堂。即使在城市化进程如此剧烈的今天,在福州城区,尤其是仓山区旧属南台的区域,以地方境名加姓氏命名的宏大祠堂,依然可以很容易地遇见。我们拜访的 15 座祠堂,各有所在。藏身城中村的窄小街巷中、坐落在历史文化名村的众多建筑间、立于这些年新开发的文化街区里,还有拆迁后新建起的住宅区旁边、大型火车站与商业区附近、车辆川流不息的主干道一侧, 以及比邻购物广场的城市街道当中。这些祠堂和附近的境庙、缙绅的旧居、述事的石碑等等一起,构成了曾经乡村宗族社会的视觉形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因为改革开放与种种往来交流政策的放宽,很多港台或海外宗亲开始回到大陆家乡寻亲,祠堂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凭寄乡愁和寻找来处的重要空间媒介。重整祠堂并让其恢复往日秩序成为那时他们迫切的需求。只要有这个物理空间存在,祭祀祖先就有地可去,对于家族与故乡之归属感也就能够被托放。这样的寻亲与探亲潮无疑推动了那个时期各个祠堂的重修之势。我们目前看到的福州祠堂的现状,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修后的样貌。海内外族人为重建工作筹募了大量的资金,退休干部或热心家族之事的本地老人家们则重新组建宗祠理事会,为此尽力奔忙。过去在乡村,祠堂是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是族人生活的交集地。大家其实难以想象,一个长久以来熟悉的乡村生活中心如果不复存在意味着什么。进入二十一世纪,留下来的祠堂仍然在公众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每年宗族重大的节日,比如春祭与秋祭、元宵“伴夜”、清明祭祖等等,都还要由祠堂来组织操办。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族内宗亲会在祠堂内相聚,这是确认血缘关系的重要场合,小孩子也在此时逐步确立了家族的观念。由此延伸,不可忽略的则是城市化进程里的村落拆迁与祠堂保留,这或许是民间与政府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马路建设要为祠堂让路吗?祠堂如果异地重建,它还能够留存乡村过去的那些记忆吗?民间的许许多多祠堂,它们可能并不算完好的历史古建,也无法成为文保对象,它仅仅承载各个家族自己的世代记忆,它的处境与话语权好像变得小小的,至少在 2000 年以来头十年的城市建设过程里,争取保留一座祠堂或是确保祠堂真的能够顺利地异地重建,是要历经很多困难的。我们在筹备选题之初,其实最大的好奇是祠堂如何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它所代表的传统秩序如何在城市中留存。但现在我们的问题可能又变了,祠堂能够在未来完成自己的更新换代吗?在还看不到太多年轻人参与介入的现在,又能做点什么呢?闲逛栏目,我们从台江的中选、达道逛至十四桥、安庆里再到老药洲与瀛洲街一带,达道河、光明港、瀛洲河环绕的这片区域,是河道与街巷交织的市井商贸之地。好生活栏目,在四位福州骑行者不同的生活方式中,我们打开了对骑车出行的想象力,他们也推荐了自己平日里喜欢的城市骑行路线。书店栏目,我们走进位于青岛老城安徽路、广西路、莒县路交界口的良友书坊,创立于2006年的良友书坊这些年耕耘着两条脉络——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树立本土意识、聚焦本土文学和历史。别册“永泰李梅一方文化”深入永泰李梅文化,了解李梅产业在永泰,以及它为这里带来的活力与可能。
目录
SUBJECT 封面主题006 福州祠堂010 凤岗刘氏宗祠—— 南台宗祠的开基肇始024 林浦林公家庙—— 闽都望族的传奇之地
038 螺江陈氏宗祠—— 科举家族的簪缨传奇056 义序黄氏宗祠—— 世界闻名的宗族村落
070 玉湖郭氏祠堂—— 子弟杰出的滨水宗族
086 龙津潘氏宗祠—— 明清祠堂的建筑典范104 永盛梁氏宗祠—— 千年轮回的宗族往事
118 石步王氏宗祠—— 村落的心脏,感受宗祠日常134 江南赵氏祠堂—— 沧桑巨变之后,日常依旧发生在祠堂里
146 高湖郑氏祠堂—— 维系宗族、凝气聚神的一面旗帜
160 胪峰陈氏祠堂—— 孤岛之上,离合与传承
174 浦上林氏支祠—— 消失的村落,重建的祠堂180 螺江吴公祠堂—— 家族的荣耀,重聚的人心
186 城门林氏宗祠—— 在年节里,用仪式和祠堂联结
194 象园柯氏宗祠—— 木雕世族,用小小祠堂保留族人记忆
LIFE STYLE
204 HELLO FUZHOU 闲逛河道与街巷交织的市井商贸之地
216 GOOD LIFE 好生活骑行,让城市的另一面被看见CULTURE AND ART
236 BOOK 书店开始深耕一片本土文化绿洲
专题策划 / 家园编辑部
执行 / 黄思楠 巴晓光 张目白 林叶 许灵怡
摄影 / 陈铤宇 陈鸿炜 凌敏 陈立
特别感谢 / 陈庆武 林建伟 黄治炳 赵斌 赵长棋 陈春强 陈依水
林鸿钦 林小影 林知义 林发兴 林有权 柯典勇 柯培惠
“南台现存最早的祠堂,是位于西北方的凤岗刘氏的八贤祠。”如今这座宗祠依旧矗立在车水马龙的浦上大道边上,还遗留着一小截城中村模样的巷弄,与周遭新小区气息完全不同。这座现在看起来并不巍峨的祠堂建筑,却是全世界开枝散叶的刘氏族人心中的圣地。
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眺望江对岸,有一个叫做林浦的村落,那里有南宋端宗赵昰南逃福州时驻跸的泰山宫,宋代朱熹讲学的濂江书院。穿村而过的终点,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老宗祠,它所承载的既是一部福州望族的家族史,也是一部林浦地方的发展史。
南台的学问中心,宋代是凤岗,明代是林浦,清代则是螺洲,其中尤以螺洲的辉煌最为世人所熟知。走进这座祠堂,观赏皇帝、名臣、名人们在各个时代留下的楹联和墨宝,这在在的一切都不断提醒置身其中的人,这是封建时代一个宗族所能达到的荣耀的顶点。
义序有着典型城中村的模样,迷宫般错综复杂的巷弄,随意搭建的生活设施,混乱无序却又方便快捷。村中常常会闯入一些陌生的脸孔,向街边居民们询问黄氏宗祠怎么走,他们一定是看过林耀华先生《义序的宗族研究》后,来到这座中国人类学历史上著名的村庄朝圣之人。
到 19 世纪晚期,南台岛上的经济已高度商业化与专业化了,其中最有名的特产是郭宅的竹器,这里被称作“八闽竹器编制工艺乡”。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一位海外族亲回乡谒祖,郭宅最知名的称号,变成了“亚洲糖王”“酒店大王”郭鹤年的故乡。
拐进龙冈路,便会看见最具福州特色的景象,在周边新式住宅楼盘的簇拥下,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热闹的道地小农贸市场,穿过那些青菜海鲜的小摊,就是一排清代古建筑。而在这些古建筑中,龙津潘氏宗祠无疑是最壮丽的一座。
2019 年,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的梁厝村整体搬迁结束,这里将被改造为“都市最美村落”、三江口的“三坊七巷”。永盛梁氏入闽的年份,是公元1019年,距离公元2019年梁氏家族搬离梁厝村,正好一千年。永盛梁氏宗祠外墙大象浮雕,如今成为梁厝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性景观。
龙江村属于仓山区城门镇,是南台岛上面临乌龙江的古村,村中王为大姓。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一般会说这里是“石步道头”或“石步王码头”,是乌龙江南北往来的一个交通码头,及去往福州城区的一个节点路口所在。从解放前开始,这里亦是福州有名的眼镜之乡。石步王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石步王姓第五世族人18户筹建。
天水村,位于南台岛中南部乌龙江边,“东邻吴山村,南西北皆是田园……田园上都种上柑橘,村庄周围许多弯曲绵延纵横交错的河岸边种了许多番石榴、荔枝、龙眼、梨、水杉等,田园间草木葱郁、鸟类繁多。”这是江南赵氏祠堂的族人赵钟铨老先生所写下村落过去的概貌。
高湖村,与江边、林浦相邻,靠近三叉街、白湖亭两个交通节点,更重要的是,它就在福厦公路线边上,这片区域成为了南台岛开发最早的地区。村中的高湖郑氏祠堂始建于明代,由当时族中“达人”——明代官员、儒学家郑善夫倡建,是16世纪南台岛上修建祠堂的两个宗族之一,至今500多年。
胪雷村,是著名的海军上将陈绍宽、数学家陈景润的家乡。旧时,胪雷以种植茉莉花闻名。2005年福厦铁路工程启动,福州火车南站选址胪雷村,经过几年的拆建,这里已看不见闽中水乡的风貌。在火车南站对面,隔着胪雷路,有一块土地被四周的高楼隔绝成了一片“孤岛”,孤岛之上就是胪峰陈氏祠堂。
从尤溪洲大桥过闽江,经浦上大道左转进金洲南路,车行五六百米,就能在金洲南路和杨周路交叉的位置看见一座祠堂。它既没有飞檐翘壁,也没有大门斗拱相迎。这座五层的仿古建筑,一层底商是“顺安汽车年检”,中间第二、三层仿建成旧式高墙的模样,灰色墙体上金色大字写着“浦上林氏祠堂”,第四、五层是浦上乒乓球与羽毛球活动中心。
从市区到螺洲古镇,开车经过地铁站、高楼和被围挡包裹的高档别墅区, 眼前出现另一番景象,道路两旁是小吃店、杂货铺、水果店和肉铺,让人一下进入传统村落的状态。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进村里,穿过一栋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自建小楼, 吴公祠堂才缓缓进入视线。
沿着城门村正中央的一条村道走上一大段路,村道两侧是接二连三的自建房与店铺,一直快走到祠堂突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每天早上和下午,这里都会开放,成为村里老人家的一处活动场所。而每年正月十九前后,这里又变成了人潮涌动的游神之地。
柯氏宗祠坐落在晋安区的繁华地段,在人口稠密的城市街区中,与商业广场紧密比邻。虽然没有华丽的祠厅与满堂的匾额楹联,但它几经变迁而留存在城中的热闹地盘里。这间小小的、并非传统格局的宗祠,或许能够代表一小部分在当下城市里存在的祠堂形态。闲逛 / HELLO FUZHOU
国货西路往南,五一路的两侧,蜿蜒流淌着一段内河,由达江路起始的一段为达道河,与达道路平行往东,穿过五一南路后转向北流,又在南公园旁一个急转弯,掉头汇入光明港,从光明港中再分出一条瀛洲河,流经老药洲街、台江路,最后注入闽江。达道河、光明港、瀛洲河环绕的这片区域,水路与街巷交织并行,市井与商贸互为交集,俨然是福州城的一个小小缩影。
好生活 / GOOD LIFE
骑行以其独特的便利性,承载着人们探索一座城市的欲望,在车流中感受城市的节奏,在社区中挖掘城市的生命力,在不同的路线中了解城市的脉络,最重要的是,你可以随时停下,拥抱眼前的风景。本期“好生活”,我们在四位福州骑行者不同的生活方式中,打开了对骑车出行的想象力,发现骑行早就通过大家不同的生活场景和需求延展出更多元的形态。同时,他们也推荐了自己平日里喜欢的城市骑行路线,用具体的经验呈现福州属于自行车的另一面,为熟的日常构筑起新鲜的体验。
书店 / BOOK
良友书坊·中心店位于青岛老城安徽路、广西路、莒县路的交界口,临着的三条街道,一条连着海,一条通往教堂和老舍公园,还有一条穿过青岛最密集的老建筑群落。这栋德式老建筑建于1901年,为胶澳邮局旧址。穿过后廊上楼,可以去到良友书坊的塔楼1901空间,和主楼隔着两条街的湖北路5号,是一栋有独立院落的三层小楼,它是书坊的延伸——青岛文学馆的所在地。
三处空间代表了良友这些年耕耘的两条脉络:中心店、塔楼1901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树立本土意识,文学馆聚焦本土文学和历史。
随刊别册 / SUPPLEMENT
近两年,永泰县特别出台了《永泰县振兴李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传统李梅产业的创新和规范生产,强化李梅的精深加工,完善全产业链的发展,不仅出现了不少现代化的种植基地,也有企业尝试起新型的加工技术和销售模式,乃至拓展出有机种植、观光旅游等等。今年,嵩口的永泰李梅文化体验中心也已经开放,亦是让李梅与更多产业发生融合,重新回到乡村,焕发新的活力。作为永泰风物的代表,李梅亦是在中国历史最长、种植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对外名声最响的果物,李梅的发展,带动了永泰山里的乡民不断实现更好的生活。无论是壮大李梅产业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或是深入李梅文化而广泛引发的共鸣,都是“永泰李梅”被新时代所看到的契机。
从即日起,订阅全年家园杂志 ,可获赠三顿半0号城市灵感系列超即溶咖啡泉州巴浪鱼联名款日常装(9颗),点击下图进入微店订阅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