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单生活不是“限制”,而是最好的抛弃限制、获得自由的方式 | 专题

2017-08-20 Jing 有机会网

有机会原创文章

作者:Jing

做这个专题,其实是源于我自己过去的一些困惑。曾经跟别人说起“简单生活”的理念时,受到过很多质疑。比如:“这样限制别人的自由不太好吧?”“这样的生活多没意思啊,购物的乐趣都不能享受了?”“如果人人都清心寡欲,还怎么发展经济?难道要倒退到原始社会吗?”……同时,也听到过一些无奈的感慨,比如:“总是浪费钱买买买的确不好,但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我其实不想要那么多衣服,但是身边的朋友都很时尚,总不能太丢面子吧?”

对于这些问题,我曾经很难回应,于是就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实践,观察简单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也想搞清楚:过度消费现象究竟从哪来?为什么人们这么难丢弃这个习惯?简单生活究竟有什么好处?

图来自Pixabay

简单生活=过多限制?

随着认识越来越多践行简单生活的人,我越来越确信,简单生活绝不是一种限制,而是最好的“抛弃限制”以及获得自由的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是,从那些返乡生活的朋友们那里,我已经听说了无数次类似这样的故事:曾经在大城市的工作光鲜体面收入丰厚,却总是不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差,当意识到健康才是第一宝贵的,当确定了自己的真正兴趣,便选择了放弃一切去乡村开始新生活。他们或是做家庭农场,或是开民宿、自然学校、手工作坊…… 经济收入成了以前的零头,但因为不再有那些大肆消费的需要,所以生活品质不但没下降,反而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健康更满足。从他们的笑容中,我能看出这感受有多真实。

一位读者在这篇文章下留言提到,布拉德·皮特在《搏击俱乐部》中说到的,“我们常常做着自己讨厌的工作,只是为了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呢?

不自由的一大表现,就是做不了自己感兴趣的事。可是,不能拿兴趣当事业,真的是因为“现实所迫”吗?如果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你的事业和生活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性、有更多自由呢?

减少消费=减少乐趣?

不可否认,购物当中的确有乐趣,可是这种“乐趣”是关于占有和被动的接受,很多时候还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攀比和嫉妒。

看似我们是用努力赚来的钱买到了“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是在不知不觉听从着广告和主流媒体的“指引”。至于物品从哪来?由谁制造?制造过程中对环境、对人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常常被刻意隐瞒了,作为消费者很难知晓。看似有钱花就能随心所欲,实则非常被动。这样的购买或许会带来一时的小小激动,但无法造就持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简单生活,绝不是要让我们减少乐趣,而是用“主动创造”的大乐趣,来替换掉“被动接受”的小乐趣。

我自己对这点的感受非常明显。作为一名写作者,每次写文章(我写的都是自己真心感兴趣的话题)都是主动创造的过程,这跟消费的乐趣是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维度的。业余爱好也以主动创造为主,自然手工、烹饪、音乐和舞蹈…… 不需要跟别人比较谁的创作更牛,更不需要赢得什么名誉,真正的创造的乐趣是融入到了每个当下的专注之中,是全身心放松的享受。融入创造时,在“我”和“外界”之间的隔阂消失了,所以当然无需去攀比和嫉妒。

图来自Jing(一家木工坊)

如果误认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来自消费,你会发现这样的“乐趣”像流水一样,一次次地转瞬即逝,总是要用更多的物质去填补。但是主动创造的乐趣截然不同,每一次小小的创造——哪怕小到一首诗、一副画——都是在心里播下一颗颗新的种子,它们会逐渐发芽成长,越积累越丰富。过去的创造带来的乐趣并不会消失,而是时间越久越成熟、越值得回味。

当找到真正乐趣的源泉,生活自然就会变得简单。

经济增长放缓=生活品质下降?

再谈到减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大家都减少消费,经济增长的确是会放缓,可是,这一定是件坏事吗?换句话问就是,高速的经济增长一定是好的吗?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吗?现在这样的以生态恶化、贫富差异等后果为代价的增长方式,真的有意义吗?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去增长”(Degrowth)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随着一批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著作出版,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欧洲国家出现了“去增长”的思潮,认为以GDP为中心的增长型经济忽视了人类福祉和生态健康,过度消耗有限的地球资源,最终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必须彻底变革现今主导的发展模式,在收缩经济规模的同时以低耗方式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所谓“去增长”,是“在短期和长期内,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以增加人类福祉、改善生态条件为宗旨,公正合理地缩减生产和消费规模”。

许多人初次听说“去增长”时,会将其与经济衰退、生活水平下降联系起来,这是一种误解。“去增长”的真正要义是将人们从物欲过剩的牢笼中解脱出来,不再沉迷于财富积累和过度消费、生态成本过高的所谓“发达国家生活方式”,代之以一种富足但有节制、环境友好、注重精神文化的生活方式。

“去增长”理念的核心是“充足”,“充足”不意味着越多越好,而是“足够即充分”。在“去增长”社会中,每个人的基本需求都能以生态可持续、社会公正且高度本地化的方式得以满足,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负面影响减小,人们有更大的自由去实现多维度发展。*

如果理解和认同类似“去增长”这样的理念,个人的简单生活就会有足够稳固的根基,否则很可能会在他人的质疑中产生动摇。所以说,简单生活不只是关于消费的多少,更关键的是对一些主流观念的反思。多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也观察自己,不盲目跟随,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为生活打下坚定的基础。

图来自Jing

越简单,越自由 | 关键词&文章回顾

// 选择 //

对于简单生活,一个常见的反对观念是,“消费选择越丰富,生活才会越幸福”,真的是这样吗?

选项太少时,生活的确太贫乏,但是当选项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还继续无限制地增加,并不会让人们更幸福,还可能适得其反。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选购的过程越来越费时费力费钱,因为不了解真实信息等原因而常常选错,看着没买到的东西常常懊悔“早知道就买那个了”,总是跟别人比较“他们有的我也想要”从而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降低……更糟糕的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被花在挑选、购物和攀比上,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机会正在迅速减少,等等。

这就是无处不在的“选择的悖论”,你是否也掉进过这个坑?

文章回顾:

// 习惯 //

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度消费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不由自主、且难以觉察的习惯。比如,碰到打折常常忍不住要下手;心情不爽的时候就去发泄般地买买买,否则浑身不舒服;虽然不饿,还是不自觉地抓来小零食放进嘴里……这些情景在我们生活中太常见了。明知不好,可就是改不掉。这并非来自“贪心”或“嘴馋”,而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自己。

怎样才能改变习惯呢?首先要知道它们从哪来。很多时候,我们做出一些明知有害的举动,可能是因为处在长期的压力和恐惧之下,头脑无法进行清醒的思考。这时,请别自责,别对抗,看清习惯的来龙去脉,才能认识内心真正的需要,也才能够尝试用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式满足需要,而不是任由自己被习惯带着走。

文章回顾:

// 衣服 //

对于女性来说,最常见的被过度消费的商品就是衣服了。而要想简化衣橱,并非一句“少买衣服”就能解决,也不是随意的“扔扔扔”,而是重在——重新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我们不可能在不改变内在的情况下真正整理好衣橱,也不可能在乱糟糟的衣橱前收获什么愉快的心情。将内与外合二为一整体对待,改变才来得更彻底。

最终的目标不只是“简单”而已,而是塑造一个真正能给我们带来自信的衣橱,以及跟内心相和谐的外在形象。

文章回顾:

图来自Jing

// 食物 //

我曾经是个贪图新奇、对各种零食没有抵抗力的人,后来慢慢转变的过程带来的经验是:要戒掉不好的食物,不是要拼命压抑或控制自己,而是培养感观,去发现简单饮食中的美好。

去年就听说有极简时尚达人尝试“胶囊衣橱”,3个月内只用33件单品搭配出丰富的造型。当“胶囊衣橱”的点子被应用到厨房中,就是3个月只用33种食材烹饪的“胶囊厨房”!这个挑战听起来很难,其实,如果以吃应季本地的新鲜高品质食物为主,我们会发现“33种”这个数量真是绰绰有余。健康饮食本来就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并不是食材种类越多就越美味越营养。“胶囊厨房”的挑战会帮我们反思现状、找回食物的本质,享受真正的美味。活动还在进行中,期待你的参与!

文章回顾:

// 旅游 //

生活中需要简化的不仅是物质,也有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旅游。旅游本来是接触多样文化、开阔眼界的好方法,但如果变成了走马观花、变成了攀比和炫耀,变成了一个个欲望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那么可想而知,并不会起到增加幸福感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转变旅游的方式呢?

就像尽量食用本地应季食材更有利身心健康一样,增加本地化的旅游同样对人好处多多。这并不是说要不再远行,而是适度就好、不盲目跟风。有意识地跟身边的、“本地的”社群、“本地的”自然环境建立长期的连接,这样会让我们更容易找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而让这个问题得到回答,是获得持久幸福感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文章回顾:

图来自Jing(取材自然的打击乐器)

// 游戏 //

“游戏”这个关键词排在最后,分量却是相当的重要。有必要再重复一次上文中说到的:简单生活,绝不是要让我们减少乐趣,而是用“主动创造”的大乐趣,来替代“被动接受”的小乐趣。——这种主动创造,其实就是游戏。

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时候,过度消费的行为既不是因为需要也不是因为有什么坏习惯,而仅仅是因为无聊,闲着没事干就去逛一逛买一买。面对这样的现象,要做的不是去“控制”购买,而是思考怎么让生活更充实。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寻找到自己热爱的“游戏”,用我们擅长的方式去主动创造美。对于真正热爱的事,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爱好,专注投入地去做,用心享受过程,那感受就跟玩游戏似的。对身心有益的、有意义的“游戏”,能让“空虚无聊”这个词从生活中自动消失。当内心充满热爱,就不需要用消费去填补空缺了。

文章回顾:

图来自Pixabay

更多延伸阅读:

结语

关于如何从过度消费转向简单生活,我越学习越发现,这个话题既复杂又简单,复杂的地方在于,每个人的消费习惯形成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独特原因(这没有对错),要改善生活,并没有什么能普遍适用的方式,更不是了解一些“知识”就可以,而是得从探索习惯产生的根源开始。而说它简单是因为,很多不同的资料中都提到,转向简单生活的关键一点就是——寻找“我是谁?”的答案。当这个答案渐渐明晰了,就不再需要去刻意迎合谁或是与谁攀比,不需要堆积外在的物质来证明自己,也不再会空虚得需要消费来填补。

荣格说,“只有撇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我觉得这两者也许是相辅相成的,或者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当寻找“灵魂的所在”的过程真正开始,对外物的追求自然会减少,进而让寻找变得更容易。这不是什么限制、压抑,而是让封闭的心慢慢打开,是个充满惊喜和愉悦的旅程。

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我来说很有趣也收获颇多,我慢慢学着剥开表层,去理解一些之前很无法接受的社会现象,学着理解他人也理解自己。以上这些文章是这段学习过程的一点小小摘录,希望这能对你有所帮助。

个人水平有限,欢迎指正和建议,也欢迎分享你的简单生活经验!

*注:参考文章《构建“去增长”的稳态经济》
http://www.qstheory.cn/freely/2014-10/10/c_1112767365.htm



用生活,定义有机。


新农夫 | 有机田 | 慢餐食 | 简生活 | 纯自然 | 绿心灵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支持)
farm@yogeev.com(合作)post@yogeev.com(投稿)

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