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远离科技产品一年多后,我发现这种生活并不“简单”

Jing编译 有机会网 2022-06-08

导语及作者简介

Mark Boyle,爱尔兰人,出生于1979年。知名作家、社会运动家,“免费经济”(Freeconomy)线上社区的发起人。曾经是两家有机食品企业的管理者。他从2008年开始实践无金钱生活,通过自己动手耕种和建造、循环使用旧物、交换技能等方式满足日常所需。他多次提出,不花钱的生活并不是什么新理念,金钱系统在人类历史的存在时间其实是相对很短暂的。他的著作《一年不花钱》一书在世界各地广受关注(中文版由中国友谊出版社2011年出版)。

2016年12月开始,他给自己设定了一项新的挑战:(尽量)不使用现代科技生活,具体来说即不用手机、电脑、网络、电话、洗衣机、电视等等现代科技产品。以下分享他开始挑战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以及挑战进行一年多后给读者的建议(均为节选,全文及其他系列文章请见文末链接)。



科技正在摧毁人与土地,我拒绝科技。

发表于2016年12月19日

我永远不会知道有多少人给这篇文章点赞转发,或觉得这是一派胡言、反进步、很可笑。我也不会看到对我个人卫生的谈论,不会知道有人建议我这个勒德分子应该拥抱现代工业。这不是什么坏事,现在,写作已经变成了争取名利的竞赛——煽情、人云亦云和谎言,都比对事物的真诚探索更受欢迎。人与他们的家园都在遭受损失,而本该为此负责的人却成了赢家。但这些“赢”,也只能持续短暂的时间而已。

我不会看到网络上的反应,是因为我住在一个小木屋,由杉木、橡木、秸秆、泥土、还有双手双脚和顽固的心建造而成的小木屋。这里没有电,没有现代便利设施。(我觉得,购买和维护这些设施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便利”的。)

从星期三开始,我将彻底拒绝复杂的现代科技。没有笔记本电脑、网络、手机、洗衣机、自来水、汽油、电冰箱、电视机或是音乐播放器……

尽管对于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会保持诚实,但是我也很期待学习关于自我、社会和自然的一切。这些将是我曾被科技绑架的头脑所无法想象的。

我拒绝科技,出于两个原因。第一,当远离电子屏幕、远离无穷无尽的网络信息,转而跟自己的周遭亲密相处时,我总是更愉快的。第二,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知道科技的破坏力有多大。

科技会毁坏我们跟自然的关系。它首先将人与自然隔绝开,同时不停地把生命变成驱动消费主义社会的金钱。这不仅让自然生态迅速恶化,逐渐的,人们对自然的感情也在丧失,这意味着我们越来越少地关心和保护自然。

科技也在毁坏家园。不仅是毁坏海洋、河流、土壤、森林,随着科技越来越快的发展、加上复杂编造的谎言,人们背井离乡,分散到世界各地。我们以为自己可以用科技跟家人“保持联系”,而这种联系,只不过是面对面的真正联系的一种有毒的替代品。这严重伤害着乡村社区,把年轻人引诱到工业和金融的中心——城市中。

正如美国作家Wendell Berry说的,城市的存在,是基于许多遥远的地方的毁灭,而消费者看不到这种毁灭,因为科技创造了“眼不见为净”的遥远距离。

当我早晨去泉边打水的时候,我会跟邻居相遇,驻足聊天。是的,这很费时间,但是,只有当时间等同于金钱时,慢生活才会是一件坏事情。走四英里去邮局寄信也很费时间,但是它把我跟他人、跟土地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是我闷在家写电子邮件所得不到的。

不靠复杂科技来生活,当然是有难处的,特别是对我这种长期依赖科技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我已经喜欢上这种新生活了。不必辛苦赚钱来付账单,我只是生活着。跟预期的不同,我最大的问题不是无聊,而是自己喜爱的事情太多,做都做不完。当然,手洗衣服有时候挺麻烦,但是,这点小麻烦也不必要用毁坏自然的方式来消除。

我的生活中有充满讽刺的地方,甚至是伪善的。我在亲手建造的木屋(这是科技)里,用铅笔(还是科技)写这些字(同样是科技)。我也意识到,把文字发表在网络媒体也是一种讽刺。这是我在当下做的妥协。因为,如果你想为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社会而努力,在清楚自己界限的前提下,适当妥协可能是一件好事。而做个“伪善者”,一直是我的理想状态,因为这正意味着,我给自己定下了超越目前行动的崇高目标。



远离现代科技一年多,我的建议:让自己归野。

发表于2018年3月19日

作为一个曾经挺新潮的科技迷,我本不太可能成为一个“新潮”的反科技者。但是现在,我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打电话给家人或朋友,没有登录社交媒体(其实是“反社交媒体”),没有发短信、查邮件、看网页、拍照片或者是用电子设备听音乐。在一片小小的土地上生活和工作,不用电和石油、自来水,过去的一年教会了我很多关于自然、社会、主流文化的事实,也教会我,在人与机器的界限日益模糊的时代中,身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这样做的主要动机曾是——且依然是——为了生态。原因很明显。即便很少使用,一部手机(或者面包炉、因特网服务器,太阳能电板、或机器人伴侣)都依赖着整个巨大的工业系统来生产、销售和消费。

愈发剧烈的工业化的后果是明显的:总有人盯着我们的钱包;一切都在被标准化;荒野、原住民的家园和我们的头脑都成为了“殖民地”;文化帝国主义;物种灭绝;社区崩解;城市化;健康生活原本所需的一切都渐渐被毒化;能源战争和领土争夺;气候难民;无数工作岗位被机器占领,随之而来的会是不可避免的贫富不均,失业,和生活意义的缺失,这将给煽动家们掌控大权提供完美的条件……我可以一直继续列举,而你已经听说过所有这些问题了。

这些问题对我来说依然是重要的,但是,在一个无足轻重的地方生活的一名不用现代科技的人,对工业化经济根本不产生一丁点影响。现在地球上正在被活跃使用的手机多达77亿部,是的,比人口总数还多。我少用一部手机,对此真的没有任何影响。

我现在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将古老的生活智慧延续下去。将祖先的手艺、观念和故事,好好保存到未来。这样,当工业机器因为不堪自己所产生垃圾的重负而坍塌的时候,那些古老的生活方式能为我们指引一条回家的路。就像电脑关机提示所说的那样,“所有未被保存的都将丢失”(everything not saved will be lost)。听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活得很好。

人们常常说这是种“简单的生活”。但是其实,它根本就不简单。这种生活很复杂,但是由许许多多小的、简单的事情组成的。相对比,我曾经的城市生活倒很简单,它是由许许多多小的、复杂的事情组成的。我觉得工业化生活太简单,因此它很单调乏味和无聊。有那么多的APP、开关、游戏、网站、设备、舒适和便利,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我亲自动手去做的,我只需工作赚钱满足其他的需要和欲望。所以,就像Kirkpatrick Sale在《人性尺度》(Human Scale)一书所说的,我的愿望是,把生活变得复杂,而不是变得简单。

然而,这种生活中依然有一种永恒的简约感。撕掉工业社会紧紧包裹你的那层塑料薄膜包装后,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简单到了极致。没有奢侈品、没有喧嚣,没有不必要的复杂问题。不用购物,也不用成为任何人。没有虚饰,没有账单。只有生活最初的本质,让我们立刻、直接地去面对,没有什么中间商让事情复杂化。简单,但是也复杂。

跟一片土地直接相处,挥洒汗水,我学习到,虽然死亡是与生命一体的、美丽的一部分,但是工业化社会的残忍却不是。虽然素食主义已经成了都市迷思(工业化食物和其他商品都是损害生命,不管它们是否含有动物成分),但是,保护自然、保护那些美丽得不可言喻的生灵,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不用复杂科技的生活,听上去是种牺牲、是严苛的,但是我发现,收获远大于开始的损失。当连着网络的时候,我们是跟生命失联的。是选择机器的世界,还是选择有生命的、有呼吸脉动的世界?选择后者,让我的身体和心灵都更加健康了。

人们常说,地球上73亿人不可能都像我这样生活。我同意这点。但是,这73亿人也不可能一直继续按现在的方式生活。我不认为我的生活方式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因为我知道,并没有一方万灵药来应对我们文化产生的多重危机。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有些重要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在我的上一本书《跟甘地一起喝莫洛托夫》(Drinking Molotov Cocktails With Gandhi)中,我提到,气候变化一代提出的“3R”——减少、重复使用、回收(reduce, reuse, recycle),需要一次重大的升级。我提出了新的“3R”——抵制、反抗、归野(resist, revolt, rewild)。

抵制债务,抵制拜金主义。抵制被推销那些工业化生产的不必要的东西,它们会让你分心,让你跟家人朋友的相处越来越少。

反抗。如果你不喜欢化石燃料、开矿采石、底拖网捕鱼、森林砍伐的地质、社会、生态和政治后果,那么就站起来反抗基于这些行为的工业系统。

归野。我们可以一起帮助土地重获生机。如果你有土地——不论是一个小院子,农场还是一栋房子——让其中尽可能多的部分回归到自然的状态,将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重新吸引来。别再修剪,放下控制欲,别喷杀虫剂。当你停止做这些事,也就开始了让自己走上这段长长的、迷人的归野之路。当生命之轮一圈圈转动,古老的技能将延续到未来。

是追求舒适还是追求全然的生命力,生活是在这两者之间的权衡。我的经历告诉我,收益递减规律可能适用于舒适感,也适用于承诺我们获得舒适的现代科技。

我热爱着这简单又复杂的生活。虽然这并不适合现在大多数人(除非人们放下自己对更多物品、更多经济增长、更多非人性化的科技的成瘾心态),但这种生活却很可能在未来的世代派上用场。


备注:

因为没有电脑和网络,Mark Boyle发表在网络媒体的文章都是用手写、以信件投递、再由编辑发表的,这当然还是要用到现代科技,不过,意义还是在于分享给众人:尽量不用现代科技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更多相关文章,请阅读卫报专栏:

https://www.theguardian.com/profile/mark-boyle

插画作者:Kirsty Alston






延伸阅读




用生活,定义有机。


新农夫 | 有机田 | 慢餐食 | 简生活 | 纯自然 | 绿心灵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媒体)
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