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你的天赋怎样才能变现?

白滔滔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2-03-28

如果孩子能够有个扎实的能力,有一技之长可以傍身;同时还有文艺特长,能够享受高雅的生活。这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那么,天赋和生存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生而不幸,我喜欢文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如果你喜欢做厨师、做木匠、做程序员、做工程师、做医生……你必须得靠着这个“喜爱”养活自己,这是大家认为天经地义的。

 

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文化的话,好像“养活不了自己”就成为是理所应当的了。穷诗人、穷画家……这是世界性的理直气壮的“贫穷人士”。

 

我们去看待一个孩子的喜好的时候,就会很矛盾,如果孩子喜欢做饭、锯木头、摆弄机械……你会觉得孩子似乎应该再培养一些“高雅”的爱好;但是,一旦孩子痴迷于看小说,写诗,画画,唱歌跳舞,弹钢琴……你也难免会有些不淡定,觉得还是首先应该有个“一技之长”为好,文艺爱好最好不要做为职业,做为生活中的业余爱好就可以了。

 

的确,这是一个难题。

 

我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小时候喜欢看书——就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闲书”的那些书。我喜欢给同学们讲故事,我喜欢自己模仿着写诗、写小说,我喜欢写个小舞台剧当导演……

 

可是,不仅老师和家长认为我的学习成绩不错,应该学理科,就连我自己也觉得靠“写字儿”养活自己不现实。于是,我虽然鼓足了勇气想在高中时学文科,但刚一提出来,就被老师和家长否定了,我也没有去争取。

 

所以,我大学上的是工科学校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我是真不想读这个专业,大部分时间都是旷课泡在图书馆里看小说。

 

大学毕业后,经过曲折的经历,我终于进入到了一家杂志社。但是,我很快发现自己在“写作”这个大的领域中,更擅长的是“编辑”,于是,我抛弃了做一个“作家”的梦想,也放弃了当一个“记者”的理想,开始踏踏实实当了一个编辑。

 

后面的近20年,我其实就是靠着“编辑”这个天赋,找选题、写方案、布置采访、编稿子……这些能力养活了自己,也逐渐做过了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等工作。

 

我的感受啊,有这么几个。

 

其一,天赋有真有假,真的天赋唬不了人,怎么转都会回来。而假的天赋,无论多么高尚,都会被打回原形。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我们小的时候,会有两种天赋。第一种呢,就是自己内心里真正特别喜欢,一想起来就特别激动,一做起来就特别兴奋的那种事情。


而第二种呢,则是你觉得如果自己掌握了某件事情,别人会很羡慕你,很崇拜你;老师和家长会夸奖你,也会得到很多的荣誉,很多的回报。

 

具体表现出来的呢,第一种很可能上不了台面,比如我就爱看闲书,有时候也觉得不上档次,就找来四书五经世界名著去读,但当时实在是读不下去,自己也觉得羞愧难当。

 

第二种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明白是哪些。最近山东莱阳有个初中李姓学生,号称自己6岁研发软件,8岁研发云计算平台……进而小小年纪就被麻省理工破格录取——就是这种自己骗自己的天赋。


▲ 山东莱阳14岁的初中生李向楠,声称自己是计算机天才,获得诸多奖项,从而被麻省理工学院“签约”,后被揭穿为一场闹剧。


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会被第二种天赋所误导——就像我当年成绩好,就一定要学理科一样。当然了,有很多的人比我更能改变自己,也能在某个领域内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这往往会有一个天花板,阻止了他取得“突破性”的创举。

 

我见过很多四十多岁的行业精英人士,会突然转换人生的轨迹,做另一件全新的事业。这大多是又兜回来的结果。

 

其二,就是任何天赋其实都“养人”,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弄好了都能够有所成就。

 

什么样的人,吃什么样的饭。

 

当我还没有靠写字儿养活自己之前,我也尝试过其他的工作。我做过营销,当过公务员,还干过很多短工。说实话,有些工作我还干的挺好的,领导也喜欢,成绩也不错。但是,只有我才知道自己是隐藏了多少的“真我”,费了多少的力气去拧着自己,才取得这些的。

 

我之所以后来还是去找一份文字工作,就是不想自己把自己拧的太狠太久,最后绷不住就完蛋了。

 

我自己就算是在文字这个天赋里,也是兜兜转转地寻找着,尝试着。最后啊,我发现一个人真正在世上安身立命的东西,就是那么很小很小的“一丢丢”“一抠抠”。只要把这一丢丢给弄好了,弄精了,就足够了。

 

我进而发现,我做不来,做不好的事情,有些人轻而易举就搞定了,而且真的是轻松愉快。而且,无论是多么小的一个“天赋”,往长了看,往深了里面做,最后都能够有所成就。

 

我就想,老天真的是公平的啊。

 

其三,天赋很重要,但不加上自愿的、大量的、艰苦的付出,就会一事无成。

 

我大学有一位室友,那是非常热爱音乐的。他告诉我们,他毕生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到处巡演、哪怕流浪的歌手(就像《寻梦环游记》里曾奶奶可可的爸爸埃克托一样)。


《寻梦环游记》中的歌手埃克托,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天赋,离开家人去追求梦想。刚开始我们会为他感动,也会为他的家人同情。后来,我们有些恨他,但得知他曾要回家时又喜欢他。这种纠结和矛盾,就是一个如何把天赋很好变现的难题。


为此,他每天都在宿舍里弹琴练歌。我觉得吧,这个哥们儿嗓音不错,可是,总觉得他对自己的“要求太低”。几年来,学校的演出他从来都不参加,我们甚至到毕业时都没有完整地听他当众唱过一首歌。当然了,他更没有自己谱曲写词的创作。

 

后来,他去了一家工厂当了工程师。几年后,我见到他,他又跟我说他其实很有音乐天赋,最大的梦想是当歌手。我直言不讳地调侃他说,“哥们儿,算了吧,你到现在都弹不了一首完整的曲子,再别说你的天赋是音乐了!”

 

所以啊,我想很多人自认为“我有天赋,但我运气不好,没有成功”,背后的原因,有两种。要么本来就是“假天赋”,要么就是“意志力”太差。

 

我其实挺可惜第二种的。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是不在乎所谓的“艰苦”“长时间”“大量”的付出的,往往都是乐此不疲,永远不知道倦怠,八匹马都拽不过来的。

 

但是,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天赋,不够坚定。所以,在为天赋付出的时候,会计算下“付出和产出比”。这个时候,往往就会觉得不划算,还是少花点儿时间,少深入钻研吧。

 

于是呢,这个天赋,也就慢慢地离开你了。

 

其四,有天赋,也要找到变现的方式,保证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能够把天赋变现,是一种牛逼的能力。

 

有一个年轻人,他学医出身,好不容易拿到了妇科专业的证书。但是,从那一天起,他就没有做过医生,而是选择了当作家。

 

作家自然要有自己的作品。他马上写了一本小说,反应尚可,但绝不能就此养活他。

 

于是,他开始分析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如何先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发现,当时戏剧很受欢迎,而编剧奇缺。他就投身绝大多数作家都不屑于顾的编剧行业。

 

几年之内,他就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剧作家。他写的很快,很多,很好,赚了很多钱,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写了30个剧本之后,他宣布以后不再写剧本,转而写小说——他的小说当然有很多人愿意出版,而他只写自己喜欢的题材,甚至不允许出版社改动一字。自此,他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写作了一生。

 

看到这里,很多人其实都已经猜出来了,他就是被誉为“全世界最会写故事”的作家——毛姆。

 

我是在40岁的时候,才完整地看了毛姆的。我真的应该早一点看到他的书,尤其是他自传题材小说的《人生的枷锁》,还有他的传记。

 

▲ 毛姆作为”世界上最会写故事“的作家,不仅保持着极为稳定的高水平创作,还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很好。他为了写作所付出的努力,和他争取高版税时的勇猛,如出一辙。如果你不认识他而和他午餐,你会觉得他是一位专业的金融人士。所以,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职业作家“。


他的经历,应该给每一个孩子,每一个青年人好好讲讲。我们现在的教育,要么是强调竞争和生存,让孩子放弃掉自己的天赋,去学习看似高尚或者有用的能力;要么呢,是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只注重爱好和天赋,不考虑如何在保有天赋的同时,也要有生活的能力,要有把天赋变现的能力,这更是在贻害孩子。

 

总之啦,关于天赋,我最近有两个事情,特别想做。

 

第一件事情,是关于我自己的,就是我该如何更好地用到我的天赋。

 

我看到天赋如毛姆,他每天上午都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许任何人打扰,无论有没有灵感,都要写上那么几千字。毛姆说,“不如此,则不能称自己为职业作家”。

 

这让我大为吃惊。因为几乎所有的写作的人,都会有拖延症。而很多的天才的作家,一生也就写了一部作品,再也没有高质量的创作,如写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菲茨杰拉德等等。

 

可是,毛姆就是用这种很严苛的要求,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到了晚年近70岁的时候,还能写出《刀锋》这样的力作。

 

我就想,如果自己也把写作视为天赋的话,或者说,如果我要以写作为自己的职业的话,我有没有像毛姆一样地对自己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于是,我就给自己一个要求,每天也要写几千字。到现在为止,只要我“要求自己写”,我基本上都能够做到“按时间完成写作”。这不仅治好了我的拖延症,也让我的生活更加有序和健康。

 

第二件事,是想对孩子们做的,我很想帮助孩子们梳理自己的天赋。

 

现在的孩子啊,很聪明,条件又好,但是,很多年轻人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我就很想帮助孩子通过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的天赋;通过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价值。

 

那么,和孩子怎么聊什么是天赋呢?我想,可以有大致几个标准:

 

  1. 做起来很开心;

  2. 痴迷;

  3. 自己做就开心,不依靠别人的评价;

  4. 不做很难受;

  5. 从模仿到创作,有自己去做的欲望;

  6. 内心感觉到的,不是老师和家长面前表露出来的才能。

 

那么,找到天赋之后怎么办呢?应该是这样的过程:

我们一定要切记,这个链条不要弄反了:

好了,关于天赋和价值,今天就聊到这里。

 

愿我们和孩子,都成为自身该成为的那种人。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赞赏




作者简介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相关文章链接:(点击可阅读)

致中年男人:该过的坎儿就去过,该认怂的时候就认怂

一部印度人拍给中国父母的电影 海量幼升小经验扑面而来

无论将来做什么,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写作

吴军的这本书,能唤醒中国亿万家长吗?

《大学之路》告诉我们:美国名校的六个“潜规则”

我的女儿,曾经在虐童的幼儿园上学

得知人生苦难重重,我却为此欣喜若狂!

世上哪有那么多“坏老师”?


▼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童书妈妈市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