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唬才能听话?让孩子合作的最接地气的六大方法
周日,我们向大家发出征集:不吓唬孩子,还能怎么跟孩子说话?此次征集得到了读者朋友们的热情反馈:被“吓大”的家长们厌恶吓唬手段,又深知不容易戒除,所以坚持修炼是必须的。
我们为大家梳理出几大修炼途径,包括:家长做好心理建设、让孩子参与规则制定、提前跟孩子商量、以共情降低冲突强度、事后把握时机探讨对策等。
最让人惊喜的是,有那么多家长认可“游戏”的作用并将之融入日常生活,戏精父母一现身,问题的解决完全成了喜剧模式。
现在,最接地气的方法,终于来了!
前不久,我们转载了一篇文章《你是否有意无意地吓唬过孩子?》。幼儿园老师艾林为我们记录了同事“新手上路”时,是如何通过“吓唬”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听话的,“快点儿吃,再不吃,别的小朋友就来抢你的了”“快点儿睡觉,不睡觉下午就不让你出去玩了”
接着,作者认为“吓唬”的内容往往不会兑现,所以老师这样其实等同于在示范撒谎;吓唬暗藏的是你想操控孩子的心理,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态度。文章发出,后台的留言让我们很意外:
你说的我同意,但没告诉应该怎么做。
倒是告诉大家应该咋说啊?
你说不能吓唬,那关键是有什么办法呢?
编辑部的妈妈们看过留言忍不住说:难道除了吓唬孩子,就没有其他方法跟孩子交流了吗?这可着实出乎意料了。
于是,我们又向读者朋友们发出了征集——不吓唬孩子,还能怎么跟孩子说话?此次征集得到了家长朋友们的热烈支持,有的家长还跟编辑互动数次,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来自一线家长、最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被“吓大”的家长
打心底里就反感“吓唬”
让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孩提时代,有谁是从来没有被成年人吓唬过的呢?很多人至今还有心理阴影,想起当年的经历就满心厌恶。给我们的留言中,有不少家长都谈到了这一点。
我从没有吓唬过孩子!是因为我自己非常反感吓唬人,自己被别人吓唬过,对那种出生在垃圾桶、再不听话就被警察抓走的话简直不能忍!——逗筱逗
坚决反对吓唬孩子!因为我就是被吓大的。记得小时候奶奶会说狼外婆要来吃脚趾头,雷会打不听话的小孩。我整个童年都是在噩梦中渡过的,太可怕了。天天梦见狼外婆来家里吃脚趾头,吃完我的吃弟弟的,一打雷就吓得钻被窝不敢出来。——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家长在留言中表示,“吓唬”这种教育方式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童年阴影”,所以,当自己成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坚决拒绝“吓大”孩子。
让孩子合作之一
家长需要做好心理建设
吓唬孩子这种方式既不科学,又不得人心,可平心而论,谁又能拍着胸脯保证“我从来不用这招”吗?一个被“吓大”的人,对各种吓唬的套路了如指掌,一旦跟孩子发生争执,第一反应往往是“说重话,吓唬他一下”。
许多家长不自觉地用吓唬来达到目的,基本上都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就是这样被对待的,包括我自己,而且这样的思维模式还相当顽固。——崔茹
知易行难。但所有的改变都是从醒悟开始。
醒悟之后,请先不必急于了解种种具体方法,首先得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明了了“道”,才能逐渐演化出花样百出的“术”。
吓唬孩子往往是希望孩子听话,“让他听话还不都是为了他能顺利成长?”
还真不是。要他“听话”背后隐藏着家长的控制欲望,需要不断的指令,有时甚至演变为威胁,渐渐的,只会磨灭了孩子的主见,增强他的依赖性;而要他“长大成人”,是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在安全和道德的底线之上适度放手(如果孩子偏要立马闯红灯,那我们自然要坚决抱起他就走),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应对问题,增强独立性。
在童书妈妈的写作课上,有一次老师问孩子们将来想做什么。一个看上去就特别听话的女孩说:“以前大人们老告诉我不能做什么,从来没问过我自己想做什么,所以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是你希望看到的模范样本吗?
如果我们是希望孩子成长,那么孩子不听话其实还是值得高兴的事儿,这说明孩子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应声虫,那个吵吵着“我要如何”“我想怎样”的小孩已经开始有自主意识并且主动表达出来了!
在我们征集到的案例中,很大一部分读者对孩子的“不听话”相当“容忍”:
吃饭的时候孩子吃了一点然后就不想吃了,问她想清楚了没有,没有吃饱饭是不会有水果吃的。娃回答说想清楚了。那么接下来一切水果、零食都不给。(此处要防着外婆外公给零食,我和孩子爸爸是不给零食吃的)——rainbow
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非要穿新买的凉拖鞋去楼下玩,结果就是自己跟不上小伙伴。后来,他就会考虑我的意见了。——凡爱宝贝
我个人的做法是: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对话。告诉他这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让他自己选择。如果他的选择不涉及安全和道德品质,就忍住,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慢慢地,他就会重视我的建议,也学会了思考。这种做法,听起来十分地理智,做起来真的好难,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修炼。情急之下,还是多少会有干涉。——蓉蓉
在童书妈妈的编辑部,一谈到这个问题,几位妈妈都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听话。
我从小就很听话,我可是知道这是多大的坑了……
孩子说桔子蘸酱油会很好吃。那我就让她试试。孩子要穿凉鞋跑步。我会提醒有点儿不舒服,不信就试试。
成人眼中很多不可思议的瞎胡闹,恰恰只是孩子探索世界过程的一部分,而“成长”则渗透在每一步中。
生命的成长是一个缓慢演进的过程,父母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尊重成长规律,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更不必逼迫孩子,请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多一些耐心,彼此合作,探讨适合孩子的成长路径。
孩子的成长只是一个目标吗?并不!一如史蒂夫·乔布斯告诉我们的:过程就是奖励。
让孩子合作之二
孩子自己参与制定规则
我们都承认,家里家外少不了各种规则,但熊孩子却总是犯规。有时,咱们可以防患于未然,提前让孩子参与制定相关规则。
年初,笔者参加了童书妈妈幸福教师培训计划第一期,来自芬兰的Jaakko老师告诉大家:在芬兰,一年级的小学生进学校后的第一项任务是“大家一起制定班规”,随后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改条款。实际情况表明,每个参与其中的学生都很有成就感,而这样的班规往往是有成效的。
此次征集中,有家长就谈到了调动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参与流程制定。
晚上睡觉之前会有一套流程,比如先洗漱,再看书,再睡觉。之前没有固定下来,小孩子每次都磨叽,特别浪费时间。后来我们一起统一了流程并且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再也没有引起过争执。小孩子规则意识其实很强,只要是她认可的事情固定下来之后她一定会遵守。——倩
虽然大家对先进理念与方法接收渠道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其效果也是有目共睹。
让孩子合作之三
提前告知 说明事实
自己天花乱坠的想法突然被制止,谁会甘心呢?不甘心不乐意,争吵往往在所难免。有时,我们提前跟孩子商量一下,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消化、接受。
其实小朋友是喜欢被尊重的,你想让她听话就要提前和她商量,说明事实,不欺瞒、说话算数。比如有时我上班需要带着她又很忙时,我会提前一晚和她说:“妈妈明天上班可能会很忙,如果妈妈正在工作时,你就自己玩玩具,等妈妈忙完了再陪你玩”。等到第二天再和她说:“你先自己玩,妈妈现在要工作,结束了陪你玩。”她就会很“听话”地去玩耍了。当然刚开始,孩子小可能会闹,但坚持一两次后就很顺利了。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多陪他一会儿,情绪过后就OK了。——解丽
除了以实相告,商量还有一个前提是彼此信任,对此,很多家长表示认同,大家都强调了“说话算话”的重要性。
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事情的真相,比如打针抽血会痛,药是苦的。千万不要哄骗孩子,也不要轻易承诺又不兑现,经常对孩子失信,孩子就很难听你的话。——倩
让孩子合作之四
矛盾生发时
以共情降低冲突指数
我们要孩子多吃蔬菜,可他对吃肉情有独钟;我们要他尽快完成作业,可他还惦记着看抖音……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家长的需求跟孩子的需求是相反的。
存在矛盾,但却未必一定会演化成冲突,关键就在于家长以“共情”理解孩子,拉近彼此距离;甚至扭转对立局面,跟孩子“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共同琢磨如何去做。要知道,经过多次这样的历练,“战友”之间的情谊与信任度,那是相当牢固的。
女儿两岁,和我在一起所有的事都可以用说的。学会倾听最重要,跟孩子说话之前最重要是让孩子知道你听懂了,你重视他们的感受。 1、重复她的话,是原话,不是大人翻译一遍。让孩子知道她的话有人听,才会听你说的话。2、明确感受或情绪。3、提出开放性问题,调动大脑思维,让孩子开始思考。——yaya
有一次在公园孩子想喝橙汁,结果卖完了,他嚎啕大哭,我抱着他说,哎,妈妈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妈妈好几次早上去食堂晚了都没能吃上喜欢的肉包子,也差点像你这样哭了,真的好失望没吃上想吃的东西。孩子说,真的么?你哭了么?于是注意力都转移到我有多难受上去了。正面管教和非暴力沟通是教育孩子路上我一直在学习的东西,虽然有时仍然会发脾气。——陈婧
让孩子合作之五
好的解决方案
往往产生于情绪风暴后
以共情抚平情绪,缓兵之计奏效,并不意味着问题彻底解决。我们还需要待风暴过去,挑个时机,跟孩子心平气和商量出长久对策。
回想一下作为成年人,你如何控制脾气?很多人推荐过一个类似“复盘”的方法:将自己发脾气时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回放,尽量巨细无遗,包括动作、话语、眼神等等,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考虑有哪个细节可以作为突破口改进行为。
其实,对于孩子,也是同样的。
某天下午,儿子的老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会打人。我建议老师,下次遇到小朋友告状,可以把弟弟喊过来,问问他是不是想和那个同学一起玩,可是别人没理他。通常的经验是,他自己就开始揭发自己了。 第二天早餐桌上,我们照例边吃边聊。 妈妈:如果放学回家后,我想跟你玩,可你在看电视,不理我,怎么办?儿子马上想起来自己的种种经历,开始“自我揭发”。……儿子:我真的想跟他玩,怎么办哪? 妈妈:你就缠着他嘛,他走哪儿你就走哪儿,他玩积木你就帮他拿积木,他画画你就帮他拿纸,他看书你就帮他拿板凳。——请叫我小S
孩子情绪强烈的时候没办法思考。针对当下的解决方案也许没那么快出现,但这个问题可以在其他时候聊起,再启发孩子自己思考,效果更好。——yaya
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真诚沟通,告诉他妈妈希望他怎么做。——淼淼淼
让孩子合作之六
“戏精附体”事半功倍
我们说:紧绷的对立关系影响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安全感;
我们说:孩子成长有自己的节奏,我们最好能踩在他的“点儿”上才最奏效;
我们说: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去帮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
这些玄而又玄的话,其实都可以在家长“戏精附体”的一瞬间融会贯通。看到家长朋友们谈及自家经历,编辑们不禁感叹:诸位都是游戏力课程的高材生。
-友情提示:前方高能,请悉知,请效仿-
昨天早上,给孩子洗脸时水弄到她衣服上了,她马上哭着说“你手上的水珠落在我衣服上了(她有点轻微的洁癖)。”我灵机一动,顺着她的话给她讲了一个有关于小水滴旅行的小故事,到最后她哈哈大笑。——喜阅昕听
某次儿童活动中,女孩a两次找我说男孩b拿气球打她、揪辫子。我走到男孩b身边,用《武林外传》邢捕头的路子和他说:对女孩子呀(停顿,辅以手势)要温柔。b本来是斜着眼看我,防卫对抗的姿态,听见这话噗嗤笑了。这事就这么过去了。——王小岩(不是家长,但曾协调儿童活动)
让孩子收拾玩具他不听,我就假装自己是躺在地上的玩具,告诉他地上很冷,我要回家,哇哇哭。大概当了几次戏精吧,现在收拾玩具都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认同孩子的感受,跟着他的节奏,不要对他有超出范围的预期,会发现其实我一直都有一个好孩子呀,因为小孩就是这样的。——淼淼淼
孩子不想刷牙就磨叽,但是因为读了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儿》,我就说:牙齿卫士要检查啦,看看哈克迪克有没有藏到你的牙齿里建游泳池呀,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她一听“扫地出门”就乐了,高兴地把牙刷了。——倩
明明家里已经准备了午饭,在外疯玩半天的孩子却还不回家,非要在外面吃,我就对他说:我们家被饺子怪兽占领了,我们必须回家消灭他们!——祎祺
我女儿有段时间洗澡前脱衣服很困难,后来我想到一个给蒜宝宝剥皮的游戏,说她是蒜宝宝,要剥光溜溜了,大多数时候她都很开心地让我“剥”。——李丹丹
昨天早上宝爸让他刷牙,可是他有点磨蹭,宝爸越吼他越不过来。我说:呀,我是牙齿细菌,我来找找看有没有脏脏的牙齿呢,然后跑过去挠他,他大笑着跑去刷牙了。——徐琍
我家宝宝不爱喝牛奶,于是为了让他多喝几口牛奶,我就说这一口长的是脑子,光长脑子不公平啊,这一口是长右边胳膊,哎呀,再喝一口,不然两边胳膊不一样长了,还有腿blabla ……于是一杯牛奶快喝完了。——陈婧
幼儿园要求白纸上写1~5,她练着练着就不乐意了。我说:“来,我们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写一个数字。”孩子马上投入进来,我累了她还要玩。——雨帮
从什么时候开始,画风变了?吓唬孩子的威胁、恐吓意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亲子合作的愉悦和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就从家长转变观念开始,从你咽下去吓唬孩子的冲动开始,从你灵机一动,学着“戏剧化”演绎开始……
作者简介:
裙带菜:家有8岁的闺女和3岁的儿子,童书妈妈编辑,曾做过新闻网站编辑、时尚杂志编辑。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赞赏
相关链接:
面对孩子不吼不叫就得自己憋出内伤?你需要更新技能了
父母游戏力课程试读:惩罚讨好安慰都没用,如何让孩子坐进安全座椅?
孩子面对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打还是不打,你对孩子的惩罚越界没有?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