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川:给这样的高考作文打满分是一种允许

三川三川玲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2-03-28


报菜名、掉书袋、晦涩难懂的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得了满分。在很多人看来是哗众取宠,是炒作,是鼓励孩子掉书袋、不接触生活,不看见读者。


我用4小时分析了全文之后,发现未必如此。


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孩子,就允许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字;每个人都有成长的不同阶段,所以也允许文字风格的变化。


我们爱每一个孩子,我们也应该宽容地看待每一种文字——只要他真实地写出了自己。



“要推开必须先接触”,钱钟书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
 
我是一个经常要发表观点的人,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发表观点之前,必须搞明白基础事实。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究竟该得多少分,阅卷老师的满分该不该给,阅卷老师究竟在鼓励什么……在评论之前,都应该先搞清楚事实。
 
在这里我不揣浅陋跟大家演示一下,我在课堂里是怎样教小学生读懂难读的文章的。我用这样的方法带领了孩子们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诺贝尔经济学奖作品《贫穷的本质》,我想也可用于这篇晦涩难懂的高考作文。
 
第一个动作,把自己不明白的词和句子划出来。如何判断一个文本是否符合孩子的阅读水平?就是在一个对页上伸开手,一个指头按一个读不懂的生词,如果超过两只手,就说明这个文本对于读者来说太难了,超出了阅读水平。
 
我把这篇915字的文章划了一遍之后我吓了一跳,有26个需要查证的词或概念,远超我的阅读水平!幸好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篇千字文,我有读懂的信心。
 
我把26个读不懂分了三类,第一类是生僻字,如嚆矢、孜孜矻矻一类,一共九个;第二类是学术名词和概念,如达达主义、韦伯的祓魅赋魅论、尼采的骆驼狮子孩子三重精神境界论。一共有五个;还有一类是文学作品,如米沃什的诗歌,一共有三个。
 
以下行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查阅到的资料,一部分是我的分析和观点,你最好在看资料的时候不要跳读,因为我后面的观点就建筑在这些事实之上。
 
我拒绝跳过事实和分析直接说“我不喜欢我就讨厌”的情绪派、撒娇派,在我的课堂上尤其拒绝。


第一类:9个生僻字词
 
嚆矢:hāo shǐ ,嚆矢,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
 
滥觞:làn shāng,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出自《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振翮:zhèn hé,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等。
 
肯綮:kěn qìng,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关键的地方。
 
祓除:fú chú,意思是指除灾去邪之祭,或者清除;消除。《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
 
孜孜矻矻: zī zī kū kū,勤勉不懈的样子。出自唐韩愈《争臣论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 ,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婞直: xìng zhí,指倔强;刚直。《楚辞·离骚》:“曰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玉墀: 玉墀是指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出自汉武帝《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 
 
张本:1. 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出安排:此举无非是为他日兴师。2. 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3. 作为伏笔而预先说在前面的话。大致的意思是打伏笔做规划,最早出自于《左传·隐公五年》。
 
三川:这9个生僻字可以得出四个结论。
 
1. 作者热爱古汉语古词,甚至到戏耍玩味的地步。这些词全部来自于汉语古籍,作者比同龄人乃至包括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的大多数中国人更喜好这些古词,甚至到了玩味的状态,比如嚆矢、滥觞都是开端的意思,作者能够非常轻松地抛出两个来。
 
2. 这些词全部都用对了,作者是真的都懂,不是假装很懂。之所以能做“都用对了”的判断,是因为这些词本来的意思非常浅白,就是开端、倔强、去除、规划这些意思,把翻译过的大白话组织在一起,发现文词通顺道理清楚,就能说明这些词都用对了。
 
3. 这些词全部都可以替换成浅白易懂都普通词而不损失原意,而作者显然偏偏喜欢用生僻字,这使得文章出现掉书袋报菜名形式大于内容的虚荣气质。当然,这也是少年才俊普遍会有的习惯。
 
4. 这些生僻字前面比后面多,好像要给读者一个下马威,也含有证明自己很厉害这种“自我证明”,这是一种与读者树敌的写法。敌意是作者的文风,而不是没有读者意识的表现,有可能是极有读者意识的表现,这个后文可以慢慢分析。
 

第二类:5个哲学概念
 
进入这部分之前,我提醒大家要先看看这篇作文的对应的题目(见下),其实就是谈年轻人自己的选择与家庭期望和社会期望之间的关系。
 
知道了这个题目可以帮助你理解(读懂)这篇作文。必须说,这篇作文读起来太难了,生僻字的难不算难,大量的哲学、文学知识你不知道读起来更难。
 
浙江考卷作文要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下面来看作者提及的5个哲学概念: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三川解读:我就直接说作者抛达达主义想要传递给你的关键词吧,就是废除传统发现真正的现实,这是在说一种对待社会现实的态度。
 
麦金太尔和他的名言:“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

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中社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麦金太尔以其大量的著作,对摩尔以来的元伦理学进行了不懈的攻击。
 
在网络搜索中,我看见了“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出现在好几位哲学爱好者的摘抄中,可惜他们都没有写明出处,只有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提到了出自麦金太尔,也没有谈具体出自哪个论述。

三川解读:其实,这句话不追究出处也能知道意思,就是每个人类都离不开社会群体。
 
韦伯和他的“ 世界的祛魅”。

韦伯,这里指的是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必须承认我不知道这位思想家。

“祛魅”(Disenchantment)一词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其字面意思就是世界被祛除了神秘性、魅惑性,其实谈的是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换句话说,以前人对自然的认识中有一种神秘性,后来被去除了。随着现代科学理性化的发展,依靠的是冷静的观察、可靠的证据、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论证,它在根本上抵制一切神秘和超验的事物。其实就是谈的科学理性带来的变革。
 
维特根斯坦和他的“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大约相当于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维特根斯坦是主要研究语言表达的哲学家。

因此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他在早期作品《逻辑哲学论》的结尾说“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这句话成为了名言。

三川解读:维特根斯坦对“无法言说”和“沉默”都有哲学上的定义,但作为大众读者,我们理解到字面上的意思也就可以,也很美了。
 
尼采和他的精神三重境界:骆驼、狮子和孩子。
 
尼采在他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谈到了精神的三重境界,下面的段落是我根据网络信息整合的,一边整理一边拜服尼采的洞察和精彩,我在一边看一边思考的过程中会很喜欢很喜欢哲学家和哲学,我猜你们也需要,就全文录在下面了。
 
1. 精神的第一重境界:骆驼。

在尼采那里,骆驼象征着身负重任,苦难前行的生命,人一出生就要被迫去背上尘世的各种重担,逼迫着自己去前行,他们身上的担子很沉重,他们一生的性格就是隐忍,而且好多都是身不由己,这点现代人应该也应该深有体会。


他们必须去完成人们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虽然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但他们依然要负重前行。


他们不知道如何挣脱生活的束缚,长期处于“被生活”和“被成长的”苦难无助状态。骆驼是没有理想的,或许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就是他的理想,不管他自己需要不需要,他都要一味地扛着,前行着,这就是骆驼精神。

 
2. 精神的第二重境界:狮子。

相对于骆驼,狮子就主动和犀利很多。在对待自我人生和他人时,他们会主动出击,进行反抗和格斗,去争夺自己认为是需要的,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


由此,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处事原则,并且会依据自己的现状去获取自己的需要,或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


只是唯一欠缺的是,他们所使用的方式是蛮横的,是通过残杀、暴力、格斗、竞争、侵占等方式得到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说,人生下来就有侵占的本能。弗洛伊德的这种说法,完全符合尼采的“狮子”境界。

 
3. 精神的第三重境界:孩子。

孩子的境界其实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成年人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或重新回归这种境界并不是很容易。孩子境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天真和纯洁状态,是对生命的积极、单纯、无暇的呼唤和本真渴望。


带有这种境界的人,他们不会像骆驼那样一味的隐忍,遇到不平事也不会不愿抗争,也不会像狮子那样蛮横的掠夺,目的不得逞就使用暴力。


带有孩子境界的人会用他们自己对生命的那种热情和纯真的力量去感染周围的环境,去传递他们自身的需要,从而通过一种共赢的方法让周围的人群都能进入到一种和谐的大爱之中。从这点看,估计只有中国的老子做到了孩子境界。

 

三川解读:如果说知道达达主义和“世界的祛魅”是为了飙名词,说出“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是为了显示旁征博引的话,看见尼采的三重精神境界我觉得已经是深深贴合题目了。

我因此对作者增加一分喜欢,这是因为“懂得了,所以喜欢”的那种喜欢。
 

第三类:作者提及的3部文学作品
 
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
 
“大海与风帆”的典故来自于波兰诗人米沃什的代表作诗歌《礼物》,这首诗歌写到了一个在花园劳作的人的幸福,因为心里面“没有一样东西想要占有,没有一个人想要羡慕,也从不为自己难为情”,因为他热爱生活本身,还因为看得见代表梦想和美好的大海和帆影。
 
这个理解是直接回答如何对待家庭期望、社会期望和个人梦想的。而且答得心平气和,神定气闲。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歌,因为短,我也录在下面。你读一遍对作者的看法会有一些改变。

三川解读:我因此觉得作者不仅仅是个爱钻故纸堆,爱炫深奥名词,在他的世界里,他还能看见并且记得灵性诗意的表达。
 
《礼物》——西川/译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个并不使人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看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文学家,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我国以思想性闻名的作家王小波深受其影响,曾经号称“王小波门下走狗”如今的自媒体大V连岳也是。其实,这位看上去钻故纸堆的作者,在趣味上,有接地气这一面。
 
《树上的男爵》是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类个体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的历程。
 
三川解读:作者全篇立意显然来源于《树上的男爵》: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不得不说,比起“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说法新鲜和丰富。新鲜、丰富是文学性的重要特征。
 
矿工诗人陈年喜。
 
1970年陈年喜是一名矿工,他常年在外打工,并写诗多年,做了十几年的爆破工人,代表作《炸裂志》。
 
陈年喜曾说:“诗歌《炸裂志》写于2013年春,那时候我在河南内乡的一处矿山工作,一天下班时接到家里电话,听到母亲食道癌晚期的消息。由于长久的在矿洞里高噪音下操作机器,总是头疼欲裂,加上突然的精神打击,让我几乎不能自持。当夜写下了《炸裂志》,记录下心与身、命运无边黑夜的炸裂。”
 
《炸裂志》
早晨起来 头像炸裂一样疼这是大机器的额外馈赠不是钢铁的错是神经老了 脆弱不堪我不太敢看自己的生活它坚硬 玄黑有风镐的锐角石头碰一碰 就会流血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 把一生重新组合我微小的亲人 远在商山脚下他们有病 身体落满灰尘我的中年裁下多少他们的晚年就能延长多少我身体里有炸药三吨他们是引信部分就在昨夜我岩石一样 炸裂一地
 
陈年喜的诗歌具有美国小说《白鲸》一般的张力,是超越优雅范式的旺盛生命力的强悍审美。同样身为社会底层的余秀华、育儿嫂范雨素也具有这种野性的的审美。

陈年喜不仅创作了《炸裂志》这样的诗歌,他还写了矿工系列的非虚构文学,他说:“面对那些年那么漫长的爆破工生活,面对那么一个被严重遮蔽的群体,就像时代的围城一样,恰恰没有人记录,我觉得我应该来记录它。”这段陈年喜的写作自白让我非常感概。

三川解读:《生活在树上》的作者不仅知道陈年喜的这些创作,还提及了他之后为了生活投合编辑意图写都市小说,作者评论为“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这是非常痛心的,但他表示的是接纳和允许,他说“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作为十七八岁的青年能对陈年喜、余秀华、范雨素的创作有看见、关切,还有如此接纳和允许,我觉得这个青年真不错。
 

我们来看《生活在树上》究竟在讲什么

把生僻字、不太明晰的概念和典故都搞明白之后,我一般会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段究竟讲了什么。这是一个读懂的过程。读明白是赞美或者批评的基石,不是吗?
 
《生活在树上》 ——浙江一考生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三川:这是总起,直接说了作者的观点,实践传统都没有用了,家庭和社会的传统期望没有意义了,我想跟你们谈谈我的看法: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的那种看法。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三川:年轻人容易出现的情况是虚无、打破传统,这值得警惕。不要以为越反叛越抛弃传统越不顾家庭和社会就越好,别用这个想法来规划你的人生!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繁。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三川:人类终究要有社会性的,我们很多时候出现偏见是因为缺乏阅历和体验。我们还傲慢地认为自己的偏见很正确,这尤其傲慢。(对于作者能够看见认知模式而不是行为本身点赞)

 
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三川:每个人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个动态的过程,我们整个人类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我们曾经有对封建迷信的祓魅赋魅。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三川: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像尼采说的精神三重境界的骆驼境界,陈年喜从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就是骆驼境界的体现。我们应该还继续对骆驼境界进行批判,但不能廉价地批判。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三川:年轻人应该有梦想和野心吗?甚至可以放肆地追求权力吗?(我们莫名想起了《权力与游戏》和《纸牌屋》两个剧集名)还是想象“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这样陶渊明式的诗句?啊哈,我们还是闭嘴沉默吧!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三川:最后的结论,又接地气,又保持仰望星空,就是生活在树上。在最后用两个破折号分三段写出树上男爵的隐喻,然后干净结尾,真好。
 
把所有搞不懂的搞明白,再把全文用大白话翻译一遍之后,的确可以得出阅卷专家陈建新老师的结论: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这是一个以晦涩难懂为乐趣的孩子。文中出现的各种古代生僻字词、哲学概念都被这位同学信手拈来,在半小时左右的写作时间流泻而出。这绝对不是一个在阅读学习上怕苦的孩子,而是一个以苦为乐,以征服为乐的孩子。
 
这是一个有社会情怀接触现实的孩子。因为他欣赏树上的男爵,欣赏大海与风帆,懂得“十六年的地底生涯”的份量。他决不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是一个愿意深入思考的孩子。他起码晓得尼采的三重精神境界、维特根斯坦的无法言说之沉默、马克斯韦伯的“世界的祛魅”。
 
这是有一个有策略的孩子。很多人说这个孩子写的东西不考虑读者,我倒认为他非常非常有读者意识。他明明可以去掉晦涩,用通俗浅白的话表达,但他居然用更难懂的方式表达,我以为这就是他的策略——他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
 
这是一个敢试探边界的孩子。法国哲学家奥斯卡经常在哲学对话中故意激怒对方,我们都认为是“危险的表演”,这个孩子敢用生僻字和概念激发读者的敌意,这是一个胆大妄为的孩子。
 
这是一个傲慢胆大但内在严谨的孩子。说实在,在分析生僻字系列的时候,我还以为拿到了否定陈建新老师的证据,等我把所有的概念名词老老实实查完资料看完之后,我不得不承认用词全部都是对的,绝不是蒙的、充的,内在是严谨的,有逻辑的。这种理性上的强大挺可怕。
 

打满分是一种允许
 
这篇高考作文,第一轮被打了39分,后面被几位老师改为满分。这个满分打得不容易。
 
第一个不容易,承认自己看不懂。

第二个不容易,愿意花时间去看,克服着对作者傲慢和敌意的反感,客观去看;

第三个不容易,愿意承认这个孩子逻辑自洽,而且简直是严谨;

第四个不容易,愿意认为晦涩与否不重要,内在逻辑更加重要,而给出满分。
 
这些不容易,是阅卷老师谦虚的后退,有了后退,才有接纳的空间。
 
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完美,要看完美的样子,可以看看苏轼当年的高考作文《邢赏忠厚之至论》。这篇文章虽然是古文,但我需要查阅的生僻词汇和典故少得多,读起来文采生动,胸中豪气顿生。

我个人很喜欢二十一岁的苏轼忠厚的治国理念,曾经在数次教师培训的时候朗读这段文字,表达我们对孩子文章的看见、鼓励,以及背后我们的忠厚情怀。
 
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此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
 
如果把欧阳修看着一位教育者的话,他的三个行为值得教育者学习:
 
第一,他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这是他愿意为有才华的青年人让路,“出人头地”的成语典故就来源于此。陈建新老师和他的打满分团队,我以为是愿意为年轻人让路的。
 
第二,他觉得文章写得太好了,很像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又怕真的是曾巩所写,点为状元,别人会说自己徇私。想来想去,就给了个第二名,后来知道是苏轼,大为后悔。

作为教育者,这份高尚的公平,千年之后让人想起来也眼眶一热。陈建新老师和他的打满分团队,愿意为一位名字封在保密线里面的孩子查资料、开会,我以为是公平而且耐心的。
 
第三,苏轼文中对尧与皋陶刑法互相制约的例证,欧阳修不知其出处,见面时请教苏轼,苏轼笑道:“想当然耳”。竟是他捏造出来哄骗试官的,欧阳修因其才高,也不介意。

我想不是因其才高不介意,是因为他们看中的是道理,内在逻辑,而不是引经据典是否绝对正确。毕竟,宋朝高考选拔的人才是要实实在在去治理国家的实践派,而不是住在象牙塔中的学术天才。

陈建新老师和他的打满分团队不愿意以晦涩的言辞而贬低道理逻辑,我以为是真正懂人才价值的。
 
当然,《生活在树上》这篇文章绝不完美,文章作者背后的作者绝不完美,以苏轼的高考作文为满分100分的话,这篇顶多80分吧。
 
但我在打满分这个行为上面看见了允许,允许孩子晦涩炫技,允许孩子敌意冒险,允许孩子不满满的正能量,允许孩子露出那个并不完全美好的真实的自我。
 
我们不应该打击这种允许,而应该鼓励更加多样的允许。我希望陈建新老师和他的同行们,握着阅卷生死笔、高考指挥棒的教育者,能够允许孩子有真实的自我,有各种各样的才华,有真挚的逻辑自洽的梦想,我希望明年、后年以后的每一年,都有不同类型的作文得到满分。
 
去年夏天我带着孩子们读历史,到唐太宗章节时,孩子们一起分析了开创盛唐气象的贞观之治团队,发现真是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尤其是那个严格的不准唐太宗玩小鹰的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新进的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高兴得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管理天下的责任者对于人才的态度,那就是要将人才都纳入到体制中来,为我所用。
 
高考不应该是一个淘汰人的考试,而是应该把各种各样类型的人才都纳入“彀中”的重要而且伟大的事业。

备注:本文查证资料、引用颇多,为阅读方便,不一一标注。因成文仓促,定有错漏、不严谨之处,还望指出,多谢!



END


童书妈妈进行时:

儿童写作内功营正在招募中,欢迎阅读今天的二条,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如果你喜欢本文,你还会喜欢

白滔滔:老师的心中没有“不好的孩子”,眼中才会没有“不好的作文”
全国高考共11份作文题目,其中7个童书妈妈写作课上都写过
你们的写作课能帮孩子提高校内作文吗?
为什么世界各国的高考作文,都是在讲一个道理
吴军:中学生怎样写作文





 书单 向微信后台发送“书单”获取各年龄书单
 加入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转载 向微信后台发送“转载”扫码进转载群


▼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童书妈妈儿童写作内功营


点个“在看”

将“允许”传播给更多人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