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音播报>你了解苏门三父子的家教吗?

苏氏 苏氏信息平台 2023-11-12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苏门三父子:

忠厚传家久,

诗书济世长


你一定读过“明月几时有”,或许也吃过东坡肉,那你了解苏东坡的家教吗?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里的一门三父子便指的是四川眉山的苏门三父子。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苏家在历史上是一个传奇。那么苏氏家族是如何走出这三文豪的呢?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如江河行大地”,三苏之所以为历代传扬,与其醇厚家风有很大的关联。苏氏一门家风笃厚,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皆留下大量与家风家教相关的文字与诗词。

 苏洵撰有《苏氏族谱》一卷,包括《谱例》《苏氏族谱》《族谱后录上篇》《族谱后录下篇》《大宗普法》《苏氏族谱亭记》等六篇,概述了苏氏家族的起源发展,记述了苏氏先祖的嘉言善行,教育后代不忘祖宗先人,孝悌忠信、和睦友爱,继承和发扬先辈优良传统。此外,苏洵另有一篇《名二子说》,解释了为两个儿子命名的缘由,寄托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告诫。

苏轼也非常重视总结家族优良家风,教育子侄。他的《记先夫人不发宿藏》《记先夫人不残鸟雀》等讲述了母亲程夫人的教子事迹,弘扬仁厚、不贪财的道德理念。他对于弟弟和侄子侄孙的教育,多为诗文书信形式。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还教导子孙后人要多读史书,写文章不能一味追求辞藻的华美,“期于适用乃佳”。做人方面,他教导后人要保持宁折不弯、豪放刚直的风骨。在给侄孙元老的信中,他说自己虽被贬到海南,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但“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另外,苏辙之孙苏籀(zhòu)曾撰录苏辙语录一卷《栾城遗言》,“以示子孙”,也是苏氏家风家训的重要呈现。

三苏祠·云屿楼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三苏”家风家训精选

孝慈仁爱

原文:少而孤则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让也。

——摘自苏洵《苏氏族谱亭记》

注释:字,作动词义,抚育,养育;诮,责备,谴责。

译文:如果有年纪幼小的孤儿,那就由族中成年人来抚育;如果有贫穷而无家可归的人,那就由族中富有的人来收养。要是有不这样做的人,那么全体族人都要来谴责他。

三苏祠·晚香堂

原文: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

——摘自苏洵《族谱后录下篇》

译文:侍奉父母要尽到最好的孝心,兄弟之间要互助关爱,与朋友相处要坦诚守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而对别人要宽宏大量。

读书正业

 原文:侄孙近来为学何如?想不免趋时。然亦须多读史,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适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海外亦粗有书籍,六郎亦不废学,虽不解对义,然作文极峻壮,有家法。二郎、五郎见说亦长进,曾见他文字否?侄孙宜熟看前、后《汉史》及韩、柳文。有便,寄近文一两首来,慰海外老人意也。

——苏轼《与侄孙元老四首之三》

注释:六郎,苏轼幼子苏过;对义,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二郎、五郎,分别为苏轼长子苏迈、次子苏迨。

三苏祠·披风榭

译文:侄孙你近来学习怎么样?恐怕也避免不了赶潮流。即使这样也必须多读史书,务必使所作文章的文采和实际内容相一致、相符合,能有实用价值才算好文章。不要一旦得到科名以后,便认为平日所学的东西就再也没有用了。我在儋州(今海南)也略有一些书籍,六郎苏过在我身边,他没有放弃学习,虽然还不太会写科举考试中解读经义的文章,但所作文章语气高昂雄壮,有家传的法度。二郎苏迈、五郎苏迨均没有在我身边,听说在做学问方面也都有长进。你曾见过他们所写的文章没有?你要熟读《汉书》《后汉书》和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如果方便的话,寄你最近所作文章一两篇来,以安慰我这个远居海外的老人。

修身立德

 原文: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苏洵《名二子说》

注释:轼,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辙,车轮压的痕迹,车轮印。

三苏祠·启贤堂

译文: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对于车子都各有所用,唯独车前可凭扶的横木,却好像没有用处。尽管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子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轮印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却从来都不参与其中。虽然这样,车毁马亡时,却也不会责难到车轮印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很好地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非义不取

原文: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摘自苏轼《六事廉为本赋》

译文:功业毁废于贪婪,德行养成于廉洁。

原文: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摘自苏轼《前赤壁赋》

译文:倘若本不是我应当拥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去求取。

积极上进

三苏祠·来凤轩

原文: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苏轼《砚铭训》

注释:《砚铭训》,苏轼在送别长子苏迈去做县尉时,曾赠予儿子一方砚台,并在砚台上刻了四句铭文。

译文:用这方砚台学习圣贤之道,应当经常是如饥似渴的;用它追求上进,应当经常有所惊醒;用它书写治理财政的规章,应当经常考虑多给予民众利益;用它书写狱文,应当经常想到多给予犯人悔过自新的机会。

豁达乐观

原文:侄孙元老秀才:久不闻问,不识即日体中佳否?蜀中骨肉,想不住得安讯。老人住海外如昨,但近来多病瘦瘁,不复如往日,不知余年复得相见否?循、惠不得书久矣。旅况牢落,不言可知。又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又泉、广海舶绝不至,药物、酱酢等皆无,厄穷至此,委命而已。老人与过子相对,如两苦行僧尔。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知之,免忧。

——摘自苏轼《与侄孙元老四首之二》

三苏祠·船坞

译文:侄孙元老秀才:很久没有通音讯了,不知最近身体可好?四川的家人,都得不到他们安好的消息。我住在海南岛,情况一如往昔,只是近来生病,瘦了一些,不如往日那样健壮了,不知道这剩下的岁月还能不能与你再见面。循州和惠州也很久没通音讯了。贬谪在外的凄凉孤寂,我不说你也明白。加上海南岛连年荒灾,吃饭生活等事很是艰难,泉州和广州的商船也很久没来了,因此连药品、咸菜、鱼酱等物都缺乏了,穷困到这种地步,只有听天由命了。我和儿子苏过相伴过日,好像两个苦行僧。不过心中依然超脱自得,没有改变心意,你知道了这些,也不必替我们担忧。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苏氏家风家传,超越了一宗一脉的意义,已经载入中国人的口碑。抑扬顿挫的吟诵,大量的圣贤遗迹,至今仍然鲜活的传说,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传扬着历代传承的中华精神。

三苏魂魄在,万古大江流……

热门

文章

精彩文章推荐  欢迎阅读

☟☟☟

生动的历史课 苏武牧羊

蘇武与上帝同在

公祭蘇武的意義何在?

苏武精神及其人文价值再探

苏氏精神(苏武纪念馆/墓)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住乡愁:新村(忠贞报国)

苏武在汉朝边疆牧羊吗?

再谈苏武精神

面对苏武曾经牧羊的地方 毛泽东缘何勃然大怒

苏武与白亭海关系的疑案

苏武被草原牧民奉为救灾神

苏武牧羊归汉后为何被革职?

听历史|苏武牧羊

这首爱国歌曲,太好听了,唱功真棒,我们必须要会唱

历史小故事:爱国篇之苏武

云浮苏氏

广西苏氏

碣石苏氏

苏氏烈士谱

江西苏氏

苏氏宗亲活动

苏炳添

青洋山

广东苏氏

上海苏氏

重庆苏氏

龙岩苏氏

德化苏氏

惠安苏氏

荥阳苏氏

长利苏氏

美国苏氏

语音播报1

语音播报2

语音播报3

语音播报4

语音播报5

苏用发

苏登科考研成果


如果你姓苏,留言说说你的地址、字辈并在留言处互动交流!

投稿方式微信号:QsgrQ138033389 邮箱:138033389@qq.com

↓↓↓查听↓↓↓

生态家夜听!手机&微信号15013005280

天下苏家古今事,尽在苏氏信息台。欢迎投稿、阅读、写留言、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