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科技,科幻范儿!这个浙大团队的项目太魔性了!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0-01-25





“我的视觉能够直接传递到你的大脑里,你可以看到我看到的画面。”


“你看着我,却没有在认真听我说话,这样的情况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出来,甚至还能给你的认真程度打个分。”



这些神奇的体验有个专业的名词——脑机接口浙江大学“回车科技——未来全脑智能行业定义者”团队是目前国内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在上周闭幕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回车科技——未来全脑智能行业定义者”团队从全球109万个团队中脱颖而出,斩获亚军


“回车科技”团队获得大赛亚军

“回车科技”团队还获得了最佳创意奖


     传感器捕捉电信号
为人脑活动绘制“脑电图”


“在探索大脑的领域,难道只能有美国人的声音吗?10月14日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回车科技”CEO、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0级本科生易昊翔这样说道。


易昊翔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是因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脑科学的研究非常前沿,也充满了挑战,它意味着人类用自身思维能力的上限——大脑,来探索大脑本身。在消费级的研究中,美国的神经连接公司的“开颅植入式”技术和神念公司的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属于领先水平。


2014年,易昊翔和他的四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杭州回车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开始了脑科学领域的创业,致力于让全脑智能科技温暖人类生活。



五年时间,易昊翔的创业项目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的技术精度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的神念公司;而神经连接公司的技术由于需要开颅植入芯片,因此在精度上更高,但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挑战也非常大。我们是非植入式的,未来我们获得更大的数据量,不断训练我们的算法,未来三五年一定能赶上并超过他们。”易昊翔说。


易昊翔的团队所做的“脑机接口”项目,从通俗上来讲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大脑里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状态直观地描绘、定量地解读出来


易昊翔解释道,人类的大脑由亿万个神经细胞构成,这些神经细胞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释放微弱的电信号。“就好比在医院里做心电图,医生会在病人的胸口上贴一些电极,屏幕上就能看到一些线在跳。在有些电影场景里,人死了之后,心电图就会变成一条直线。同样地,大脑释放的电信号也能够反映人脑在特定情况下的活动状态。”


由于脑电波的电信号强度只有心电信号的千分之一,因此若要捕捉它们,则需要高性能的导电材料。由这些高性能导电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具备了捕捉人脑活动电波信号的功能。当传感器接近人脑时,便能检测到脑电波的变化。


“这些被传感器检测到的脑电波直观呈现在屏幕上就是一些弯弯曲曲的线,它们代表了大脑活动的状态,而我们团队在做的事,就是找到不同形态的电波曲线和特定大脑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易昊翔说。“比如,有根线跳动得特别剧烈,就有可能代表了大脑现在非常活跃,当你发现这根线很平缓,甚至像一根直线,就表示着大脑可能已经进入了睡眠状态。”

放弃名校读博机会
投身“伟大的事业”


虽然易昊翔的回车科技成立于2014年,但他的脑科学研究却始于2013年。当年,浙大的年度十大科研成果之一颁发给了脑科学的一项脑控小鼠研究,这项研究的实验人员将一枚芯片植入一只老鼠头颅内部后,便可通过遥控器对小鼠的运动进行自如的控制。


“当时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生,看到这个非常兴奋,心想这不就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吗!这辈子如果我不能投身这样的事业真是太遗憾了。”易昊翔回忆当年难掩兴奋。因此那时他便萌生了投身脑科学研究的想法


“而且当时业界关于脑科学的大新闻,绝大多数都是美国的,我就在想这颗芯片何时也能国产化,取得技术的独立地位。”易昊翔说,他心中还有一种工科生独特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在向他召唤。


因此大三时,易昊翔就开始和同学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研究。最初团队中的9人中,有4人在大四毕业后,拒绝了升学或就业的橄榄枝,和易昊翔一起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易昊翔自己更是放弃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世界排名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就读机会


“读博士是个人能力的成长,而创业则是团队技能的提升。知识永远都在那里,而创业、商业的机会却是稍纵即逝的。”易昊翔说他想遵从内心,把握机会,不留遗憾。

 吃尽创业苦与辣
时刻锻炼慢慢成长


创业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很多坑,必然也会掉进去。”2017年初,易昊翔的公司刚完成了一轮融资,却不料签订协议之时投资人反悔,造成了巨大的现金流危机,员工的工资发不出来,回车科技一度濒临死亡的风险。


“我刷爆了我的信用卡,向亲朋好友借钱,向我的投资人借钱。”忆起当年,易昊翔十分感谢他的天使投资人“花姐”张洁和方毅夫妇。


“他们是我的师兄师姐,对于创业也有很多的经验,对于许多未知的困难,他们会给我打预防针,告诉我在什么时候可能会掉到坑里去,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易昊翔说,这是浙大的传统与传承,如果未来自己有能力,也会给予自己的师弟师妹需要的帮助


1991年出生的易昊翔现在头顶稀疏。“我的头发每掉一根,我们就可以在这个事情上推进一小步。在我有生之年,当我的头发掉光的时候,我希望中国的脑科学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决赛答辩现场,易昊翔这样调侃自己,台下的观众发出一阵笑声。“发际线一直是我最大的段子。”易昊翔笑着说,“创业之后,我的发际线就变成这样了。”


创业不仅改变了易昊翔的发际线,也改变着他的性格。“我原来是个内向的工科生,被创业硬是逼成了表演艺术家。”易昊翔再次逗笑了众人。他说,初入大学的自己极度缺乏自信,但创业的需要逼迫着他改变。“我抓住一切能在人前发言的机会,在课堂上发言,在小组作业中发言,甚至去竞选一些根本不可能入选的岗位,只为了多一些时刻锻炼自己。”易昊翔说。


内容来源:钱江晚报《我看到的能够直接传进你大脑!浙大这个技术太科幻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王湛丨通讯员 梅子仪 邱伊娜)

图片来源:朱原之丨浙江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丨部分图片来源于回车科技官网及网络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雷昱儿丨佳乐
责任编辑:金云云

缤纷浙大

浙大文科120年来弦歌不绝、薪火传燃,书写了精彩篇章,是学校永不褪色的文化名片。


如今,新浙大文科在发展的道路上,正不断寻找、把握发展的新机遇,不仅拥有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学术带头人和资深学者,近年来亦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下,浙大文科人不断努力、不断沉淀,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开启浙大文科繁荣发展的新征程中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的优异成绩单。


近期,我们每天为大家推荐一部优秀的浙大文科学术成果。它们可以说是近年来浙大文科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由此回看过去,展望未来,期待浙大文科的新飞跃。

成果名称: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蒋廷黻资料

主要作者:

陈红民、傅敏、肖如平

成果类型:著作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蒋廷黻资料》是一套大型文献资料集,共有24册,收入文件6800余件,总计13000余页。成果将典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Harvard-Yenching Libaray)的“蒋廷黻资料”(Archives of Dr. Tsiang Tingfu)整理、编辑出版,内容涵盖了1947—1965年间蒋廷黻个人收藏保存的档案资料,对研究蒋廷黻个人,对当代国际关系史、当代台湾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这是一项对原始文献资料整理、编辑与出版的重大成果,可以说资料弥足珍贵,但整理难度非常大,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前后花了整整8年时间认真研读所有资料的基础上,陈红民团队对凌乱的“蒋廷黻资料”进行大量的考订、辨识工作及“去粗取精”的处理,给近7000件的资料逐一撰写标题。团队将整理的13000余页资料,分为12种类型,分别编目,再对资料重新选择、扫描、编辑,形成出版稿。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蒋廷黻资料》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蒋廷黻资料”整理与出版》的最终成果,获得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内容整理:吴雅兰丨杨金
推荐阅读

1.急急急,暖暖暖!这位浙大人,太治愈啦!
2.巾帼不让须眉!三位浙大“花木兰”携笔从戎,参军报国,青春无悔!
3.浙大创业军团背后的男神,吴晓波获首届教育部杰出教学奖!
4.一号统管上线了!


点个在看,为回车科技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