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调整,高校、中小学、医院、经营单位等将取消编制,山东涉及10万人!
“编制”这一概念,似乎有种魔力,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同两座大山,压得社会保障体系喘不过气来。年轻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那看似稳固的公职岗位,寻求一份稳定的庇护。
2024年的国考,报名人数达到了惊人的2833万,创下了历史新高。平均竞争比高达62.23:1,而最炙手可热的岗位,竞争比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3572:1。
然而,与这股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财政的紧张状况,官员们甚至用“穷日子”来形容当前的困境。
在这种收支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精简人员成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被划分为三大类:
承担行政职能的单位、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提供公益服务的单位。
在事业单位的调整过程中,编制问题尤为引人注目。
从广义上讲,编制包括了机构设置、人员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等。
从狭义上讲,它特指人员编制,即经过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职位分配。
在梳理了关于“事业单位编制”的相关内容后,发现五类人或将不得不面对失去事业编制的现实。
一、高校
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达到1880.4万人,这使我国构建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很多高校为了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编制周转池”和“报备员额制”。
编制周转池,允许高校在不增加编制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立省级统筹的周转池,将长期闲置的空编集中起来,然后向教育等急需行业定向定量投放。解决的是“空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矛盾。
而报备员额制是事业单位灵活用人机制,不占编制但享同等待遇,合同制管理。
同时,在教师聘用方面,实施“预聘-长聘”的“非升即走”制度,要求新教师在预聘期内达到考核标准,通过后可晋升为长聘教师,以激发潜力,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高校教师这个岗位被移出事业编,铁饭碗成“合同工”,很多人还不知道
二、中小学
中小学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地区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教师短缺。
但是,矛盾的是,农村师资短缺和城市师资过剩并存。近年来我国师范类毕业生数量激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
这时如果大规模裁减教师,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更加黯淡,大批毕业生将离开师范行业,引起人才流失。再进一步,就可能会对我国未来人才培养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相比精简教师队伍,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更为重要。
三、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以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为核心,旨在提高医疗机构运营效率和人才竞争力。
2016年,中央印发文件,提出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进行编制管理方式改革,逐步实行备案制,以聘用制等方式形成灵活用人机制。
2019年,卫健委等部门发布通知,点名148家公立医院作为试点,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合同管理,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同待遇。
各省从2024年开始,相继提出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全员聘用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
医疗机构取消编制后,备案制和聘用制是公立医院用人形式改革的主要方向。
目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编制,由财政负担人员经费。绝大部分省级、地市级、县市区级公立医院实行备案制,经费绝大部分依靠自筹。
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转企改制从2010年开始推进,单位类型主要包括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咨询服务、非时政类报刊、影剧院、设计院、勘探院等经营性单位。
最近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转制为企业,大多数是上述情况。比如,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转制为国有企业。
据报道,涉及约10万名事业编制人员。
这些单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且能通过市场获得。
转企改制涉及的在编人员将“改编”为企业合同制员工,遵循企业制度。
不愿进入安排的企业在编人员可申请解除合同并获得补偿。
年龄偏大的在编员工可提前办理离岗手续,“离岗留薪”,直至正常退休年龄。
1.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机构
2.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机构,包括建筑科学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院等
3.工程勘察设计机构
4.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
5.商业性地质勘查机构
6.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机构
7.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机构
8.农场、园艺场、养殖场
9.招投标代理机构
10.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机构
11.评估鉴定机构
12.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
13.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机构
14.部门文印机构
15..投融资、担保机构
16.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机构
17.非时政类报刊出版机构
18.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机构
五、行政职能岗位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转型,其行政职能将转移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或转为行政机构。
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这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编制有可能转变为公务员编制。
比如,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原本属于事业单位但承担行政职能的机构,如规划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已经或正在转变为政府部门。
相应地,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转变为公务员。
此外,根据《公务员调任规定》,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担任管理八级岗位或专业技术副高级以上职务,在聘任岗位上工作满2年以上,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可以通过调任程序成为公务员。
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主要包括:
1.授权性行政主体。如动物防疫监督所、植物检疫所、公路管理局等。
2.职权性行政主体。主要有城建规划局、房地产管理局、旅游局等。
3.非行政主体。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卫生监督所等。
4.无法律法规授权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劳动监察大队、城市监察大队、水土保持站等。
事业单位调整为国企或者行政机构,有喜有忧,经营良好的单位改制为企业后,发放的工资绩效可能大幅增加;而转为行政机构的,可能工资会有所下降,但稳定性增高。
事业单位调整是个漫长的过程
由于有的是全额拨款,有的实行名义上的自收自支,加上公务员编制属于省管,不能随意扩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基本上转为公务员的很少。只是把一些单位及职能合并后,减少了事业单位数字,人员编制基本没动。公益类的更不用动了。只有部分转企事业单位在行动中。
行政机构中的事业自收自支单位人员
按文件是必须退出事业编制的。但这类人员,单位大部分的收费项目都陆续取消了,说是自收自支,实际上都是隐性地全额吃财政拨款,而这些单位大多数都是技术岗,都在干着公务员应承担的技术管理工作,与公务员混岗混编,干一样的工作。公务员就那几个,想替代又替代不下来,而改革要求必须缩编,地方上都很为难,并没有彻底进行改革完成。
事业单位改革中,转企的工作也是小心翼翼。
工龄30年的或者男到55岁、女到50岁且工作满20年的人员,可以安排以事业编制退休,改成企业后,企业不得轻易辞退原单位人员。对于年轻人来说,以后养老金并轨,如果企业能拿高薪的话,在哪儿也无所谓了。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人员是在慢慢消化和转变中,想一下子完全改变很不容易。
往期回顾:
投稿请微信407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