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腾讯医疗:挑难的路走 | 产业互联网观察

王方怡 腾云 2020-08-23
以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腾讯医典、AI医疗为核心能力,腾讯正藉用户、技术、资源和生态优势,探索在医疗领域的产业互联。


文 | 王方怡

腾云特约作者



“用中国式方法解决世界性难题”,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动中国医疗发展所传达出来的雄心。5年过去了,“中国式方法”虽仍在苦战,但前景光明。


腾讯是其中一个后来居上的排头兵。腾讯副总裁、腾讯医疗健康业务负责人丁珂曾在媒体访问中颇坚定地表示:“可能20年后,中国会拥有最领先的医疗体系。”或许可以相信,这不只是模糊的憧憬,而是腾讯清晰的目标。




魅力医疗

互联网巨头进入各传统行业时都是一路高歌,唯独在医疗领域不同。中国医疗体系是政策和体制双壁垒的行业,并不是资金充足就能成功;而医疗领域的地区性、细分性、供给短缺、重资产、B端主导等特性,又注定了这块市场无法提供快速复制、赢者通吃、爆发式增长的机会,以流量和产品为优势的互联网打法始终只能停留在外围打杂,无法触碰核心利益。丁珂就曾感慨:“做一个试点很容易,发挥互联网作用很难。


互联网医疗曾是腾讯初入场时的重头戏,这与腾讯的社交基因相关。仅2014年,腾讯就拿出近2亿美金同时入股挂号网(后更名微医集团)和丁香园,占据患者端和医生端流量入口,试图以“连接”切入医疗健康市场。


但是,医疗行业最缺的不是“连接的工具”,而是“连接的条件”——即便网络可以公开挂号,但号源总量和结构并不会变,三甲专家依然供不应求,基层医生仍然无病可看;即便偏远地区可以远程医疗,但时间仍然是稀缺的,医生的时间总量也不会变。


因此,只提供“连接的工具”,未能搭建“连接的条件”,于医疗市场就是鸡肋一块,意义不大,更毋提颠覆。



医疗健康产业有其难度,也独具魅力——连苹果都不断在医疗健康上追求技术突破,Apple Watch从Series 1到Series 5越来越实用、硬核、健康化,完善的健康监测生态系统现雏形;亚马逊已售出超过1亿台装有Alexa(以AI技术为核心打造的产品)的设备,并不断为Alexa技术升级;手握数十亿用户健康数据的谷歌一边深耕医疗AI和机器学习,一边持续布局全流程的医疗健康生态链。


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健康领域将重新定义公司。同样,伟大的公司又将重新定义医疗。




腾讯担当

事实上,看清医疗市场的痛点与刚需后,腾讯选了条难走的路。


丁珂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没有选择KPI很清楚、很好度量的路径,因为我们更多从医疗产业的重要性,并不是从收入来衡量,我们更多看对社会的重要性,我们选了一个不算容易的路。”


互联网医疗的初衷就是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不匹配的难题,实现患者与医生的连接。不像阿里从电商入场,百度从搜索入场,从“连接”入场的腾讯,骨子里更加清楚医疗行业的问题本质,也离基层更近。



正如丁珂所言:“整个资源最大的投入一定是配合政府,我们认为想要长足健康发展,这个阶段就是要去解决医疗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腾讯对此很有耐心。他们准备至少花3 - 5年时间,助力政府、扎实投入,聚焦基础设施,改善医生资源的不均衡、医生水平的不均衡、医患信息的不对称等行业顽疾。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白,腾讯会作何抉择?答案是:让利给生态伙伴,把他们一步一步培养出来。如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所说,消费互联网时代正向产业互联网时代更迭,这也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工业、金融、医疗等产业都需要数字化转型,都在等待互联网巨头的反哺。


正因为如此,腾讯入选AI医疗国家队,阿里入选城市大脑国家队,百度入选自动驾驶国家队,各扛起一摊事。


借助“全流程AI医疗系统”能力,腾讯AI医疗已覆盖从导诊、治疗到康复管理的就诊全过程。



下半场开始

腾讯被选入AI医疗国家队,与其技术实力和在不同病种领域的实践不无关系。


2018年9月30日,腾讯启动战略升级,宣布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马化腾表示:“此次主动革新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腾讯通过连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半场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技术是腾讯公司最坚实的底层基础设施,面向AI以及即将到来的5G时代,腾讯将以技术为驱动引擎,探索社交和内容融合的下一代形态。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医疗是巨大的新机会,需求无处不在,破冰则靠技术。为了聚集技术能量,腾讯开启下半场的第一步,就是将上半场的“赛马模式”改为化零为整的集团战模式,并通过组织架构改革建立CSIG等六大事业群。在官方解释中,CSIG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截至此时,腾讯在医疗领域的战略布局终于清晰了起来。2018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丁珂表示,未来腾讯医疗健康业务的突破点将聚焦在“三横两纵”能力建设(三个核心能力:包括电子健康卡和医保支付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专业高效的腾讯医典服务,医疗AI;两个重点学科:肿瘤和妇幼)。


战略还在继续聚焦。2019年5月,官方表述已明确“三个重点业务方向”(服务患者、服务医生与医院、服务政务)。目前,腾讯正加紧建设“两卡一平台”(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腾讯健康小程序)。通过进一步聚集自身的用户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腾讯希望通过“两卡一平台”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提供新的基建。


不同于在消费互联网时期,互联网产品的爆发能够快速突破市场;在产业互联网时期,腾讯选择让互联网的创造力一层层收敛到现有的医疗体系内,丰厚行业发展之基。


腾讯AI Lab AI+医疗专家研究员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分享腾讯AI医疗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落地。



开放医疗AI

打造“救命的AI”,是腾讯首席探索官David Wallerstein在2018腾讯WE大会上提出的口号,期待“能够用人工智能推进医疗,优化大家的生活方式”。


2016年,腾讯医疗先期部队在推进“微信智慧医院1.0”的过程中,通过与医院的紧密互动,相继得到两个信号:医院需要“AI辅助诊断系统”;医院还需要“AI医学影像系统”。腾讯团队由此判断,医疗AI必然是个“顶级大瓜”。


2017年,聚合腾讯公司内部多个人工智能团队,将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与医学跨界融合研发而成的AI产品“腾讯觅影”得以推出。


2017年8月,觅影举行第一次产品发布会。马化腾在朋友圈转发并评论:“一小步,有希望。”3个月后,腾讯入选科技部“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进入“国家队”。此后短短两年,腾讯觅影就先后完成了食管癌、肺癌、眼底疾病、结直肠肿瘤、乳腺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的AI筛查系统,并与多家医院达成科研合作探索AI医学的应用,走在了国内医疗AI影像行业前列。


“提示高风险”五个字看似简单,对于病患个体及其家庭而言却意义重大,因为及早发现风险,意味着治疗的机率将得到提高。在AI影像方面,其更深远的价值在于提升基层医生的服务水平,减轻三甲医院及医生的负担,普及疾病早筛,降低医疗支出等。



不仅如此,腾讯的能力模型已具备“全流程AI医疗系统”的雏形:(1)智能导诊,(2)辅助诊疗,(3)影像筛查,(4)病理筛查,(5)治疗方案规划,(6)靶向治疗,(7)康复管理。从1到7,基本覆盖了一个病人就诊的全部过程。


良性数据越多,AI应用越优化,因而企业的发展路径必然是推动AI生态的开放。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分论坛上,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开放平台总经理侯晓楠发布腾讯AI开放平台(AI.QQ.COM),联合腾讯AI Lab、WeChat AI,腾讯计算机视觉研发中心三大实验室,向全行业提供腾讯全方位的AI能力接口,推动AI技术在细分领域中的落地应用。


通过助力传统行业,AI不仅将改变传统行业的格局,也会开拓全新的应用场景。当边界逐渐被打开,想象空间也就变得无远弗届。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识别、辅助诊断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腾讯觅影应运而生,并在短期内走到了国内医疗AI影像行业前列。


两卡一平台

同样被打开的,还有医院间的信息边界。


从2015年起,腾讯就持续推动微信支付与移动医保结算的结合。迄今微信医保支付已在全国覆盖近万家医疗机构,触达超5亿参保人,方便用户就诊与购药,提高医保结算效率。得益于国家人社部的支持,2019年7月和8月,江苏、河北、湖南、黑龙江、贵州等多省均已开通微信渠道申领电子社保卡,并以“两个月新增100城”的开通速度向全国辐射。


回首2016年,马化腾曾在两会上提出,当时互联网医疗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多数医院之间仍是数据孤岛,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缺少可得性和开放度。虽然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已经在很多国内医疗机构中开始应用,但大量的诊断结果和相关数据都处于静态的碎片化状态,无法被有效使用。”


现在,这个问题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生变化。



2019年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以微信平台作为电子健康卡发放与应用的创新渠道,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电子健康卡的普及应用,让患者获得全周期的健康医疗信息。


腾讯医疗健康团队陆续与10多个省市的超300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截至2019年8月,全国已有500万人通过微信领取电子健康卡,居民健康数据的真正连接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以宜昌为例。腾讯在此首次推出了城市级“互联网+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宜健通”微信小程序。简单来说,“宜健通”集宜昌市民卡、社保卡、就诊卡、健康卡四大功能于一身,市民只需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使用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在线缴费、健康管理等服务,甚至连微信运动和个人饮食记录都连接在内,可谓“一码打开个人的健康大门”。



延伸来讲,“宜健通”其实聚合了腾讯多项服务,包括微信作为平台和入口,以及电子健康卡和智能导诊服务,还有腾讯云、腾讯智慧安全保障数据安全等,可以视为腾讯在医疗领域打造的一个整体业务布局样板,代表了“科技向善”落地城市级医疗健康服务的雏形。


连接也不仅于此。2018年11月7日,马化腾曾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小程序是连接产业互联网的“利器”。医疗领域当然也概莫能外。2019年3月起,深圳地区的微信用户可从微信支付页的“九宫格”进入“腾讯健康”小程序,获得在线咨询、预约挂号、预约体检、专业健康科普等便捷服务,堪称用户的随身医疗健康助手。


经过半年探索,目前“腾讯健康”小程序及微信支付入口已面向深圳的2000多万市民全量开放。下一步,腾讯将复制“深圳经验”,在郑州、延安、广州等城市陆续开通服务。同时,“九宫格”的开放,再次佐证腾讯对于医疗版块的高度重视和资源倾斜。


在医学领域进行创新殊为不易,但借助产业互联网的连接能力,“中国在未来拥有最领先的医疗体系”的梦想将不再遥不可及。



腾讯医典不一样

“对于腾讯而言,通常做决定的时候,我们会有两段决策逻辑。首先,这件事值不值得做,对用户有没有价值;第二,该不该我们做,我们是否能比别人做得好。”腾讯医疗副总裁兼医疗资讯产品中心总经理张猛基于此,论证了腾讯为何开展腾讯医典业务。


其一,互联网的发展为医学科普提供了土壤,也让医学科普成为医疗卫生大体系前端环节的有效补充。企鹅智酷调查显示,39%的用户在患病时会先在网上搜索。与此同时,医学科普在走过常识辟谣、常见病浅层信息两个阶段后,正步入“深水区”——向重疾、罕见病的体系化、深度科普延伸,而这几乎还是一个空白市场。


对于拥有10亿级用户的腾讯而言,做深度科普已经不仅仅是业务战略层面的考量,还是一种责任,因此值得做,也必须做,并且要求完全中立、干净、原创,不牵涉商业利益。


其二,虽然用户对于医学资讯的学习和了解的诉求很强,但由于存在认知壁垒,在现有的搜索界面下,用户很难高效获取其想要了解的科普知识。这恰恰是腾讯擅长的,它的AI导诊系统已为此打下牢固的基础。



进而言之,在腾讯,每项技术都天然地附加了人工智能的思路,每个业务从起步阶段就有了AI的深度参与。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腾讯的人工智能战略是“AI in All”


决定做一件事后,就务必做到最好,尤其这次的业务类型是腾讯最擅长的产品。


在内容打磨方面,腾讯颇为用力。“对每一个病种,做到核心知识点的穷尽”,是腾讯医典看重的目标。采用知识树和知识图谱的方式进行疾病知识梳理,通常,一个疾病从选题框架的确立到最后上线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当中包含内容撰写、修改及审阅,而且其内容建设是多线程同时推进的。


截至目前,腾讯医典已覆盖超过8000个常见疾病的资讯,深度覆盖50余种重疾、慢病的体系化知识,尤其在肿瘤领域几乎能够覆盖90%患者的资讯诉求。


内容打造仅仅是后端工作,还需要在前端向用户精准有效地传递内容。除了推出“智能问答助手”以语音搜索帮助用户实现快捷精准的搜索外,腾讯医典还尝试借助富媒体形式让内容生动起来,如以3D可视化技术将疾病原理及治疗原理直观展示。



有梦想的腾讯

《颠覆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健康革命》作者埃里克·托普认为:“医学是一门极端保守的学问,即使用僵化来形容也不为过”,他甚至用“我们需要越狱”来描述行业亟需的突破。


在中国,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来袭,激活医疗领域创新的进程已经开启。



曾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腾讯的医疗布局:“腾讯手里拿了一副好牌,但要赢,还得看怎么打。”从目前来看,腾讯已经找到了打法。恰似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眼中的新时代大鳄:“产业互联网真正落地的关键是,谁能把千差万别不同行业里的专门知识封装成一种能力。”


科技向善。在腾讯的一系列努力下,一些改变正在发生。在厦门,一位社区的全科医生,就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高效管理上千位“老高糖”;在郑州,慢病病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微信医保完成整个续方流程;在德清,镇上的卫生院在AI与医共体的协助下就有能力准确检查出肺癌这样的重大疾病。


如此改变着,“20年后中国会拥有最领先的医疗体系”的梦想,可能就真的实现了。而腾讯,也将获得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腾飞的机会。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