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起源于何?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悠久文明的大国
先民创造了著名于世界的灿烂文化
嫘祖是我们先祖中的杰出代表
嫘首倡婚嫁,母仪天下,福祉万民
和炎黄二帝开辟鸿茫,告别蛮荒
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
农历三月初一日
养蚕人春祭先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同为人文始祖的嫘和养蚕缫丝
关于蚕桑丝绸的起源有很多种
例如伏羲起源说和神农起源说
在众多说法中最为人认同的是嫘祖起源说
“传说”中寄托着华夏先民
对创造者的崇拜与敬仰
嫘祖是谁?
相传
“五帝”之一「颛顼」(zhuān xū)的奶奶
也就是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
随黄帝南征北战
把养蚕缫丝之法传遍各地
所以很多地方流传着嫘祖的故事
《皇图要览》载:“西陵氏始蚕”
《物源》载:
“轩辕妃嫘祖。始育蚕绩麻,以兴机杼”
《史记》载:
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兽鸟虫蛾”
可见
司马迁认为黄帝时起开始有养蚕蛾的惯例
据《月令》记载
古代的君主在三月祭拜轩辕帝
以祈福蚕事祥顺
命令官员禁止采伐桑树、拓树以保证饲蚕
还应准备养蚕采桑的器具
后妃也亲自前往东乡采桑
教给妇女们养蚕的方法
等到蚕事已成,分茧称丝
按照成绩的优劣奖勤诫惰
可见国家对养蚕之事非常重视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3月 摄影 / 谢光辉
▲南浔人擅长缫丝,有悠久的缫丝技术传统,用方格簇结茧,成茧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所提高,这是当地蚕农的创新。而这种土制的收茧方式,延续了他们世世代代人的生活和梦想。
自从汉代以来
后妃亲蚕亲桑,就被记载在典令之中
农业和桑蚕业是衣食之本
农业工作的时期较长
春种秋收,三个季节才可完成
而蚕事则仅用一个月
因此蚕事开始之时,其事务就尤为急迫
蚕
蚕以卵繁殖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
小小的,像粒芝麻
随着不断进食
蚕的身体变成白色
一段时间后便开始脱皮
蚕一生要经历4次脱皮
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
等它们开始吐丝结茧时
早就吃成了又肥又白的大肚汉
它们结成的雪白蚕茧
就是生产丝绸最基础的原料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月 摄影 / 秦盱峰
蚕从最初的卵
到最后结茧吐丝
只有二十多天时间
养蚕人介绍说:
“蚕就是吃饭、睡觉,再吃饭、睡觉,就这样重复。每当它们吃撑了,开始犯迷糊想睡觉时,我们就把它们称为‘眠’,有一眠、二眠、三眠,每次时间长短不等,但每一次醒来后,身体都比上一次更加粗壮、透明。等到第四眠,蚕的生命就走到了极致,就像你爬山爬到了山顶。”
四眠以后,蚕的身体变得透亮,就要把它们放入蚕蔟上,它们将在那里吐丝、结茧。上蔟后,丰腴、透亮的熟蚕先吐出少量的丝粘结在蔟上,以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就像一座房屋外围的篱笆围栏;之后,蚕以优雅的S形方式吐丝,以使结茧网牢固,形成茧衣,就像房屋的房梁;茧衣越来越厚,蚕的吐丝方式由S形变换为∞形,一点点将自己包裹于茧衣内,就像卧室;最后,蚕的躯体越来越瘦弱,体内的丝越来越少,吐丝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但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钟,吐丝才算结束。
蚕、茧、丝
不仅演绎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一生
也成就了中国丝绸亘古至今的璀璨
目前我国的蚕丝主要有
桑蚕丝、柞蚕丝和蓖麻蚕丝
桑蚕丝和柞蚕丝是用蚕茧缫成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月 摄影 / 皿齐
▲
缫丝,即将蚕茧抽出蚕丝
为了避免蚕茧化蛹成蛾
缫丝前要进行杀蛹烘干处理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月 摄影 / 梁臻
▲
收购自各个村镇的蚕茧堆积如山
将工人师傅围困在内
他需要先将蚕茧分类
才能进入缫丝环节
缫丝一般有这些工序
剥茧(刹去蚕茧外的毛丝层,即茧衣)
选茧(根据蚕茧的大小、色泽、质量分类)
煮茧(适当软化、溶解蚕丝表面的丝胶)
缫丝(将蚕茧浸在热水中,用手一点点抽出丝来,再将丝卷绕于丝筐上)
将蚕丝加工
可以制成绫、罗、绸、缎等
图自《中华遗产》2012年11月 供图/纽约大都会艺术
▲
图为乾隆御笔册页的封面
黄色缂丝材质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3月 摄影 / 关海彤
▲
都兰古墓中出土的丝织品“对马锦”
为波斯人所制
当年通过丝绸之路南道流通到吐谷浑王国后
便被爱马也善于养马的吐谷浑人所钟爱
图自《中华遗产》2014年12月 供图/中国嘉德国际拍卖
▲
这幅清代缂丝“画作”
表现的是众神为西王母祝寿的场景
图自《中华遗产》2015年2月 摄影/王凯
▲
2000朵手工制作的宫花组成的“花嫁婚服”
承袭自清代宫廷技艺,以丝绢为料
经过上浆、染色、窝瓣、烘干、
定型、粘花、组枝等诸多复杂工序
手工制作而成
把濒临失传的宫花穿在身上
正是设计师郭培在美学追求之外
对古老技艺、文化的致敬与承袭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9月
▲
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的博物馆里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丝绸织品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9月 供图/北海道博物馆(许阳、郭睿协助提供)
▲
北海道博物馆收藏的刺绣对襟女褂
- < End > -
参考资料:
《博物》2008年3月
撰文 / 李茂松 蒋琳娜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月
撰文 / 聂作平 摄影 / 秦盱峰 等
责任编辑 / 黄菊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撰文 · 编辑 / 小肉 SALT
你还知道哪些「蚕丝」的故事?
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