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方式层面,无论是听的,还是说的,都有一定警觉性了。不是特别讨厌的人一般不会关心他人的私生活,对方结婚生育与否,现在连广场舞大妈都慢慢想开了,别提职场中年了,人人都深知张嘴就会被人怼回去。但还是不免话多,在另外的层面上,总是想替人拿主意、或催人上进什么的。出发点是好的,说的话也没什么大错,但忽略了对方不是自己,大家不能坐在同一条裤子里思考。其实我们的文化氛围中一直有“替他人操心”这一项,它改头换面,以业界动态、财经新闻、八卦绯闻的形式存在。你看看那些流行的文章:《罗永浩做错了什么》、《为何当年巨星会走到现在这一步》、《华为面临的困境》……等等,都带着一种If I were you 的痛心,洞悉了人家关键节点的错误选择,叹息他没有走上正确的那条路。任正非在自传中写过一个大学毕业生,入职不久就在直接给他发了万言书,痛陈公司需要改进的地方。他的回复大概是这样的:有病治病,没病开除。可见人家早就洞悉了非实干家的虚无与荒谬。我为什么会想起这个话题呢?是因为我有一个设计师朋友,她有一款很好看的大衣,每次穿出去都会被路人问到购买链接,身边朋友也都早早被安利了,以至于穿着这件衣服在我们朝阳区撞衫,只要大胆问一声,不超过三个人就能有共同朋友。然后我们就跟她说:你做爆款呀!你快多生产一些呀!看你这么闲散放着钱不赚我们真着急呀!姑娘嘴上笑呵呵,说做做做,可是就依然闲散着,不徐不疾的卖着货,然后周围这帮朋友看得就更着急了,还试图帮人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是生产有问题吗?是人手不够吗?还是单纯的懒?后来人家说了: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就是不想做重复的东西,不符合我的审美和品行。得,你看,榨出了我们皮袍下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