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时尚品牌大店撤出后的几类调整方案

kaga 商业咔 2022-11-30

本文会分享几个案例,但不会有天马行空的点子。

 

大面积店铺尤其是主力店有很多业态种类,为了更聚焦,先限制一下标的——只讨论偏鞋服时尚,且多位于1层的以快时尚品牌为主的大店。


写本文的动因还来自于前阶段ZARA母公司Inditex确定关闭旗下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个品牌在中国的所有实体门店,一时间各大原本深度合作的购物中心凭空多出几个“大洞”,将这一现实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

 

不管是这几年快时尚品牌逐步示弱,商场主动洗牌;还是被迫“出洞”,如何打造大面积区域都会是一个有趣的看点。

 

我曾在“上古时期”的2015年写过一篇像光启城这样做一家店也不错,这是我刚开始下决心只写原创推文初期,真的只是有的没的瞎写写,大概想表达的意思是那几年的购物中心还蛮好做的,正值快时尚品牌发展最好、大肆圈地之时,消费者也有需求,商场只需要招几个大店,中部填几个品牌,基本一个商场就做起来了。

 

现在回炉脸真疼。

 

几年后,几个品牌们的市场表现必有优劣,因此不少项目在合作的第一个周期迎来调整,下文是案例时间,其中有一小部分炒冷饭,大家回忆往昔哈。

 

1、 龙之梦购物中心

 

该商场1层中部位置原本做了H&M和C&A两个品牌,调整后引入了ZARA“创新店”;C&A撤出,H&M随了长宁来福士。当时首店经济可还没有起来呢,“创新店”这个名字也蛮有趣的。

 

二换一,虽然ZARA势头更好,但也不足以“吃掉”两个大店面积,商场此次调整的手法是将原先两个品牌南北通四个出入口,改为只给ZARA留一个口,将入口位压缩出来的面积引入当时能出租金、调性不错的美妆、服装、数码品牌,丰富品牌构成。


调整前


调整后


还没完,该项目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案例,我没写过,来自B2层原永乐家电的区域,2016年调整改为了MUJI和GU两个日系品牌。


之后GU撤出(又是一则快时尚品牌的调整案例),商场将该区域打造了一个名为“龙门集市”的主题区域,2019年正值主题商业盛行之时,这也是常见的解决方案之一。


我觉得其实想法不错,位置也好,没有能持续做起来可能是因为商业内容和主题并非紧密契合,也就是常说的有形无神;如今,该区域已被又一大店品牌KKV取代,大店——小铺——大店,真是商业的兜兜转转,同时也记录了手机拍照质素的变迁。


2、 iapm


越来越牛逼的iapm,在开业初期也是有H&M的,并且拿下了商场LG2北侧最深的一块大面积,对应位置在LG1是citysuper。这种位置如果不重新开辟动线的话,几乎只有再引入一家大店平换,或者两个出入口侧各引入一个稍大一点的品牌(有点类似上文龙之梦1层的反向操作),iapm H&M的位置采用的是后者方案,用PUMA和O.C.E.取代了H&M,我当时有分享过两篇相关推文iapm撤了H&M简直让我有点喜“忧”参半iapm调整探班报告做了跟踪报道。


文中配图,涉及到的部分调整区域。

 

商场之后的一个案例,来自LG1原i.t的位置,虽然不是快时尚,但同样是大面积店,由于几乎“封堵”了内场主动线和地铁出入口位,因此在调整后,项目开辟了一条主动线,并在动线两侧重新切分店铺招商,与其说这是大店改小,不如说这是回归原始方案更为恰当,我在iapm LG1原i.t区域调整探班报告一文中做了案例分享。


调整前


调整后

 

同集团ifc的i.t在LG2区域的调整,切分为多个美妆品牌,目前还剩两个商场围挡面,但内部空间很大,最后这块区域怎么做,是会直接引入面积较大的店铺,还是用美妆品牌类似SPA职能空间来进行消化值得一看。


用一张老图参考一下,位于图中右上角的蓝色块区域。

 

3、正大广场

 

这是前几天因为做《上海零售商业市场动态研究(双月报)》才去特地关注了一下,正大广场一度也是快时尚品牌最多的项目之一,当年司徒先生的妙笔生辉之一就是把握好了时机引入了众多快时尚品牌大店,1层汇聚有ZARA、H&M、C&A、GAP等几乎最主流的几个品牌,UNIQLO则位于B1层。

 

如今物是人非,只剩下ZARA和UNIQLO两个相对能打的,并在3层黄金大道位引入了GU和UR。

 

最先撤出的C&A位置,商场采用的是主题区域打造手法,将原先位于2层的女士鞋包百货区域“迁移”至1层,做了一个名为Venus的以女性消费为主的区域。


之后H&M和GAP撤出后,留下一整块大面积位置,显然不论从品牌储备还是收益层面来讲,重新招大面积品牌是很难实现,也违背其在3层引入UR和GU的初衷,这部分区域商场的调整方案有点类似iapm LG1案例,新辟动线,将进深切断,带出更多商户展示面。


调整前


调整后



优势效用显而易见,随着LAVAZZA等品牌的引入以及围挡的露出,让该项目此前一直“闷”在北侧的餐饮商户终于“透气”了,但切分出来的中部区域则成为需要解决的“难点”,从目前商场围挡来看,方案尚不明朗。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平面图标注是不是越来越好看了?!

 

4、 inditex集团品牌后续

 

这是文头聊到的话题,目前来看除了合生汇原Bershka的位置引入了SPAO外,其他类似七宝万科广场、仲盛世界商城等项目相关位置目前或留白或引入快闪店及展览过渡,尚未有比较明确的方案露出。


看点在于:

如果是单品牌平换,那么能看出市场上哪些品牌正处于势头上;

如果是重新切割做小,那对商场来说是“因祸得福”;

如果规划主题区域,那其实还挺难的,因为主题区域更适合在较深的位置,而这些品牌拿的大多有比较好的可视面;

如果重新规划动线,那是趣味性最高的方案,就更值得做图文分享了;

或者还有其他手法欢迎补充或拭目以待。

 

调整的突发性有点措手不及是情理之中,之后这些位置调整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看点我也会为大家带来分享。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