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熊猫:我来给这蜂蜜加个buff

何海燕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23-12-22

3月,秦岭南麓的朝阳村下了一场春分雪,倒春寒再加上雨水的增加,直到清明之后,气温相较于往年也要低一些。这天养蜂合作社的副理事长彭海波早早来到蜂场,对于蜂农来说清明到夏至这段时间正是春繁分蜂的关键期——这时期蜂群里会产生新的蜂王,新王成熟后,老的蜂王会带着部分工蜂离开蜂箱,蜂农们需将分离的蜂群安置在新的蜂箱里面,这样就会形成新的蜂群,蜂蜜的产量也就随之增加,而今年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蜜蜂的繁殖。

今年3月朝阳村的春分雪 摄影/何海燕


彭海波打开蜂箱,抽出蜂箱中的巢脾,仔细地看着巢脾和蜜蜂的情况。“在造王台,还是要分蜂”,彭海波对自家蜜蜂的情况还算满意。但相比一般年份每天大约10箱分蜂的增长量,今年村里很多蜂场一天只分1-2箱,不少蜂农都很担忧今年的蜂群状态。

正在查看蜂箱的彭海波 来源/一条


朝阳村位于秦岭中段南麓,三面与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长青保护区建立于1995年,是秦岭山系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之一,如今已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长青保护区挂牌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长青分局,而朝阳村恰好是连接其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的走廊带。现在,朝阳村村民最主要的生计是外出打工,但20年前这里的老百姓除了开荒种庄稼之外,也经常进入长青保护区内打猎、挖药、捕鱼、砍树等来获取经济收入。

朝阳村附近红外线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大熊猫、黄喉貂、羚牛和金丝猴


保护区建立后很大程度上对这些活动进行了禁止和管理,村民生计受到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和保护区暗中较劲,双方冲突不断。因此朝阳村也曾被形容为“插进长青保护区心脏的一把刀”。

朝阳村区位图


这种情况下,一些朝阳村村民开始转变生计方式,尝试发展林下养蜂来补充收入。朝阳村本身的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全村共林地面积5.8万亩,不少地方颇具有原始森林风貌,又紧靠保护区,为养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养蜂既不会掠夺自然资源,也不与种植、养殖生产争地、争水、争肥、争饲料,成本又比较低,很适合朝阳村这样的山村。


据彭海波讲,他爷爷那代就已经开始养蜂了。虽然养蜂在朝阳村也算传统,当时养蜂带来的收入总体而言并不高,也较少有专门的投入。大约十年前,全村用的都是老式棒棒槽(直接把树干掏空形成的蜂箱),加在一起也不过400箱。当时养蜂的方式整体上比较粗放,“就是把棒棒槽放在崖窝、山里面,然后隔一段时间就去看一眼好不好,到了7、8月就开箱取蜜,没有再细的管理了。”彭海波回忆说,“那个时候真的可以说是‘躺着养蜂,看天吃饭’”。当时年景好的时候,全村一年能收蜂蜜多的时候有不到700公斤,能卖个10000多元,要是赶上今年这样天气糟糕,或者出了别的情况,只能勉强凑到5000元。

老式棒棒槽 摄影/ 何海燕


新式蜂箱 摄影/何海燕


2012年,彭海波到离家400多公里的陕西周至县,向当地养蜂能手易天明学习新式中蜂养殖技术。相较于传统养蜂,新式养蜂法在蜜蜂饲养管理方面更为细致:在春季进行繁殖分蜂、对新蜂王进行有针对性的哺育扩大蜂群规模,在秋末哺育适龄蜂帮助蜂群越冬,平时也更注意防治病害,还要根据季节变化和外界蜜地交替,对蜂群进行仔细地检查等。在这些精细化管理措施下,蜂群不仅规模更大、产蜜量更高,也能降低天气、病害等不确定因素对蜂群的影响,蜂蜜的品质往往也会更好

春天,海波和爷爷正在查看今年蜂箱的情况 摄影/何海燕


也是在2012年,山水和合作伙伴开始与一些大熊猫保护区合作推广“熊猫蜂蜜”社区生计替代项目,鼓励大熊猫栖息地的周边社区进行中华蜜蜂生态养殖。通过生产高品质、生态友好的蜂蜜来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也能实现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朝阳村作为长青保护区周边的社区,也成为了项目的支持对象之一。项目一方面邀请养蜂专家对蜂农传授养蜂技术,另一方面也孵化了社会企业“山水伙伴”公司有针对性地进行收购、销售,打造“熊猫森林蜜”品牌。逐渐地更多老百姓加入到了养蜂的行列。

标准化蜂场建设-蜂箱标识 摄影/何海燕


如今养蜂已经是朝阳村村民重要的生计,全村已经形成了20多处蜂场,约2000箱蜂种,正常年份的蜂蜜年总产量能达到15000公斤。当地很多蜂农养殖中蜂都是“兼职”,他们只在春繁、分蜂、取蜜、秋繁、保暖等关键时期到蜂场管理,其余时间就到附近打工、种庄稼,即便如此,养蜂每年也能给村子带来70多万元的收入。

养蜂带来的是甜蜜和喜悦 摄影/何海燕


沿着朝阳村的主河道左溪河往上走,就可以来到彭海波的蜂场。他的蜂场背靠森林临近水源,是朝阳村目前最大的蜂场,大约有10多亩,280个蜂箱随着地势分布,错落有致。蜂场中山茱萸为主的灌木不仅在早春为蜜蜂提供食物,在夏季也能为蜂箱遮荫。蜂场外就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下游不远处则是村里的庄稼地。

初春时候彭海波的蜂场 摄影/何海燕


作为项目的一部分,长青保护区在朝阳村区域对中蜂采食的蜜源植物进行了观察监测,之后当地的蜂农也加入到日常的蜜源植物的记录行动中来。截止目前观察到中蜂访问的当地植物有60多种,其中包括金钱槭、五倍子和合欢等构成森林的主要乔木,野生猕猴桃藤、悬钩子、山樱桃等野生动物经常采食的野果灌木,当然也少不了小花黄堇、蒲公英、夏枯草等各色的野花,以及玉米、荞麦等农作物。和只挑选大量开花产蜜植物的意大利蜜蜂相比,土生土长的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高山植物,在采集过程中也为这些植物授粉帮助它们繁衍,对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蜜源植物中华猕猴桃、山茱萸、商陆、七叶树 摄影/何海燕


也正是在中蜂养殖过程中,村民们逐渐意识到了森林、环境的重要性。海波常说“有干净的水,有好的环境,才有好的蜜啊”,养蜂改变了村民对环境的认知,不再埋怨山大沟深限制了发展的机会,现在也会感谢幽闭的环境给养蜂带来了福报,这几年当地村民不仅主动改善了与保护区对立的关系,甚至主动参与到了森林的保护工作中。2017年在山水、山水伙伴公司、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支持下,由14位村民参与(其中大部分都是蜂农),成立了“朝阳村左溪河流域自然保护中心”,对朝阳村6525亩的森林和15公里的河道进行保护。而在今年,新伙伴娇兰的加入也让朝阳村有了更多的可能,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蜂场建设、自然教育等方式开展中蜂保护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在朝阳村,这片熊猫栖息地的守护者不仅有保护区、蜂农、当地村民,还有中华蜜蜂。我们希望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生态产品,不仅让这里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也能让在这里世代生活的村民们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END-


作者介绍

何海燕

大熊猫与森林保护团队成员,喜欢社区工作,对社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社区生计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


中蜂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

2020年,娇兰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在朝阳村开展“中蜂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针对意蜂入侵、中蜂养殖技术参差不齐、黑熊破坏蜂箱等问题,通过中蜂及其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标准化蜂场建设、养蜂技术培训、自然教育、蜜源补植等行动,来实现朝阳村社区经济收入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平衡,提高社会各界对中华蜜蜂保护、社区生计发展的关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


关于大熊猫守护者,你还可以了解: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