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冶专访 | 谢雨帆:建筑学子的未来人生“未定义”

不断前行的 风景园林网 2022-05-17

△ 谢雨帆



 01. 

参加园冶杯给本科学习交上答卷


“希望自己将来能为建筑贡献一份力量。”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谢雨帆同学,之前每年都会从网络上看到园冶杯的消息。今年,在导师的鼓励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园冶杯。因为之前参加过的竞赛并不多,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一等奖,让他非常高兴。


谢雨帆参赛的作品题目叫《“夹缝+”——混合声音的构筑物:鼓浪屿计划》,这也是他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他说,在这个课题上,老师和他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并且这一作品也是给他五年本科学习交上的一份“完美答卷”,所以它是投给园冶杯的最佳选择。



 02. 

为鼓浪屿上的声音造一座博物馆


《“夹缝+”》的设计对象是厦门鼓浪屿。谢雨帆说,对于他来说,鼓浪屿就是一场巨大的Live Set,一场“进行时”。无数的事物在岛上兴起又衰败,空间永不停息,正是无数的“正在发生”构成了鼓浪屿。他想,鼓浪屿的钢琴文化保护是否应该重新思考呢?同样,是否能为当下鼓浪屿上的声音建造一座博物馆,观者是否也能成为鼓浪屿的演奏者呢?


在这一作品的设计中,他尝试探讨听觉空间的混合机制,从游走鼓浪屿的个人感受出发,抽离了“夹缝”这一原型,以电子音乐LiveSet中“情境(Scene)”的架构来解构鼓浪屿上声音空间的组合方式,最终通过数字手段重构,生成混合声音的空间——“夹缝+”与“夹缝-”,从而产生被转化的感官体验。它既可以作为一种建筑而存在,也可以作为一种装置而存在,游离于鼓浪屿本体之外,观者可通过与它的直接互动,与鼓浪屿上的声音发生情感联系。


谢雨帆回忆参赛过程中,和工作室同学一起的学习生活最让人难忘,无论是师生外出调研,还是在一起讨论,都是很有趣的一段回忆。尤其是最后的制作和布展阶段,材料、展位、出图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反复协调,遇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比如作为作品核心的互动装置就出现过多次故障需要反复校准与修理,但最终自己凭着十二分的热情坚持了下来。而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周宇舫教授给了自己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概念的推进与阐释表达上,让自己受益颇多。



 03. 

希望每一次创造都能带来新价值


出于对声音艺术和媒体艺术的爱好,谢雨帆把这次的设计当作一个实现自己想法的契机。就最后产生的结果来看,它“算是对建筑边界的一次探索吧”。他说,在历史上有许多音乐家和建筑师对音乐和建筑进行过探索,自己非常希望在他们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大概是电子音乐的一些新兴概念为自己带来了新的视角,最终促成了这个作品的诞生。


谢雨帆说,自己一直是不断向外探索的人,所以虽然学建筑专业,也会持续地去了解其他领域的新知识并且不断吸收融合。对于未来,他的想法是“未定义”。在未来,他希望能在数字建造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上为建筑贡献一份力量,并希望每一次的创造都能带来新的观念与价值。他也希望已经举办十周年的园冶杯能吸纳更多优秀作品参赛,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在建筑中找到能够包容自己的那一片小天地,并且为之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听见。



参赛信息题目:“夹缝+”——混合声音的构筑物:鼓浪屿计划
作者:谢雨帆指导老师:王环宇、王文栋院校: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奖项:毕业设计奖建筑学类一等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