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动态更新与主动保护
朱玲在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论坛演讲
20世纪中叶,曾发生两种城市观之间的斗争,即雅各布斯与摩西的对决。摩西主张用拆迁的办法进行城市更新,而在雅各布斯代表的文化里,更希望的是保护城市社区,也更希望重视历史传承,尤其是社会活力方面。
摩西代表的是更高效、更高密度的更新,这两个结论是经过城市变更50年的一系列激烈冲突中得出的,带给了纽约城市两方面并存的结果,这样才有了更高效的城市,并且也使得城市更具有活力。
保护与更新研究进程
改革开放初期是以整体保护为目标的制度建立阶段,主要关注城市性质与规划结构。
1994年至2008年间,是名城保护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也是旧城更新为背景的实践探索阶段。此阶段主要关注4个方面:其一,旧城改造中有机更新的探讨。以吴良镛为代表,探索了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的街区改造方式;其二,历史环境中城市设计的探索。其三,旅游开发中城市形象的解读。其四是编制要求下保护规划的研究。
2008年之后,进入以新旧共生为导向的理论发展阶段。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的初衷几乎“全线失守”。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现代城市空间中以整体概念重构名城价值,实现新旧共生。其一是文化地景系统规划的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凝练了人地关系中历史城市营建与发展的思想。其二是历史文化聚落概念的提出。其三是思维城市理论的提出。引入时间维度,分析了城市空间中新旧要素的逻辑关系和共存形式。
保护与更新策略演进、动态发展
“历史之径”为城市文脉的重新建构提供了路径。以建构为导向的保护方式,可实现城市文 脉在时间、空间、事件、精神层面的有机 关联。如何进行城市缝合,将历史街区与周边地段进行关联 发展,实现文化遗产的社区化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保 护与利用层面的公众参与,成为业界的共同话题。
在历史演变过程当中,对很多的方法和策略做了一些转变,这个转变包括了对文化单一线性的一些理解。其中更多的是从政策转型到激活社区活力,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更关注的是如何去激活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多元化的一些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探索。在社会治理方面也需要更全面更完整的体系。
现在已经到了保护更新的态势,从内容上已经从单一变成了多元复合,从过程中也从被动变为了主动,从封闭变成了开放。对成果的需求上,原来是终端型,也就是以一个目标作为保护目的,修缮好了就是这样的结果,现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来还要有发展空间,未来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演进。
保护与更新方法、不同时期的更新案例
农村现在提出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概念,只要在城市里面的更新,也是对生产、生活、生态几个层面都要共同去关注。成功方法上也会有很多的转变,其实很多是思维的转变,带动的方法和转变。
几个特别典型的案例,奈良就是做到全面保护的案例。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同样面临修复原状的状态。
像塞维利亚的市民广场,虽然是个尺度与形式与古城都有强烈冲突的对比的建筑,但是我到现场时发现一点违和感都没有,会觉得这个特别的建筑跟古城融合得非常好,因为它带给了人们非常好的生活场景。这是一个挺重要的市民广场,欧洲的古城多是以市民公共活动为核心的城市空间,所以让它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当这个建筑关注了社会人文生活这些实质,它的形式也就可以多元化,这个项目也是城市更新很好的案例。
以巴黎或者是法国里尔的一个建筑为代表,巴黎圣母院着火之后有一系列的更新或者修复方案,这些修复方案也是对新旧结合方法最好的诠释,是在更新的理念上又进一步,更好的交融,是多方位传承文化的渠道。
新一轮城市更新与需求判断
城市更新一直都在做,新一轮城市更关注的点是什么,是需要去了解的。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面对不合适的街区去改造什么?其实更该关注城市管理水平,还有整个城市活力,以及居住和办公的宜居环境等等。住建部的城市中心专家组提出了一些理念。
辽宁省作为城市更新的示范省,提出了全方位城市建设的理念,在城市层面社区层面都有不同的目标和原则。
在参与的一些项目中,沈阳的皇城更新颇具代表性,皇城对于沈阳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张名片,一直以来它仅仅是个形式上的名片和城市的结构里面的一部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在城市的更新中,要充分考虑到历史友好、人群友好、步行友好,经济友好四个要素。
所以新一轮的城市更新,除了提出一些规划层面的要求,还包括细节的设计,比如街区主要的南北通路,在设计当中更关注是里面怎么去用道路把城市活力给做起来,把整个城市的运营结构做的更佳合理。
从出行方式上,经过分析研究,除了两个地铁站和一些公交车站,还要考虑慢行街区和慢行网络,在里边要梳理出很多老的胡同,包括对老时光的一些回忆体验,包括对衣食住行全方位的考量,这些慢行系统和整个交通系统的交融会带来更好的城市活力和治理结构。
依据这一理论,对城市的道路断面进行一些改造。会用一些文化符号去传承或者说去承载城市内容,所以要先研究文化的内容,后研究如何落地。现在的研究会先从整个结构层面去研究,然后再把城市符号作为形式的外在表现。
第二个项目是沈阳沈海热电厂及东贸库历史街区,与沈阳其他的街区相比,完全没有绿色,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痕迹,对于城市痕迹文化的保留尤为重要,所以该区域的更新需要注入大量的绿色基底。
对于城市或者对于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希望有传承,因为涉及到城市的工业部分和整个城市的搬迁。留住这些记忆,还能够保持原来的活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简单形态上的保留。
所以从工业历史遗产出发,增加了居民健康生活单元,也结合了社区文化单元形成三位一体,或者说纽带式的组合在一起,保护发展的目标把生态作为基本的单元诉求,然后加上了文化保护层级,再一直提高到健康医疗模块,整个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单元界面,这就是更深化的层级。
热电厂的基座,热电厂的位置一定是整体搬迁。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符号,可以用它为基础做成公园的一部分,把它作为活动场景,更多地把这些内容做到一种延续,就形成了一些现代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的形式呈现。
保护的两栋建筑中间是新加建的建筑,地面也用延续了一些色彩的距离体现,包括像 Logo都与原有的建筑材料和形式有语言互动。
最后再回到雅各布斯和摩西的对决。新一轮的城市更新虽然带给我们更多的挑战,但目标其实是多样化、以人为本并且高效和高密度的。他们之间的一场对决,带来了许多的启示,我们需要在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上寻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END——
回顾论坛精彩演讲,请点击“视频直播”(☜点击蓝色字体观看回放)
张建庭:风景优美 生态良好 历史深厚——以修复杭州新西湖为例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88364851
010-88366270
邮箱:editor@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