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规划设计如何助力?
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五个具体路径: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乃至产业振兴,都与人居环境有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认为,《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的促进对象,不仅涉及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还包括特色农业、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涵盖的不仅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还包括了农村社会生活和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文明风貌改善等。
红色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上所有情况都表明,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重要内容,乡村规划设计将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需要城乡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城乡关系的处理也经历了从城乡兼顾、统筹城乡,再到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乡融合是未来城乡关系发展的根本性出路。城乡协调、融合发展,也被写在了今年的一号文件中。
乡村振兴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如何进行城乡协调发展?不少专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比如,在今年3月举办的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吕斌教授提出,实现碳中和,需要构建人类活动圈与自然生态圈协同的可持续社会生态共生系统,自然生态空间与城市建成空间之间的距离必须短缩,田园城市、公园城市,或结构性的城市绿化、城市农园等都是可选择的空间协同模式。农村可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通过城市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城市与农村有机地联系成一体。(扩展阅读:北京大学吕斌:面向实现碳中和的都市圈城乡连携生态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都要把乡村建得与城市一样。正如何镜堂院士所提出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不要搞成城市化,其建设改造要体现与大自然融合、当地风土人情特色,走一条与当地生产生活和大自然密切结合的道路。
中国传统乡村智慧有待发掘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产业的再造、生活的再造、生态的再造和服务的再造,对历史和现实进行重塑、优化和提升。这其中,就涉及对传统乡村智慧的发掘。
传统乡村是历史传承与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很多都保存了某一段历史时期的建筑、环境风貌,具有浓郁、淳朴的民间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明对大量内蒙古村落进行调研和分析,就发现它们与当地的“三生空间”相适应,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扩展阅读:内蒙古传统村落分类及特征研究)
传统村落的空间处理与本土建筑,也凝聚着古人的深厚智慧。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史文正研究了山西榆社县的两个村庄,发现两村在选址上体现了“藏风聚气”的传统自然观,利用自然地形而建的古楼院古朴典雅,雕饰精美,文化深厚,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审美观。(扩展阅读:史文正:基于生态适应性的传统村落宜居策略研究)
山西榆社县传统村落下赤峪村
传统村落中也蕴含着不少生产智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胡希军提出,传统村落的一切表象都是在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智慧的体现。如湖南侗族传统村落芋头村,为了平衡建设用地与生产用地需求,形成“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的智慧;为解决室外空间不足,形成独特的两种类型吊脚楼群;受限于环境资源,发展出“稻鸭鱼共生”生产模式。(扩展阅读:胡希军:中国传统村落生产智慧,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输出)
湖南侗族传统村落芋头村的梯田
《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鼓励农村住房设计体现地域、民族和乡土特色。很显然,这都有利于在乡村规划设计中对传统乡村智慧的发掘。
以规划设计重塑乡村精神
习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今年2月,两办印发意见,明确支持熟悉乡村的首席规划师、乡村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及团队参与村庄规划设计、特色景观制作、人文风貌引导,提高设计建设水平,塑造乡村特色风貌。近年来,全国很多高校专家和知名设计师,都投身参与乡村规划设计,并积累了许多经验。
乡村设计,首先要对传统乡村进行保护和改造,使其变得更加生态宜居。史文正为榆社县传统村落编制的生态宜居建设策略,就包括整体格局保护、历史建筑保护改造、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等方面。比如,对村落整体格局、路网、建筑布局、周边山水环境进行保护,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同时对其内部功能进行优化提升。
山西榆社县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保护改造效果图
在NEXT建筑事务所董事合伙人、总经理蒋晓飞看来,做好传统村落的切实保护和发展,可从空间重构和价值重塑两方面着手。如在江西金溪县大坊村,设计团队在村庄中心建了一个有独特树冠造型的公共大厅,并配备一个开放广场。通过营造徘徊塔展示了村落的新精神,一种乡愁精神。(扩展阅读:蒋晓飞:传统村落空间重构及价值重塑)
江西金溪县大坊村的空间重构
需要注意的是,乡村设计不能完全依靠外来输入,而应激发村民持续创造的内生动力。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徐坚认为,设计来自村民的自发参与,才能让乡村的建设更具中国特色。(扩展阅读:基于三态合一的高原山地乡村振兴途径)
乡村设计不能完全依靠外来输入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把学生带到浙江农村,用当地竹材与当地村民共同建造鸭寮,在与当地村民的共同实践中,影响和鼓励自发的建设与更新改造,让设计成为一种“唤醒乡村的力量”,使其在自身的根脉中获得新生。设计师与村民共同进行乡村设计,还能再造乡村公共空间体系,复兴公共生活和乡村精神。
东南大学学生与浙江临安村民共建鸭寮
——END——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88364851
010-88366270
邮箱:editor@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