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脉动|宝龙美术馆亮眼藏品大赏
11月19日,宝龙美术馆“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面向公众开放。一百五十余件来自全球各个地区的作品,从齐白石于1931年前后创作的 《咫尺天涯-山水册》,到2020年KAWS创作的《峰回路转》,期间跨度近百年,用艺术展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现代化之路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共振的历史,也是自美术馆建馆四周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收藏展。
宝龙美术馆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现场图
宝龙美术馆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现场图
宝龙美术馆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现场图
宝龙美术馆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现场图
宝龙美术馆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现场图
More
展览以六个展览单元展开,分别是:“内在的现代”、“普遍的世界”、“流动的形象”、“时间的涡流”、“范式与时势”、“自性与共情”,以跨越百年的收藏为作为立馆之本的宝龙美术馆,从个人收藏-企业收藏-美术馆逐步递进,在这次展览中每一单元都有不少亮点藏品,在逾6000平米的空间中,呈现出史诗般恢弘的时代与艺术发展进程。
7号厅
内在的现代: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
7号厅展览现场
左:丁乙 十示2017-8
右: 薛松 与蒙德里安对话 No.6
展览从颜文樑的《南湖旭日》开启一个漫长庞大的画卷。颜文樑是中国第一代油画开拓者,也是最早留学法国和从事现代美术教育的艺术家,作品对于革命年代的隐喻呼应了对面蔡国强的长幅作品《没有我们的外滩》,两件作品彼此印证着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变化。
随即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艺术的实践,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下审美意识的体现。作品的对抗性减弱,包容性增强,这也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之中,改造现实与改造自我的精神力量。
这一单元有:蔡国强、颜文樑、庞均、田学森、丁乙、薛松、黄宇兴。
9号厅
普遍的世界:全景化视角下的当代艺术
“普遍的世界”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景化上帝视角,置身于这个1000多平米宽阔的展厅,仿佛置身于欧洲的某个广场,你可以环视,也可以直接移步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前近距离观看。这个展厅关注于全球化的辩证形象,是一个将精微殊相与宏观全景合二为一的世界。
展览现场
平子雄一 礼物02
策展人孙冬冬介绍说,这种“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如同当下网络世界的链接与交流方式,这是我们所生活的当下,不同文化与背景身份在此交融,比如:周春芽的《艳阳天》中明艳的花朵与草间弥生暗红的波点相对而立,而草间弥生又与达米安·赫斯特的蝴蝶标本作品《血漪蛱蝶 》遥相对望,生命与死亡的张力在不同的时间维度进行的叙事在这个空间中展开。
空间设计师梁琛将其比喻为斑斓的万花筒,观众可以站在视觉的中心观看每一朵花,也可以走进每一朵花里。
在这个单元,你可以看到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周春芽、帕特·斯蒂尔(Pat Steir)、Haroshi、乔尔·梅斯勒(Joel Mesler)、巴里·麦吉(Barry McGee)、 平子雄一(Yuichi Hirako)、KAWS、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等艺术家的作品。
8号厅
流动的形象:“人”在文化中的变形
8号厅展览现场
KYNE 无题
这个展厅的空间结构是上一个空间的复形,“人的形象”被凸显出来。“流动”具有多重深意:人的流动、资本的流动、艺术作为艺术品所代表的物品的流动、以及个人身份的流动、构成了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从沉静的睡佛,到日本KYNE塑造出的极简主义年轻女孩的面孔,被艺术家塑造出的身份迥异的个体,使得不同生命经验的人面对这些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左:安东尼·格姆雷 转
右:乔治·康多 给临床正常者的处方
擅长探索人体与空间的安东尼·格姆雷的雕塑《转》作为这个展览空间的串联,模块化的人身形象与乔治·康多描绘人类精神状态的绘画《给临床正常者的处方》形成线条上的呼应和对话关系,是人类群体多样性的写照。
左:村上隆 历经磨难方成佛
右:黄胄、谢稚柳等 驱邪纳福
村上隆《历经磨难方成佛》,将传统形象在当代绘画中呈现,与之呼应的是豹头彪面的钟馗,艺术家总能给予形象新的生命力,使之从历史的废墟中死亡到复活。
左:季鑫 湖畔
左:清晨 郭玉娇
全球化背景之下,全球性力量不仅加速货币与商品的流动,也在加速人力资源的流动与游牧,与之对应的,包括人文景观在内的“空间生产”的背后都显露了资本与市场的扩张以及渗透。对于形象的概念而言,这一单元所指涉的“人的形象”是其中的一个子集。形象所具有的某种能动性,原本以为成为化石的形象,在新的语境下被重新复活,这种形象的闪回,提示了当下与传统之间仍旧存在着生命的张力。
在这个单元你可以看到:维森特·曼纳萨拉(Vicente Manansala)、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乔治·康多(George Condo)、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松山智一(Tomokazu Matsuyama)等艺术家的作品。
1号厅
时间的涡流:公共记忆的长廊
六角彩子 魔术之手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样本空间,不同的时代风气与公共记忆、中外古今的绘画作品在此汇集,使得绘画超越了文化与时空的局限:从林风眠到张晓刚,从常玉到奈良美智,每一位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品置于龙美术馆"书藏楼“的旋转长廊,这种打破了时间线、跳跃的布展方式,是对观看者艺术感受力的提示,你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观看作品,作品的独特魅力绝不仅依靠对美术史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当你面对这件作品,你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更为纯粹的部分。
这一单元有常玉、藤田嗣治(Tsuguharu Foujita)、林风眠、丰子恺、谢稚柳、陆俨少、张晓刚、刘野等艺术家的作品。
2号厅
自性与共情: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自性与共情”是本次展览以中国画为主体的另一个单元,同“范式与时势”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上的叙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交汇,也在于诗情画意之间的契合。“自性”展现的是一种文化认同,是一种升华在生命世界中的超越时空的生命共情机制,是一种宇宙观照而生成出的生命意志。既可以推演出中国传统“推己及人”的伦理价值,也可以表现为个体在人间偶得的感喟。
这一单元呈现了包含关良、吴冠中、黄胄、刘旦宅、黄永玉、范曾、徐累等艺术家的作品。
3号厅
范式与时势
“山水画”在中国画传统中是最高级的绘画体裁,明代董其昌之后,文人画被视为山水画的正宗。其后,山水画实践转向为一种文人化的笔墨形式的内部构建,这个单元呈现出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时代要求下山水画呈现出的范式变化,也是中国山水磅礴灵动且富有诗意的极致体现,可以看到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等画家的作品。
当中国美术的现代化成为时代命题之后,山水画的实践出现了明显的范式变化,体现在专业形象的重新被强调、画面更多呈现出民间的生活趣味与情调,新中国成立后,山水画走向新的集体性。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山水画的实践呈现出开放多元的局面,在中国的艺术进程中,山水画是我们思考与研究时代风气变化与视觉系统变迁的重要参照,成为我们回望与清点、重载的传统。
在展厅的一处,韦恩·弟伯、陈佩秋、大卫·霍克尼的三组作品并置,这三位出生自上世界二、三十年代的中西方艺术家,穿过历史的烟尘,与2021年的中国观众进行着对话。
总策展人张子康表示:“从六大线索回溯宝龙美术馆的收藏谱系,不难发现其总体特征,其本土行动和全球视野使宝龙美术馆成为中国现代民营美术馆的一个样本,收藏是对于艺术和历史的致敬,更是饱含美术馆对于文明的敬畏,尤其也体现出美术馆对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文化野心。”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是一次对美术馆空间组织方式的重新定义。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馆展览,展览通过对空间形态意象性的构建与传递,将历史语境、文化环境与生命情境等多重叙事,内在于观众的观展体验之中。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展期:2021年11月19日-2022年5月18日
地点:宝龙美术馆(上海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
总策展人:张子康
总策划:许华琳
策展人:孙冬冬
空间设计:梁琛
关于策展人:
总策展人张子康: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杂志主编。1996年至今,主持策划、编辑出版各类文学、艺术图书千余册,多次荣获国家级图书奖项。
策展人孙冬冬:当代艺术策展人、评论家与撰稿人,“华宇青年奖”理事会理事,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写作与展览策划,主要关注“后奥运时代”中国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系统构建等相关议题。
关于展览设计:
空间设计梁琛:建筑师,艺术家。1987年生于辽宁丹东,2011年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获建筑学学士。2011—2015年工作于直向建筑,任理事;作为项目建筑师完成阿那亚三联海边图书馆(“孤独图书馆”)等项目;2017年开始独立建筑与艺术实践,成立工作室:阿莱夫时空研究所;建筑代表作品:众方纪,索卡艺术中心等;曾在A4美术馆,外交公寓12号举办个展;曾在上海OCAT策划展览《空间规训》。
end
99好物推荐
往期精彩 /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