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虹:疫情与新科技是否会导致艺术史的“转折”?

王姝 99艺术网 2022-09-20






编者BRIEF DESCRIPTION

2021年6月17日,艺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在宋庄美术馆举办了大学教材《中国当代艺术史 1978-2018》的新书发布会。发布会现场,鲁虹讲到了一句话:“艺术史家和批评家关注的是转折而非延续”。

 

从2021到2022,无论是个人写作和研究,还是“合美术馆”的展览项目,鲁虹用他所做的工作向我们解读“转折”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概念与表现的同时,也在新世纪的语境中提出创作、策展、写作的新方向与方法论。

 

反刍历史的同时面对当下与未来现实。岁末年初,99艺术网专访鲁虹,请他谈谈他在2021年的工作,以及2022年的写作与策展方向。





99艺术网:2021年您做了哪些项目和工作?


鲁虹:整体来看,我在2021年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个人所做的项目;二是为“合美术馆”所做的项目。


个人项目首先是我写的一本大学教材《中国当代艺术史 1978-2018》于去年6月在宋庄美术馆举办了发布式。这本书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再版九版之后,又加写了十年,即加入了2008-2018年这十年的内容。



宋庄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史 1978-2018》新书发布会海报,2021



与此同时,我还在宋庄美术馆做了一个有关个人的艺术档案展,这个展览10月又移到了武汉美术馆展出,但内容略有所调整。需要说明的是,我于2019年在广州美院美术馆举办的那个展只是展出了我从2014年到2019年的艺术档案,而这次展览囊括的则是从我考入大学的1978年至今留存的所有文献档案。其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写作;二是策展;三是我多年来进行学术研究的相关背景。










“半路出家 鲁虹艺术档案展1978-2020” 现场  More



另外,我在悦美术馆策划了名为“水墨再定义”的展览,此展通过方力钧、刘庆和等七位艺术家的新作,着重强调了中国当代艺术究竟应该如何对传统水墨进行再转换的问题。


而在为“合美术馆”所做的公共项目中,根据既定的学术定位,在2021年,我们做了一系列重要的展览,包括“理想国——焦兴涛作品展”、“李邦耀:‘物’的研究1990-2020”、“缪晓春2021:Art Pre Ai”、“伸长你的眼睛穿过我——费俊作品(2013-2021)”等展览。后两个展览都是强调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在专业领域和社会公众中都受到了比较强烈的反响。此外,“合美术馆”在2021年还推出了两个文献展:一是“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另一个文献展是“798——朱岩摄影作品展”,目前,这二个展览正在展出。



合美术馆展览海报

图片来源:合美术馆


99艺术网:是什么原因和思考让“合美术馆”推出像艺术家费俊、缪晓春的这类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展览?


鲁虹: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现象其实一直都存在于艺术创作中。应该说,到了新世纪以后,最重要创作现象就是新的科技手段,包括数码技术等对艺术创作的介入,它们使得在过去看来很前卫的影像与摄影作品反而变得有点传统了。我注意到,有艺术家在尝试借此机会把艺术创作推向一个新的方向,即不仅仅是用新媒体来延续传统的创作方法,而是开出辟新的领域和新的表现形式。在这方面,缪晓春和费俊都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也为在当代艺术向前发展开拓出了更多的空间和思路。


合美术馆展览海报

图片来源:合美术馆


99艺术网:2021年,最大收获是什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鲁虹:所谓收获在上面已经谈过,就不重复了。我现正在思考2022年的工作与规划:一方面是“合美术馆”的展览与学术工作如何向前推进;另一方面是我自己的研究工作下一步该怎么做。


“2021·第15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于2021年11月召开,本届年会针对去年已经出版的四部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出版物——其分别是高名潞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吕澎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周彦的《A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1949 to Present》(1949年迄今的当代中国艺术史),以及我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进行了研讨,这对我很有启发。我的思考主要是:第一、2019年疫情爆发导致了文化情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二、新科技的出现使艺术发展走向有了巨大变化。那么,这二个现象结合起来,又会使艺术创作产生哪些新的变化呢?与此相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应该用什么样的视角和方法去关注艺术家的创作?如何进行批评与艺术史的写作?还有如何策划相关展览等等。

99艺术网:2022年,新的计划或方向?


鲁虹:从“合美术馆”的展览角度来说,我们会继续发掘与呈现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并在形式和语言上有所开拓的艺术家,用以展示他们的创作和工作方法,而且更多会偏向那些正在解决有意义新问题的年轻艺术家。


就我个人写作而言,因为“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1978-2020”之画册对我这些年的工作有一个概括性的脉络呈现,所以我想根据这一基础,从中选出几本书、几个展览,还有相关工作背景,进行更深入的写作和研究;同时我也想借此探索一种写作方法,即把相关著书和策展的过程及思考过程用一种较轻松的方式写出来,以与大家分享。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1978-2020》封面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1978-2020》内页



今年我有一本将要出版的书,即《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9》。在这本书中,我运用了一个核心的概念——“再中国化”。我认为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新世纪以来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以前,中国的艺术家学习西方比较多,那么在当下,艺术家如何结合自己的感受,以及中国自身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与现实进行创作?这当中又呈现出了哪些特点和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与研究!为此,我将会撰写一些文章或策划一些展览来进一步加以探讨。

《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9》 样书


99艺术网:对2021年中国当代艺术界的整体看法?


鲁虹:2021年虽然仍受疫情影响,但还是举办了包括成都双年展在内的很多重大展览,相对来说,一些优秀的个展给了我更深的印象;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型艺术博览会的举办也反映了艺术市场的良好发展,相信在2022年,中国当代艺术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end




99好物推荐


往期精彩 / REVIEW

  1. 一展看全当代艺术大咖杰作,2021成都双年展版块精选(下)

  2. 新年献词 | 艺术,感谢你古板的执着

  3. 刘野:“消失”在梅纳尔的光韵中

  4. 硬件提升的第二届广州当代艺博会落幕了,展商的反馈如何

  5. 101岁的韦恩·蒂珀去世了,他为何大半辈子都在画蛋糕?

  6. 中贸圣佳2021秋拍启幕,现当代板块有哪些亮点?

  7. 融汇古今中外 上海明轩2021年秋拍“一间屋”即将隆重登场

  8. 第二届广州当代艺博会:南方艺术生态的打开方式

  9. 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

  10. 2021成都双年展|“艺术创新与城市创新”学术交流会,探讨艺术与城市共融新形态

  11. 盐田千春:柔软的棉线绷直后就有了力量

  12. 范勃:对身体、生命和精神的思考一贯存在于我的创作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