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原:“神语”中的生命能量与自然剧场
2022年1月22日,艺术家古原的最新个展《神语》在北京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殷双喜担任学术主持,夏可君任策展人。本次展出的诸多作品充分体现出古原创作的驳杂多样,包括版画、油画等大型绘画作品,水彩纸和宣纸上的涂鸦作品,以及大型空间装置、数码印刷与视频等不同媒介的作品,让整个展场形成一个巨大的生命能量场,不同媒材与形式的作品宛若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精灵,在古原充满活力的总体化剧场中翩翩起舞。同时,也在召唤我们成为古原艺术剧场中的精灵。
古原是一个不喜欢重复自己的人,他的个人创作脉络一直在“求变”中不断地发展与演化。同时,古原的创作之变,又不仅只是不同绘画风格和样式的转变,而且是不同媒介、不同艺术类型的穿越。正如古原自己所说:"在逃避主流中找到感觉,在边缘路线上追求突破"。他是那种天生就有剧场性的人,能调动各方社会资源一一艺术的、非艺术的、与艺术有关无关的各种人和事,来推动自我艺术创造力的发生。古原并不单纯将局限在某个固定的身份与状态之中,而是从埋头创作到开拓市场、从组织活动到建立机构,均有所作为,也正是这种多时空的穿越与游走,让古原获得了一种罕见的开放性与包容度,这也恰好对应了中国“混杂现代性”的历史经验。
正如策展人夏可君先生所说:“古原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在广州南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主要从重彩人物中发现色彩的造型表现力,其中已经吸纳了民间的要素;去往美国后,则是对抽象表现及其材质的挖掘有了更为直接的体会,对于涂鸦的喜爱也强化了他那出生于北方的生命血气;而最近几年在上海从事美术馆管理的经历,对于声光电的把控得心应手;但古原并没有被技术彻底迷惑,又在云南丽江的雪山边上生活,对于纳西族的图腾符号心醉神迷,同时,还不时在古都西安旅居创作,对于西部文化的高亢酷烈深有体会。”
在本次《神语》个展中展出的很多作品,其主题和原始灵感都来源于纳西文化。古原对纳西文化情有独钟,他曾很长时间呆在云南,并在雪山脚下的丽江工作室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纳西民族的习俗、传说、文字、图像和各种图腾符号、文化符号,对古原影响至深。古原说:“我之前用很长时间在丽江地区,对东巴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学习,并跟当地的东巴学者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这次展览与我之前在上海做的大型个展《盲盒里的重置》,在学术思考和作品呈现上都不太一样。”
古原从纳西族的神话与图腾出发,将始终贯穿于中国边陲的原始文化血脉,融入到艺术的当代性表达之中。并将原始的根源性想象力,置入到自我强烈的生命体验中,让具有淳朴自然含义的原始野性,成为推进自我艺术耕耘的深层动力之一。或许对于古原来说,最近几年在云南的生活与采风,让他在纳西与东巴文化中发现自己的雪山之神,这原初的生命灵根种子源于自然,再经由艺术家的创造之手,逐渐变成一种吸纳不同元素的、综合的混沌体,并在过去与当代的不断彼此穿越间,构建起一种属于古原自身的、独特的图像模式与观念生长逻辑。
古原说:“纳西文化最令我着迷的部分是他们的文字。纳西族的文字并不是一种固定僵化的表意套路,而是一种偏向涂鸦性质的自由书写。这种散点式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字书写方式,让纳西的文字可以更自由地表达你的心灵,与不同的人、和大自然等进行顺畅的沟通,这种无边界的积极状态,也让纳西的文字极具国际性。”在古原的最新创作中,他经常将各种纳西族的符号以涂鸦的方式相互交错,却并不会局限在某一种固定的形态与原始符号上,而是将各种可用的方式与形象,如装置、数字化表达和太空时代的复杂密码等等,统统融汇在一起,并让彼此在自由的涂写间,相互交错,在作品中构成一个个极具量感的能量场,或一个拥有无限种解读可能性的神秘世界。
在本次《神语》展览中,还特别展出了一件名为《神柱》的大型装置作品,作品柱身直径2米,高约6米,古原和嘉宾们在开幕式上集体引爆了神柱,从神柱上喷洒出的大量花瓣,让展览现场变成一个巨大的自然能量场,而飘然落下的鲜艳花瓣也化解了雪后浓浓的含义,为年末的京城艺术圈带来一股温暖的春意。
《神柱》的原始灵感来源于纳西神柱,纳西人崇尚自然,他们的祭天仪式,实际上是将天地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让自我的灵魂与天地融为一体,并在敬重和爱护自然的基础上,用图腾的形式与天地去进行平等的对话。古原说:“这件作品中的基础形象元素来源于纳西文化中的图腾,通过神柱表达一种与天进行对话的和谐理念。同时,这件空间装置作品,也是一个将纳西文化与当代艺术进行融合和延展的观念性作品。”
而对于古原,在现场引爆的纸烟花只是作品外在的呈现形式之一,通过“神语”,艺术家真正想通过作品引爆的却是一个真实且充盈的、生命能量的场域,在这个类似剧场的场域之中,艺术家的个体意志已经与纳西族的精灵融为一体,并在与当代艺术彼此交融的舞蹈跳跃中,变形并再生出一种直至生命内核的奋发且张扬的原始气质来。
最后,在现场展出的巨幅纳西手工绣与绘画结合的作品《虎旗》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古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达着对于即将到来的壬寅年饱含温度感的祝福与期待。
在疫情依然没有散去的当下,古原的“神语”,正在用纳西文化中独特且包容的自然观,呼唤着人们对于自然的珍视和对于自我生命的深刻审视。正如古原所说:“纳西文化对于天地自然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在他们的观念中,人与大自然是平等且相互馈赠的关系,纳西人不会去伤害一草一木,因为他们认为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疫情改变很多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认真思考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并学会尊重自然,而我想通过纳西文化的元素与当代艺术的结合,去重塑人与自然间的亲善关系,让观众意识到应该去和自然沟通,共建和谐的自然家园。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唤醒我们生命中那些虎虎有生气的元素,让人性去倾听神语的祝福,并激发出更多人内心中的灵感与善念。”
殷双喜
古原在中国艺术界中比较另类,他不是纯粹的学院派艺术家,他拥有极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他像一个麦田守望者、一个召唤者,搭建起我们与祖先对话的精神桥梁。
神话系统往往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源。在古原的“神语”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少数民族材料和文化符号的运用,比如花布、剪纸,还有狮子、青龙、大鸟等神兽图像……这些元素背后都有着一套丰富的文化系统。
古原以艺术家的视角与方法,用图像、色彩和符号来传达他对神话的感悟与认知;并以艺术创作为媒介,唤起今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远古文化的感悟。
王春辰
古原是个敢于大胆打破艺术边界和陈旧僵化的形式的艺术家。
在古原的作品,尤其是绘画作品中,虽然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些具象的动物、神兽,但他却打破了一般绘画的具象方式,反而以杂乱、凌乱的形式和构图来呈现。
古原的艺术语言非常具有张力,也没有拘于一种材料和形式。在艺术史中,比起对那些一直占据我们视野的艺术家的研究,挖掘的工作有时候更难,但也更重要。对古原艺术的认识也能说明这一点。
贾方舟
古原的艺术会把我们引到一个与学院艺术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他的艺术主要来源于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原始文化的力量给了他巨大的影响,所以在他的艺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原始宏大的生命力和爆发力,这也让他的艺术具有非常夸张和强烈的观感。
王飞跃
古原的身份是多重的。他既是一位当代艺术家,也是一位策展人。他对于艺术的认知、理解,以及作品都与很多艺术家不同。“神语”是悦美术馆2022年的第一个展览,也是悦美术馆中很少出现的如此大体量和艺术家个人语言如此强烈的展览。
陈孝信
古原使用的这些元素:卡通雕塑,或者木刻,或者油画、水墨画等,以及各种神灵、怪兽、祖宗,都是这个剧场里的各种“角色”。角色与角色之间有故事、有冲突、有高潮、有余韵、有回响。整体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这种剧场感的体验。从头到尾,整整一部精彩的大戏!加上艺术家所赋予的一些修辞手段,诸如:杂揉、重彩、影像、时装元素、装置、时空交错等,营建了一种后现代艺术的狂欢效果,把“剧场感”的体验推向了一个极致。
顾振清
在古原作品的符号结构之中,既有动物神的模因,比如白虎、青龙、雪山狮子、葛鲁达大鹏鸟;也有神话图腾的模因,比如自然神和一些虚拟的神。既有图形化符号原型的分析和解码,又有文字化符号谱系的挪用和解域。这所有视觉资源,都在古原作品中被反复拼贴、叠加、转换甚至凝缩在不同的视觉幻象里面,构成激动人心的视觉冲击能量。
以上嘉宾观点内容根据现场采访整理而成
end
99好物推荐
往期精彩 /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