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嘉德:推出现当代艺术特色精品专场,提振春拍市场信心

Alien 99艺术网 2022-09-20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拍卖行业经历了春季的暂停期。但短暂的等待,却是为了与更多惊喜的相遇。就在几天前(6月12日-13日),中国嘉德推出2022年现当代春拍特别策划展——“5+5+5:中国当代艺术特展”和“余霞成绮|繁星丽天——20世纪现代艺术大师笔下的花花世界”,并宣布2022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22日拉开序幕,6月26日举槌拍卖,率先吹响了内地春拍的集结号。


作为国内拍卖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嘉德常被誉为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具有真实反映市场的能力。如在去年底圆满收官的中国嘉德2021秋拍中,共有43个主题专场,7500余件艺术品,总成交28.93亿元,诞生3件过亿元,36件超千万元成交,6个专场荣获白手套,15项拍品成交纪录;其中中国嘉德在内地市场首推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更成为了2021秋拍季中最受瞩目的一个白手套专场,共斩获成交总额 239,775,000 人民币的佳绩。


通过此前稳健且优秀的市场表现,我们也能够明晰地感受到:中国嘉德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择精品,重学术”的专业路线,已成为推动高端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准则之一;同时,在把握清晰且深入的学术脉络的基础上,延展出不同专场的结构划分和拍品的序列化呈现等,也成为了中国嘉德布局二级市场的重要且独特的方式之一。


而通过此前在特别策划展中呈现的诸多艺术精品,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延续以学术引领和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中国嘉德也在即将举槌的2022年春拍中,稳中有进地调整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版块的布局方式,进一步细化并强调出不同专场的结构与特色,并将为高端的藏家群体带来一次诚意满满的春拍精品盛宴。


如在“5+5+5”中,用3个不同单元涵盖了“老、中、青”艺术家,并以清晰的文脉关系,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而在回溯20世纪早期的现代艺术经典时,中国嘉德则采用了见微知著的专场思路,通过研究与甄选现代艺术中独具特点的视觉符号,以“花”为主题,有序地呈现出不同大师对于相同主题的多样化演绎……


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即将现身在中国嘉德2022春拍中的17件经典艺术作品吧!



Lot 1735

冷军《文物—新产品设计》

97×127cm 布面 油画 1993


《文物—新产品设计》是冷军最富盛名的系列作品之一,艺术家以极端写实的极致功力,将其艺术观念巧妙叠加在一个被处理为“文物状”的、尘封于泥土中的废弃发动机之上,直抒胸臆式的展示了自身对历史、对时代的深刻反思,赋予了观者在精神层面的强烈张力。此作的问世成为冷军批判现实的开端,也成为其进入中国艺术史大家之列的序章,堪称艺术家早期油画创作毋庸置疑的典范力作。


Lot 1734

王广义《黑色理性》

148×198cm 布面 油画 1987


王广义的《黑色理性》借鉴了抽象艺术的造型观念与构成方式,通过对具象造型的提炼和抽象,以隐喻的手法将其主张的艺术理念:创造、秩序、终极本质视觉化,使其变成可以通过记忆唤起的心理图像。是王广义艺术生涯承前启后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件里程碑之作。


Lot 1732

方力钧《系列二 ( 之四 )》

200×200cm 布面 油画 1992


方力钧的《系列二(之四)》是中国后八九艺术的名篇,也是令艺术家日后享誉国际画坛的名作。此作曾于1993年受邀参加了栗宪庭、张颂仁策划的香港“中国后八九艺术展”,并被尤伦斯夫妇收藏。在“系列二”作品中,共有11件,大多已被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STEDELIJK博物馆等机构及重要藏家的收藏。本件作品是此系列中仅有的尺幅达两米的7件大作之一,当之无愧为代表中国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史的博物馆级巨制。


Lot 1731

刘炜《全家福》

200×200cm 布面 油画 1992


刘炜在1990年正式开启了“革命家庭系列”的创作,因极具个人化及表现力的绘画风格,一举成为“玩世现实主义”的旗手,并迅速奠定了其国际声誉。本件《全家福》是其“革命家庭系列”作品皇冠上的明珠,亦被视为刘炜早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此作尺幅之巨,描绘人物之多,在其早期作品中绝无仅有,是此系列中尺寸最大的一件。


Lot 1733

刘小东《人鸟》

167×120cm 布面 油画 1990


《人鸟》不仅是刘小东早期的代表性力作,展现了彼时刘小东饱满的创作激情,亦记录了艺术家的一段重要青春岁月。1990年,《人鸟》一经发表便引起《美术》、《江苏画刊》等杂志纷纷刊载并评论其艺术价值,是其作为新生一代正式迈入艺术史的象征。


Lot 1736

周春芽《中国风景》

100×80 cm 布面 油画 1994 年


周春芽创作于1994年的《中国风景》取材传统山石草木,再现了一幅生动的“松石山花图”, 这件作品也是周春芽早期“石头系列”的重要代表,他此时精湛的表现手法皆融于本作饱满的画面之中,可谓大成之作,且由现藏家珍藏25年之久,此前从未出现过拍场,甚为难得。 


Lot 1726

刁德谦《无题》

216×168cm 布面 油画 1973


刁德谦的《无题》创作于1973年,此时他的创作处于由于抽象表现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纷争从而进入一种新的复杂境地的阶段。作品中他使用从制衣工厂捡拾的纸筒取代画笔进行绘画,在试图钝化纯熟的绘画手感的同时,不断调整画面,直到画面出现他“喜欢的形状”,这种创作手法和图示的出现甚至比里希特的Abstraktes Bild系列还早了3年。


Lot 1728

陈文骥《涵·九识》

115×200cm 布面 油画 2009


陈文骥自80年代中期开始转向以油画作为个人的创作媒介,其中经历了从具象写实方式到逐步进入到抽象视觉形态的表达领域,形成了当前的作品面貌。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独特而独立的异形造型,除了正方形之外还有各种不规则形状和圆形,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文物器形,特别是陶器、铜器、玉器等,《涵·九识》即是如此。


Lot 1727

平《无题》

160×200cm 布面 丙烯 2016


谭平的《无题》是以“覆盖”为主体创作方式的一件典型之作。艺术家通过色彩在画布上的层层覆盖,呈现出多种色彩叠加的效应,不仅表现出了色彩的区域和层次,还于平面上建立了空间感,为观者营造了一种视觉上的距离感和心理深度。至今,谭平依旧通过这种具有偶发性的绘画行为,揭示了绘画过程中有关“行动”、“动机”等诸多问题的讨论,也探讨着关于艺术本真的课题。


Lot 1729

王玉平《70后》

200×220cm 布面 综合材料 2010


王玉平成名甚早,他在1990年就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个人展览,1993年又参加了中国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油画),以一种独有的表现主义风格确立了自己在画坛的地位。王玉平早期作品多拥有一种象征主义的隐喻,以及一种内在的理想性。近年来,他逐步放弃了绘画对于宏大叙述亦或是美学语系的讨论,转向“以技论道”,凭借个人经验,直接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细节与感受。此后他在用色上愈加趋于明朗,色彩的变化是从提高颜色的亮度发展为近乎纯色的组合与对比,利用阔大的笔触,在厚涂的颜色中形成一种高调色与纯色的组合。创作于2010年的《70后》是他这种转变的集中见证。



Lot 1725

刘晓辉《海平面上》

145×165cm 布面 油画 2013-2014


刘晓辉的创作一直是紧紧围绕其生活路径的。最早画面中“女性背影”的由来,就是受到了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的电影《秋刀鱼之味》中一个女性背影的镜头展启发而来。2015年艺术家的上海个展 “西西弗之谜”就集中呈现了这个系列的作品,至今围绕这个主题的创作仍在持续中。刘晓辉最大的特征是关注绘画语言本身,专注于形状与结构的变化;叙事、象征、概念等因素都不是他热衷探讨的方向。他称自己的创作是“非常理性的算式”,而以“女性背景”、石头、海平面为主题的《无题——海平面上》便是他最早的引以为傲的实验成果,也是他在语言成熟期的重要节点的最关键性作品之一。刘晓辉透过极尽简化的手法,努力剥除附着于主体形象上的一切叙事性,试图在整个绘画甚至图像的语言体系中,寻找构成元素本身、无限开放的意义所在。



Lot 1701

苏天赐《怒放的鸡冠花》

68×68cm 布面 油画 1996


《怒放的鸡冠花》是苏天赐画家生涯晚期风格演进的重要见证。花卉是苏天赐创作中的重要题材,而在形态各异的众多花卉中,鸡冠花无疑深得他喜爱。在艺术生涯的各个时期,苏天赐都持续创作过各具特色的鸡冠花,甚至晚年隐居时,也不忘在住所边种上鸡冠花,以便时常欣赏和描绘。《怒放的鸡冠花》画面既给人以具象的视觉感受,同时其绘画语言亦蕴含着表现性的要素,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同时,也呈现出富于抒情意味和自然生命力的风格和面貌。 


Lot 1702

庞薰琹《百花齐放》

55×45cm 布面 油画 1978


《百花齐放》创作于1978年,庞薰琹有选择地对画面进行了取舍,巧妙地将国画中的留白运用到创作中,这种留白不是国画中的留白,而是用色彩与笔触的变化使背景空间简约通透又泛着光晕,冷暖相融的色调使得平面铺展开来,形成一个繁与简相得益彰的视觉效果。庞薰琹非常关注阴影的微妙衔接与变化,作品中的色彩不是简单平涂,而是非常富于层次,画面右侧花束下方的浅蓝与其上 方泛着淡柠檬黄代表室外光线的亮色过渡得非常自然毫无生涩感,同时也将花束与墙面的空间感一并带出。此作由著名艺术家华君武先生珍藏多年,承载了两位现代艺术大师半生友情! 


Lot 1703

常书鸿《阅尽人间春色》

59×48cm 木板 油画 1975


《阅尽人间春色》完成于1975年,是常书鸿赠给其子的留念之作,铭记了一位父亲对子辈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时代曙光的期盼。本作来源凿凿、大方端丽,是常书鸿晚年静物油画中不可多得的代表。而由于艺术家生前夙愿,大部分常书鸿油画精品已在1999年由家属捐赠给杭州常书鸿 纪念馆,可流通于市场的常氏油画寥寥,精品更是罕见,也令这件花卉更显珍贵。 


Lot 1704

丁衍庸《瓶花》

61×46cm 布面油画 1971


本件《瓶花》作于1971年,此时期丁衍庸已掌握了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髓,构图上,以晶透的玻璃花瓶承装繁盛缤纷的花束为主体,瓶中右上明艳富丽的红花,正处于绽放时期;中前方淡蓝揉合白色基调的花朵以及左边缀有粉色花蕊的鹅黄色花,红、蓝、黄三者成为瓶中主角,而左侧一串待放的粉色小花苞随著翠绿色的枝枒,勃勃地向上生长,更为这插瓶花卉增添生意盎然之感。丁衍庸充分融入东方文人画的笔墨趣味,以简洁精练的笔法,一气呵成,线条流畅轻松却充满力道。也于此处再次彰显丁衍庸油画东西融贯的特色。 


Lot 1705

关良《鸢尾花》

41.5×34cm 布面 油画 1980


作于1980年代的《鸢尾花》是关良作品中目前较少见诸市场的花卉静物主题,也是其晚年成熟风格的代表。画面中,一束鸢尾花从暗色背景中跃然而出,或盛放或含苞,每朵花的姿态不尽相同,充满 旺盛的生命力。关良强调生命的画面必须“动之以情”,甚至情到深处也可“得意忘形”他的用笔粗看无法,细看有法,匠心就在无法与有法之间, 在看似“不熟练”、生拙的造型笔墨中,往往透着他对生命对生活 的内省。艺术中的关良,饱含一颗赤子之心,没有矫饰、虚伪和华丽,一切都指向了“真”。关良充分发挥了中西艺术的长处,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绘画,正如郭沫若所言,他是“以西画作躯壳,国画 作灵魂,以西画单纯明快、坚实浓郁的技巧来表达国画恬静、洒 脱、淡雅、超逸的神韵。” 



Lot 1706

藤田嗣治《花瓶里的花束 - 致敬弗拉芒大师》

33.5×25cm 布面 油画 1956


《花瓶里的花束-致敬弗拉芒大师》是藤田嗣治重归欧洲后的晚年精品,创作于1956年,同年巴黎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画廊Pétrides为藤田嗣治举办了盛大的个展,《花瓶里的花束》作为展览中的焦点作品大放光彩,沉潜一级市场60余年后方首现拍场,而此作也将收录于Sylvie Buisson即将出版的《藤田嗣治全集—第四卷》当中。藤田嗣治创作本作时已年届古稀,在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与洗礼之后,其在艺术情怀与表现技法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灿烂的花束中也蕴藏了艺术家人生经历的总结。 





end



往期回顾 / REVIEW


  1. 硬核藏家入场,“老大师”如何焕发新生机?

  2. 45位艺术家78件作品,天目里美术馆新展筑了一场怎样的“梦”?

  3. 年轻艺术家市场观察①:天价频出,离谱?还是正当其时

  4. 306位藏家看NFT艺术的角度,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5. 艺术市场的天价成交靠什么来支撑?

  6. 画廊跟艺术家合作就像约会?又有谁被国际画廊代理了?

  7. 尹朝阳:从广场到梵高,构成“理想”的几个片段

  8. 多管齐下,“肖像热”迎来好时机了吗

  9. 市场口味变了?抢滩中的海外90后

  10. 六一特辑| 别骗自己了,你其实一直不想长大

  11. 年轻人在做什么?香港巴塞尔上的80、90后

  12. 韦嘉:穿越孤独梦境的精神旅者

  13. 赵无极扛两亿大旗,新星抢眼,佳士得传递向好风向


99ART

当代艺术·收藏·资讯

长按上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