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河十四走:3年考察黄河14次,一场史诗级特展

Ming 悦西安 2023-05-08


在中华文明上下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所孕育出的民间艺术,向来是我们站在如今时间节点上,回溯过往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坐标。


但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城市文明更迭,无论是古村落的消失,还是人与社群关系的重构,互联网兴起引发社会变革,曾让中国民间丰富的艺术生命和呈现形式,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某种程度上,一段社会经济发展史,也是民间艺术的兴衰史,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衰败、亟需传承的民间艺术精粹而言,抢救比研究更重要。


有鉴于此,由SKP主办,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汉声杂志社、广西师大出版社、上尚艺苑协办的:「黄河之行——《黄河十四走》民间艺术回顾展」,前不久在西安SKP正式启幕,展会以陕西为坐标,以《黄河十四走》为线索,展出剪纸、布艺品、面具、石雕、年画、皮影等民间艺术臻品,也让外界了解到杨先让先生一行人,在过去数十年间发起的中国民间艺术寻根之旅。


“黄河十四走”的起始与背后故事


194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它不仅是旧社会到新中国成立这两个时代的跨越一年,也正是在这一年中,黄河十四走的发起者杨先让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北平艺专,为我们即将讲述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美术工作者,杨先让在毕业之后很快通过《怀念周总理》、《弘一法师》、《延安组画》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作品得以成名,在随后的年月中,开创了“彩绘”画法,让其在艺术领域积攒了不俗的声望。


杨先让


机缘巧合之下,杨先让在1980年任职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副主任,出于对民间艺术尚未有足够的了解,萌生了考察探寻的念头,想要引入民间艺术,在中央美院创办民间美术系。


为此,以西洋画、油画作为艺术之路起点的他饱受外界质疑,画家黄永玉说的尤为形象:“你总跑到人家‘地’里折腾,自己的‘地’都荒废了!”


没人能想到的是,彼时并不被外界看好的举动,在日后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记录和传承的重要节点,“黄河十四走”就此启幕。

黄河十四走路线图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占据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其所孕育出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都构成了黄河文化遗产最早的根脉,我国最早的城市、文字、青铜器、礼法制度也都诞生于此。


在杨先让看来,在厚重历史的持续滋养下,黄河流域广阔的土地中一定蕴藏着大量的民间艺术瑰宝,而事实也正如其所预料一样。


1986年至1989年的四年时间里,杨先让一行人先后十四次深入黄河流域,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购买、收集到近万件民间艺术品,拍摄了数千张幻灯片和彩照,并整理出二十余万字的文本。

黄河十四走历程图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十四走”中有五走都以陕西为重点,原因无外乎安塞腰鼓、凤翔泥塑、剪纸、斗鼓、皮影等民间艺术瑰宝,赋予这片土地的显著文化标识。


客观的说,在此之前,世界很少从民间去认识中国,而得益于杨先让一行人的记录与传承,通过十四走所发掘的民间艺术作品,其鲜活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此前的主流文化叙事,也让许多民间艺术家的名字第一次传出了村落,其中用剪纸讲述中国故事的库淑兰,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中国人

民间剪纸大师库淑兰与杨先让


当时艺术界的主流舆论,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悄然变化。过去曾批评杨先让恣意妄为的黄永玉,也对黄河十四走有了新的评价,“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点明了研究民间艺术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法论,是一个铁打的、无限远大的可能性 ”。

但即便如此,就现实情况来看,有关于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黄河考察一行人,从佳县乘船渡黄河


互联网时代,民间艺术传承的缩影


在一定程度上,“黄河十四走”路线中被当成重点区域的陕西,其民间艺术的衰败、发展、传承,皆可被视作国内民间艺术现状的缩影。

譬如,凤翔木版年画作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木版年画这一艺术形式的重要流派,其发展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相关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明正德二年,1950年,凤翔木版年画尚有六百九十多种,分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神码画五大类,最盛时年产量达600万张。


凤翔木板年画


但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凤翔年画就面临濒于失传的困境,尤其进入九十年代年后,工业文明对传统工艺的冲击已十分明显,与纯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相比,胶印年画生产便捷且价格低廉,迅速占据市场,而失去市场反哺的木版年画,其传承和发展更是岌岌可危,截止目前,西北地区能够制作木版年画的仅寥寥数人。


不仅如此,对同样发源于凤翔的泥塑来说,其处境与木版年画一样,不得不面对传承困境。

要知道,泥塑艺术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

凤翔泥塑


学界普遍认为,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对于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在20世纪60年代前,凤翔六营村及周边村还尚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时至今日却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与受到工业生产冲击的品类不同,铁山内画依然离不开纯手工制作,据传承人铁山内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张铁山介绍,铁山内画蜚声海外多年,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欧美备受追捧,是东西方文化中生活中,为数不多可以实现跨文明对话的事物,而培养一名合格的制画人则需将近五年时间,是远远不能和市场环境相匹配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学习的太少。


铁山内画 / 图 网络

即便将观察视角放大,陕西境内的面具、皮影、石雕等民间艺术形式,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物质文明侵蚀下,都与泥塑、木版年画一样,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局,而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也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以此为逻辑,无论是近年间有关于树立“文化自信”等政策信号,还是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出台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支撑,但对于“艺术传承”这个宏大叙事而言,仅单一环节的发力必然在辐射领域有所缺失,各方社会能量的积极参与,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更多社会的中建力量看到优秀的中国文化质素。


而这,也正是此次SKP举办关于“黄河十四走”主题展览,在城市上空构筑文化峰会,保护发扬民间艺术的可贵之处。


华阴皮影

石雕艺术展品


一场城市上空的文化峰会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高端百货,SKP在华联商业版图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2018年SKP来到西安后,有关于SKP的故事,可以说渗透到西安高端商业的方方面面,开业仅半年多,销售额便突破25亿,今年4月生日庆活动,更是实现了日均销售接连破亿的成绩。

当我们熟悉SKP的一贯作风时,它已经成为一个时尚地标,一个生活方式目的地,散发更多元的商业文化;同时,各大品牌的重视程度还表现在将自家的限量或独家系列选在SKP首发、在这里举办独家派对等等,在希望触及更深刻的城市影响力上,一场史诗般的民间艺术展,显然与SKP不谋而合。



从东方美学之旅 ·「斫琴制书」非遗文化分享会,到PRADA银色列车上群星闪耀,从《漢聲》杂志创刊人黄永松雅谈【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库】的挖掘与梳理,到SKP花园里的SKP SELECT时装大秀,SKP一直都游走在并不循规蹈矩的游戏规则里。


就商业领域一隅而言,SKP早已完成行业及消费群体的认知搭建,它对城市商业引领的角色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而此番举办“黄河十四走”的主题展,则成为SKP拓宽自身角色属性与标签的一步好棋。

除此之外,展览被SKP设置于10F这样的商业高区,将文化主题展融入以书籍严选而塑造阅读习惯的RENDEZ-VOUS书店之中,这也是西安首次在商业体内单独开辟大幅空间,来平衡城市与文化活动二者之间的角色,为SKP导入独特文化气息的同时,实现文化艺术与商业中心双向赋能。


在这一方天地,以陕西为文化坐标,展出剪纸、布艺品、面具、石雕、年画、皮影等静态展品,结合珍贵的纪录片《大河行》和其他民俗纪录片展映、皮影表演、年画印制体验等环节,历史悠久的陕西大地殷实富饶的民间艺术面貌,都基于《黄河十四走》为线索、串联起最核心的民间艺术文化。


而具体到活动本身,因为展期时间充裕,截止到月底的12月30日,市民游客都能前往亲临观摩这一文化盛事。


剪纸艺术展区


面具脸谱艺术展区


陕西民间布偶艺术展区

一如前文所述,“历史不是重建的,文化不是重建的,所有的一切唯有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如SKP这样致力于挖掘文化、城市与商业三者之间的交互,无疑为主流客群提供了绝佳的精神共享空间。


如果能有更多的资本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当中,其投射力势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去了解民间艺术,敬畏民间艺术,孵化更广泛的渠道,去传播文明符号背后所孕育的种种艺术形式,凭借SKP的文化策动力,西安在城市新文化运动中,无疑拥有更精准的发言权。



法律顾问 / 宋亚锋 赵文娟
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悦西安APP
见证西安发展的每个瞬间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地铁携手城际铁路,14号线与机场线启动综合联调

灞河跨河桥隧全速推进,浐灞城市界面再升级

西银高铁全线拉通试跑,年底开通,咸阳北站诞生

欢乐谷、外环、林带...最新卫星图看西安城建项目进展

西安电影学院成立,高水平电影学院落户西部电影重镇

西安外环新进展:东段或不绕渭南,这次圆了

地铁10号线加快推进,未央湖迎来“二次复兴”

西安机场交通中心获批,高铁、城际、地铁全配齐

西安规划建设“超级城市绿道”,串联“三河一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