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都市圈、第二机场...最新陕西国土空间规划公布

Leo 悦西安 2023-05-08

渭河河畔 航拍©悦西安


日前,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公众版《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并进行一个月的公示征集意见,标志着事关未来十五年陕西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规划》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开发适宜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全省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文化传承、要素配置、整治修复、区域协同等作出总体部署和安排。



文件规划范围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涉及陕西省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目标年2025年,总空间格局表述为“一群两屏三轴四区五带”

陕西国土总空间格局


一群关中平原城市群;

两屏秦巴山区生态屏障与黄土高原生态屏障;

三轴包茂高速发展轴、陕北长城沿线发展轴、陕南十天高速发展轴;

四区陕北长城沿线旱作区、渭北台塬旱作区、关中灌区、陕南低山平坝区;

五带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带、黄土高原果畜产业带、关中现代农业产业带、陇海铁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陕南绿色循环产业带。


陕西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规划从五大目标着手开展,包括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文化空间和基础设施。


同时,点名赋予陕西的多层面功能定位,涵盖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引领西部发展的增长极、国家(西部)科教与创新中心、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以及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精神标识地。


 着重西安都市圈与城市群协同 


城镇发展格局


占据发展格局核心的便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与西安都市圈建设,这在过去一年的国家与陕西层面被多次提及,是正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协调城市群发展的同时,稳固西安都市圈。

此番城镇发展格局将以“一圈四极六城多镇”构建。西安都市圈作为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域,目前这一规划仍在紧张编制,预计年底前出台实施;四极为宝鸡、渭南、汉中和榆林,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六城包括铜川、延安、安康、商洛、杨凌示范区和韩城;多镇则表示县城(市)和重点镇,是城镇化的重要支点。


西安都市圈规划范围示意 制图©悦西安

再深入乡村生活,开展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持续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因地制宜规划为4个粮食生产功能区、5个农业生产产业带及多类型的产业示范园区、乡村振兴示范村镇,从而在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与陕南秦巴山地打造出不同特色的农业产业带。

城镇发展格局


 聚焦工业“主脊梁” ,服务业“多极”发展 


纵观陕西历年经济数据,GDP于2017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并于2019年超越辽宁,实现进位,上升至全国第14名,人均GDP上升至全国第12位,此后这两项排名保持稳定,呈现出与前后排位省份“追兵渐近、标兵渐远”的形势。


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推动,根据今年初政府报告,“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延续既定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升级、陕南绿色循环。而在未来十五年的整体统筹中,针对各区域产业发展给出了明确方向。


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关中先进制造业走廊

以陇海交通线为主轴,以西安、咸阳、宝鸡为主体,以渭南、铜川、杨凌示范区和西咸新区为补充,建设先进制造业走廊和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带,打造全省工业发展“主脊梁”。


陕北-渭北高端能化产业带

建设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延安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渭北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彬长麟清洁高端能化基地,增强能化产业承载能力。


陕南绿色循环产业带

建设汉中绿色循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安康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洛新材料基地和生物医药制造基地等,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一核多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构建以西安为核心,以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延安、铜川和杨凌示范区为“多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服务支撑。


航天基地街景 航拍©悦西安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格局 


围绕陕西交通枢纽节点及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将形成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123出行交通圈”,即西安都市圈1小时通勤、关中平原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西安北站


具体来看,加密高速公路网络、提升改造国省道公路,形成“三环六纵九放射十二横”的高速网布局;建设高铁网,打造城际网,完善普铁网,形成“两环、四纵、六辐射、八横”的铁路网布局扩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西安第二机场,提升榆林榆阳机场,推进府谷、定边、韩城、华山、宝鸡、商洛等支线机场建设。


省会西安最终将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榆林、延安、宝鸡、安康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高效联通,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多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输运”体系建设。


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 航拍©刘正根


面对陕西水资源短缺现状,发展规划聚焦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关中的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渭南抽黄等,陕北的榆林东线引黄、白龙江引水、古贤水库等,以及陕南引嘉入汉、焦岩水库等工程。

这其中,历时近八年、全长98.3公里的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已进入最后一公里掘进,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贯通、下半年先期向西安供水。待工程全部完成后,每年将有15亿立方米汉江水调引至关中,缓解近期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的缺水问题。


能源设施方面,要在保障传统能源基础上,发展清洁煤电、光伏、风电一体化等新能源,并统筹建设省内骨干网架和电力外送通道,提高城镇热源建设覆盖率。


 加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安全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陕西而言,如何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强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监管,是摆在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规划就提出构建“一山两河、四区六带”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山秦岭山脉;

两河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四区陕北长城沿线生态修复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子午岭-黄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秦巴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六带白于山区生态修复带、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渭河生态安全带、汉丹江生态安全带

榆林镇北台 航拍©新华社


此外,还将通过加强区域自然保护区、划入保护红线等行动,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以及一系列保护秦巴山地、黄土高原、长城沿线与流域水生态环境举措,最终达到改善、加强生态保护的功能效果。


就如“昔日黄土高坡大风吹过,今时绿树植被漫山遍野”所说,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的持续实施,本世纪20年间陕西植被覆盖绿色版图不断向北推进,陕北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区域。


20年间陕西植被覆盖变化


 构建历史文化传承格局 


不容忽视还有底蕴深厚的陕西历史文化,规划指出将构建“一河一山三区四带多廊”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

其中,一河、一山分别指沿“几”字湾流经的黄河与横亘东西的秦岭山脉,前者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后者则是中华民族祖脉和中华文化重要象征。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

三区代表地理意义上陕北、关中、陕南三大片区,四带包括长城文化带、红色文化带、渭河文化带、汉丹江文化带,多廊是以古丝绸之路、秦直道、秦蜀古道、商於古道、茶马古道等线性文化遗存和郑国渠、汉中三堰等灌溉水利工程为基础,构建起的线性文化廊道。


俯瞰曲江 航拍©悦西安


这份国土发展规划的编制,综合考虑了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发展要素,意义不仅在于解决现有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的问题,实际上也与每个人的方方面面休戚相关,其“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稳定性更是保障和促进着地区的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

见证西安发展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雨水“包月”背后,60年同期最多、刷新北方省会纪录

解决“卡脖子”问题,这些项目落地西咸意味着什么?

SKP-S+易俗街区+合生汇,西安老城商业“翻身仗”?

瑞吉酒店西安首秀,为何又是高新区?

建成大西安东部新中心,浐灞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出炉

地铁四期安排!西安最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启动招标

小学生增量、增幅全国第一,对西安意味着什么?

山姆会员店拟落地西安,2-3家门店选址何方?

陕西考古博物馆年内开放,“博物馆之城”呼之欲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