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内半导体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着深厚”半导体基底“的西安紧随发展脚步,加速推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一张城市“芯”版图正不断扩张。
前不久,硅材料领域领军企业奕斯伟对其在西安高新的硅产业基地加码投资,决定启动该基地的扩产项目建设,计划新建12英寸硅片生产线,拟将现有规划50万片的月产能实现翻倍,或达到每月100万片的总产能。业内分析指出,待项目全部投用并达产后,基地相关生产规模有望升至国内第一,进入全球前六行列。
现阶段,伴随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物联网等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芯片需求迎来迅猛增加,但同时我国尚存在技术水平滞后及芯片材料短缺等的问题,芯片材料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致使芯片自给率低,许多“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芯片制造的“基石”,硅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且它的质量和数量也影响着下游领域的发展。
其中,12英寸(300毫米)大硅片更是各芯片材料中需求最大、成本占比最高、国产化率较低的类别,后期广泛用于逻辑芯片、闪存芯片、图像传感器等。
12英寸硅片实体
而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前述提及的奕斯伟正是这一行业的佼佼者,核心事业涵盖芯片与方案、硅材料和先进封测,不仅在西安、成都拥有制造基地,同时在海内外十余地设有研发中心。
西安基地于2018年动工建设,一期投资逾110亿元,主要生产的12英寸硅片目前已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并达到满产满销状态,产品单晶品质、扭曲品质、污染控制等方面均达到全球高水准要求,数十款抛光片和外延片已导入国内外十余家晶圆厂客户。此次项目扩建,一方面为半导体硅片上游领域带来全新机遇,另一方面可以缓解硅片供应的紧张状况,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链在国际上的地位水平。
除过扎根三秦大地四年有余的奕斯伟,事实上,西安与半导体企业的故事从上世纪就已开始。
回溯至上世纪60年代,彼时新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在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航天771所)诞生,首批微电子学科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组建,都为一系列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后到本世纪初,英飞凌、美光、三星等国际巨头的相继落户,为西部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同样让西安基本形成了从初期研发至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像是2005年美光公司落地,带来总投资2.5亿美元的产业工厂,这是当时首个投资过亿的外资项目;2013年三星电子加入,兴建全球最大闪存芯片生产基地,更是直接拉升西安在半导体产业的地位。成果方面,拿贡献突出的三星半导体来说,从落户至今先后实施两期项目建设,目前拥有员工5500余名,闪存芯片月产能达30万片,占全球同类产品产能的比重超过10%。此外,三星通过西安开通的多条全货运航线,仅2021年就实现进出口货量1.47万吨,货值累计1024亿元人民币。
西安三星城
以点带面,龙头企业带动影响是显著的。三星效应下,吸引了美国空气化工、住化电子材料、秀博瑞殷等120余家上游核心配套企业和省内外200余家配套服务企业相继落地。
当然,国内及本土力量也不容小觑。不论是紫光国芯、比亚迪电子、华天科技这些领先大企,还是龙腾、西岳电子、芯派等本土新生力量,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在中外企业的齐头并进下得到迅速发展,规模得以巨大提升。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西安半导体相关销售总额从100.7亿元突破至1250亿元,产业复合增长率超过30%,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1年,西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31.17亿元,其中半导体产业的主体,也即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1277亿元,占到约75%,形成以高新、经开、航天基地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眼下,西安在国内半导体领域规模已经仅次于上海、无锡及深圳,居于第一梯队,十年间排名从第八位跃升到第四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梳理官方层面公布的《西安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涵盖其中。实际看,规模突破千亿已率先完成,接下来则是朝着2000亿级迈进,综合近年行业发展走势,这一目标或将在三年后实现。文件亦给出产业后续谋划发展方向,重点开展第三代半导体和功率半导体(IGBT)、基础芯片和专用芯片、电子元器件等领域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纵使西安作为半导体产业重镇之一,但还要强链、补链、扩链。
强链方面,发挥现有产业链优势,形成集聚效应;补链方面,急需补充晶圆制造业代工这一环节,从而解决产业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局面;扩链方面,积极引进包括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等后端产业对产业链实现牵引。同时,在前端引进装备、材料等相关企业,以完善整个产业链的支撑。
另外,如何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也是要思考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陕西高校中涉及半导体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近10万人,每年向外输送毕业生超过2万人,比重占全国省份前列。不过,人社局方面曾发布“西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264个紧缺岗位中,电子信息类就占有23个,侧面说明一定数量毕业生投身产业领域成熟的一线城市。
归根结底,站在新风口上的西安,下一步需要借助自身拥有的科研、人才优势,抓住产业的核心技术,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对接资本市场,将这些“丰沃土壤”转化为实力“果实”,为城市发展提供新鲜强劲的动力燃料。
见证西安发展
推动全域化蝶变,城六区发展蓝图更新!
西大街银泰退场,钟楼商圈第9家商场谢幕
7所学校“民转公”,高新区教育如何“完美转场”?
中西部最大航站楼冲出地面,西安机场三期新进展
增速全国第一丨西安,下一个新能源汽车之都?
安达仕酒店官宣,西安上空的“赛博朋克立方体”
西安六大高速扩建启动在即,目标一小时通勤圈
城东将添“超级快速路”:上跨陇海铁路、下穿华清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