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一直有留言在呼喊,多给小学低年级孩子推荐些故事书吧。
说实话,这个年龄段的故事书,真不好找。绘本被嫌弃太简单,纯文字书觉得太复杂。
幸好有「桥梁书」 用最简单的文字,讲最有意思的故事。篇幅不长,图文结合。
不太费妈,算下来也就三四本绘本的文字量;孩子自己读不算太难,上面的字磕磕绊绊差不多都认识。
不过孩子上小学后,阅读时间也被各种挤压,所以阅读,一定要是精中选精。
在啃完一大堆后,这两年我找到一个不错的——童书品牌「魔法象」下面的「故事森林」
这里我科普下魔法象,它虽不及一些大的童书品牌那样知名,但好书多到时常给我惊喜。他们家除了书好,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是甄选好书相伴,为孩子带去阅读快乐:“图画书王国”,适合0-6岁,选择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图画书作品;
“故事森林”,适合6-14岁,一个个精美故事,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获得自由无畏的力量,到达明亮的远方。我去年看了几套这系列的书,不过一本一本读完后,觉得并不是每一本都非买不可,一是花钱多,二还是孩子的时间有限,只读好书。
《喵呜的信》
去年10月,我也有和魔法象的编辑沟通过,能不能拆开,只选7本团?但编辑表示,不能拆开重新组合的 谈了很久,最后拖到11月,我生了哆啦,都没精力了,开团也就耽搁了。
☆ 一定要有趣
故事、小说、书信、童诗,体裁丰富,尽量照顾男孩女孩口味的不同。而最基本的一点,是好玩、有趣。
我想要那种能一口气读下来,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的,不给孩子放弃的机会。
☆ 图片和文字比例恰当
从绘本过渡到文字阅读,孩子有个适应过程,文字要浅显易懂,图片得大量跟上。
在我选的书里,大部分的文字和图片整体比例在6:4左右。
☆ 现实和幻想的平衡
人类、动物,学校、家庭,家人、同学,每本书有一个主题。天马行空的幻想当然吸引人,对现实的写照也很能引起共鸣。
6-9岁的孩子正在学习用自己的角度认识世界,现实和幻想都要兼顾。
不能拆分,那就两套书都给大家介绍吧。先介绍我中意的7本:
《长颈鹿先生,请上车》
《捣蛋鬼豆儿》
《讨厌生气》
《喵呜的信》
《打折卖爸爸妈妈》
《不,不是放屁桑树》
《和企鹅一起听写》
故事很童趣,村子里开通了公交车,却没有长颈鹿的位置。长颈鹿为了坐上公交车,给村长写了几十封信反映问题。村长当然想让每一个人都坐上车,你看,它已经帮很多动物解决了坐车问题,为梅花鹿挂上香水,为麻雀做树枝座椅,为带孩子的乘客设置面对面的座位……这时,可爱的猪小弟帮忙想了个好主意:在车顶开个天窗,把长颈鹿的脖子放到车外面去!这个办法被采纳了。但是,长颈鹿第一次乘坐,就因为车祸而让外面的脖子受伤了。受伤的长颈鹿意识到,自己虽然很想坐公交车,却从来只提意见不想办法。
出院后,他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设计特长,设计了一款增高型公交车,终于完美解决问题。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6-9岁的孩子要慢慢学会独立(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别说是小朋友,我都想知道为什么要卖爸妈、卖了几块钱、卖给谁。女巫低价买走却要求退货、“我”去领人发现爸妈已经逃走、“我”去找爸妈却发现满世界的「强者」都被他们“祸害”了……三天后,“我”骑着女巫送的魔法扫帚飞到月球,再次打出「卖爸妈」的小广告,而且这次要卖给外星人,让他们没有机会再被「退货」这个结局一点也不「母慈子孝」, 让我这个老母亲有点失落啊。但也由此可见,亲子关系不是一厢情愿,换个孩子的角度看自己,可能真的做了很多过分的事情。这本书说出了孩子的心声,可以借此机会聊聊互相的看法和想法,不失为沟通的一个好“引子”。如果现实是面粉,幻想是酵母,那这本书就是它们揉成的、香喷喷的一块烤面包。4个普通的小学生,交到了4个新「朋友」——它们是会喷火的金龙、大海里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图书馆前的白色雕像。在第一个故事《青蓝金龙》里,主人公金顺儿在上学路上遇到了一条又长又大还会喷火的青蓝色金龙,要跟顺儿去游乐园玩。没想到最受欢迎的过山车坏掉了,维修师傅灵机一动,让金龙客串过山车,载着同学们飞在天上玩,胆小的顺儿则成为「骑龙管理员」似乎都不重要,它的出现,就是让顺儿拥有底气和自信。回头想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可能幸运地遇到过这样的「神秘朋友」 收到某种珍贵的「纪念品」上了小学后,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大,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周围有很多不同的人。比如“我”的同桌豆儿,学习不好还爱玩虫子,“我”一点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抓蜗牛和鼻涕虫到教室里,“我”真是太难受了。对于这个场景,男孩和女孩应该会有不同的共鸣,反正我是看得心里发毛。后来,全班一起去山上写生,豆儿对蚂蚁的丰富了解,让“我”对他有所改观。哟,他还知道松毛虫会变成漂亮的蝴蝶,说起来头头是道,知识储备很丰富嘛。慢慢的,“我”不再讨厌豆儿,还给他画了本《关于捣蛋鬼豆儿的日记》,记录他和昆虫的趣事,这可是爱画画的“我”的第一本画册呢。嗯,从小学会欣赏他人,也是让自己成长的方式之一呀。可以角色扮演,述说委屈。丹丹假装自己成了那个让自己生气的人,和妈妈讲为什么生气。还要练习「生气」的表达方式,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生气,不要再来惹我了!转移注意力,做点让人开心的事,不知不觉就让心里的“气”烟消云散了。丹丹很普通,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可是她赶走了「生气」 让自己变得很开心。问一下孩子,你有什么独门的「消气大法」呢?如果没有,是时候帮他量身定做几个了,肯定能大派用场。这本书,还真的就是小喵咪“亮亮”和“咪咪”的信件来往内容。你一封、我一封,聊聊猫生感想,谈谈猫生日常,关心一下对方的身体健康和主人。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幼儿园毕业或搬家转校,一路长大,一路和朋友说拜拜。但分别不代表友情不再存在,完全可以放在心里保鲜。相对其它几本来说,这本书非常“安静”,好像活泼的小调突然停住,一片静谧中,听到几声懒洋洋的猫叫,心情一下放松下来。为什么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介绍呢?因为,它们都是儿童诗。说到诗歌,我们脑中难免浮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在“诗”的前面加上“儿童”,感觉画风就突变了。太生动了,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鼻涕龙。从孩子的角度看日常小事,每一件都有独特的看法和描述,特别好玩,让人怀疑这诗是作者小时候写的。这观察力,这想象力,绝了。还记得我小时候也经常对着某个事物发呆,眼睛一动不动,脑袋里天马行空,如果当时找支笔写下来,估计也是一首诗。我们看到了慈祥的奶奶,看到了美丽的蝴蝶,也看到了善良细腻的“我”。短短几行字,却像是读完一个温柔的故事。我觉得,与其说是诗集,不如说是童年片断集、童年乱想集、童年观察集。我们的孩子,除了夸张的故事,也需要这种浮光掠影般的记录,和简短的、朴实的、有张力的、精挑细选的文字。
这是看完挺沉重的书,它为孩子讲述什么是死亡,如何去感恩。它偏感情表达为主,但我个人并不太喜欢故事中的表达方式,感情描的不是特别明朗。在教孩子认识死亡的含义时,我也觉得流于表面,也可能是我对韩国的风土不了解。既然介绍了,还是来看看故事吧。说不定孩子会喜欢呢。古马的奶奶去世了,留下一栋满是植物的老房子。古马在这里遇到了受奶奶照顾的昆虫们,它们对奶奶充满感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奶奶的感谢之情。同时,昆虫们不能再住在原处,派出很多勇士去寻找新的住处,勇士们几乎都死去了,只回来一人。书中描写了两种死亡,一种是亲人的死亡,一种是勇士的死亡,前者让人缅怀,后者让人敬重。死去不是消失,而是更深的怀想和祝福。孩子可能一时间无法完全理解,但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个主题。
有没有发现,上面介绍的故事书,它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各有特色。我觉得,6-9岁的孩子还小,口味没有定型,正是“广撒网多捕鱼”的阶段。尽量给他提供不同模样的文字,让他看到更多种可能,拿到更多种选择权,是他阅读历程中的一种幸运。最后,阅后求生欲,知道翻到最后没看到链接又失望,本篇依然是自掏腰包的纯分享。这两套书,我想组7本装,出版社组装不了,只能是9本团。所以这是一直搁浅着。最近在大理游学,都以看书为主,所以又把去年就写好的文章翻出来,不管团不团,给大家种草一下吧。魔法象还有很多不错的图画书和儿童文学,最近我也会再推荐两套不错的图画书,可以期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