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特辑之七(完结):时光似流水,经典永流传
《东方红》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诞生于1964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5周年而献上的一份“生日礼物”。该作品凝聚了七十多个单位、三千余位文艺工作者的心血,由《东方红》、《农友歌》、《松花江上》、《南泥湾》、《游击队歌》、《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等35组歌舞表演组成,囊括了四十余年的岁月,完整地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数十年的奋斗历程。
其实,《东方红》的创作过程同样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作为“东方红”特辑的最后一期,民歌君为大家梳理出《东方红》创作的“时间线”,让我们一同回到54年前的那个夏天,回顾这部史诗并不平坦的创作之路……
往期回顾
永恒
1964.7.13
周恩来于上海观看《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萌生了以大歌舞来为祖国庆生的想法。
1964.7.18
周恩来在国务会议上提出了创作大歌舞的想法。
1964.7.20
文化部等单位制定的初步方案被周恩来否定,周恩来约谈相关负责人。
1964.7.31
《东方红》正式定名,周恩来拟订了由周扬等13人组成的领导小组。
1964.8.1
周恩来正式批准《东方红》的专题演出报告,领导小组向全国发出了“召集令”,创编工作正式开始。
1964.8.12
《东方红》的排练工作正式开始。
1964.8.24
《东方红》进行首次联排,遭遇“惨败”,节目组修改原定方案,全体人员再次投入到排演中。
1964.9.25
《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最后一次彩排。
1964.10.2
《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大获成功,之后连续演出了两个星期,场场爆满。
1964.10.6
毛主席前来观看《东方红》的第五场演出,全场沸腾。
1964.10.15
《东方红》上演最后一场。
1964.10.16
中央领导于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接见《东方红》的演出人员,周恩来宣布原子弹实验成功,举国欢庆,为这部史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