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都大家|林海平:“胸有成竹”闯艺海 “高风亮节”慰心平

2017-12-23 王礼林 福州新闻网+


人物名片Character card

林海平


林海平,男,汉族,高级美术师,籍贯福州鼓楼,1945年农历九月廿四出生,斋名“竹秀轩”。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民盟书画学会常务理事,福建诚信书画艺术院院委,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福州林则徐书画院院长。


“远峰载旭阳,流云补断山。苍松层层活翠,清泉绕花间。登高可见万里,浩瀚崔伟峻岭。看山崩地裂,走石落九千,尽无数英雄。朔风疾,尘环舒,人心坚,旌旗历历,勘测征程驾云端。忘天涯志是岸,有通途攀险峰,凌空创新篇。举目先一笑,明朝更欢颜。”


这首词叫《水调歌头.北峰》,是林海平退休之前创作的,彼时其在福州市城建委从事村镇规划工作,路过北峰时被眼前云雾缥缈的崇山峻岭迷住,诗性大发,归来立刻挥笔成书。


林海平现为福州林则徐书画院院长。一句“远峰载旭阳,流云补断山”,形象地描绘出了朝阳初升之时,各山头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也让人看到了一个能“画意”更富“诗情”的林海平。


日前,本网《闽都大家》栏目记者走进林海平的住所。谁知和林老的初次见面,并非是坐茶论“画”,而是拿出了一本未公开发表的《林海平先生题画诗》,并兴致满满地朗诵了开篇的诗。


于是有了开头一幕。


若见过其本人,你定能一眼记住他。林海平说着一口“标准”的、充满浓浓“虾油味”的普通话,无需问,便知他是老福州人。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性格平易近人、随和、不争名利,喜爱绘画的人。他头发稀疏,有时面对朋友的调侃,他总是挺淡定地回应:这叫从头再来。他说,不管是艺术还是做人,每个阶段都要提醒自己,及时清零,以谦卑的心态,不断学习、提升。


林老在其“竹秀轩”创作


要“解题”林海平,就得从其书斋名“竹秀轩”开始。


在福州能以单一画类脱颖而出并被同行认可的画家,凤毛麟角,而林海平就在这之列。若问起福建画竹好手,名单上必有林海平,他也因此有了“江南一竹”称号。


林海平画的竹子极有特点。他笔下的墨竹被公认为:挺拔清秀、坚韧傲雪,枝叶婆娑,用笔洒脱、别有韵致,画面的繁简、浓淡、疏密、虚实,都有独到之处。


林海平画作


“我喜竹,喜画竹。因为竹子具有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等所谓‘竹之七德’的高尚人格。”谈起为何倾心画竹,林老笑答,“这也是我毕生恪守的行为准则。”他边说边打开画册介绍他的竹作,一如亲切地介绍挚友。


没有“无源之水”。关于他“绘画”的渊源,一切都从他童年经历讲起。据林海平介绍,自己出生在一个军医家庭,受喜欢艺术的父亲影响,小时候能看到许多画作,尤其是国画,笔墨浓淡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从小便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


“于是我就找各种国画类书籍自学。早期从《芥子园画谱》入手,到高中阶段就开始大量画画,并走动拜访名师提升。”林海平介绍说。


国画中的花鸟鱼虫,是“画意”朦胧期的林海平的最爱,其中竹子又格外让他动心。“早期为了画竹,我就想办法买来各种郑板桥的画册学,各种临摹。”林老笑道,自己画竹子也没什么特别的老师,就是靠土办法,自行摸索。


因为喜竹,林海平还专门写了文章,引经据典,从形态到精气神,细致研究竹子。在《竹子的风格与艺术》一文里,他写道:


“竹的人格符号——挺直、刚劲、有节、四季常青。竹的这些自然特性与中国传统的儒家人格理想:正直、坚贞、浩然之气等构成了默契无间的对应关系。比如孔孟“仁者安仁”、“浩然之气”的人格思想对整个中国古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知识分子大都以此作为行为规范,获得了理想追求和行为动力,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对抗邪恶,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宁愿镣铐加身,也不卑躬屈膝的高尚气节。”




林老参与日本那霸市福州园规划建设时日方赠送的纪念花瓶


竹子“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成了林海平的行为规范,成为引领他在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上的“航标灯”。受这种“向竹看齐”思想的影响,也促使林海平干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发起成立“福州林则徐书画院”。  

    

关于此,林海平曾在其文章中作出清晰阐述: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中,虽然多次受到了英帝国的威胁与极力阻饶,但他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清正不阿的气节,领导着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他如同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


故事得从27年前讲起。1990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在林则徐五世孙、原省政协副主席凌青等的共同发起下,福州林则徐书画院于当年5月25日在西湖桂斋林则徐读书处正式成立。当时画院汇聚了省内著名书画家三、四十人,凌青为名誉院长,林海平担任院长,丁仃、陈奋武、赵玉林等为顾问。


画院以“弘扬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宗旨,成为福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块坚实阵地。


林海平画作


画院发起的一场场活动,便是最好体现:1991年,与省政协书画室在北京革命历史纪念馆联合举办纪念林则徐诞辰205周年书画展;2011年,进京参与协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首届全国国土书画艺术大型汇展”.....


尤值一提的是,该画院2015年在福州举办了“翰墨寄情——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闽台书画作品展”。林老欣喜地打开《纪念林则徐诞辰230 周年福州林则徐书画院作品集》画册介绍道:“当时汇集了闽台书画家的代表作品40余幅,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



林海平画作


林老毕生从事城建相关工作,艺术只是爱好。可他硬是凭借自学和摸索,成为福州难得“诗书画印”四绝都精通之人。


以国画为例。他年轻时把握各种机会向宋省予、唐国光、陈德宏等老一辈艺术家请教,经博采众长,形成了清晰的自家风格:他的作品注重墨色浓淡干湿、大小疏密地变化,辅以明快的色彩,蕴透逸于雄强之中,画风典雅。画牡丹常常“威而不猛,媚而不妖”;画梅花,其笔下的雪梅常“凌寒枝瘦凛冰霜,铁骨钢筋醉墨香”。


谈起对书画艺术的看法,林老有许多独到见解。如对于如何用色,他提出要“惜色如金”。在他专门写的一篇名为《惜色如金》的文章里写道:


“我对墨水的使用是很重视的,对色的使用是谨慎的。北宋山水名家李成有‘惜墨如金’,不能理解成舍不得用墨,而是说对墨的使用要如对金的使用一样重视,即使是大泼墨也得使用得非常得当。”“有些人认为中国画纯用墨是淡雅、用了色则为媚俗,我认为是很片面的。”


因此他提出——


“中国画的设色方法可分为淡彩和重彩两种,但在色彩的观点和谨慎的态度上,两者是一致的。我认为只说“惜墨如金”是片面的,如今必须加上“惜色如金”,只有这样,在中国画墨与色的技法使用上才是完整的理论。


对一件事追求精益求精,贯穿林海平一生。这不,除了书画深有造诣,其退休前所从事的“城建工作”也颇有建树。


林海平在展示自己参与绘制的福州第一张交通导览图


“这是福州第一张交通导览图,算目前福州交通导览图的鼻祖,是我参与设计的。”林老翻箱倒柜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虽发黄但保存完好的地图自豪地说,“你看,在30多年前,福州只有‘解放’和‘闽江’两座大桥哦。”


 据林老介绍,当时他在勘测院上班,在1979年前后,他和同事接到上级任务:要绘制一张福州交通游览图。由于他是高级美术师,手绘部分便交到他手里。为完成好这份工作,他走遍了市区每处景点,挑好角度后用相机拍下来,回家后一笔笔画出。最终,这张图于1980年1月发布。


“福州变化日新月异,作为老城建人,感到很欣慰。现在老了,享受到了美丽的城建成果,感到很幸福。”林海平笑道,他对目前的老年生活很满意。有样东西,林海平永远都不会放手和放松:精神继先贤、翰墨开后代。他说,为发扬林公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推动两岸书画艺术的交流,自己愿继续尽绵薄之力。


林海平画作


各方评说

许步书(文艺评论家、文人书画家)在一篇名为《笔遒韵雅 素墨含香 ——浅谈林海平书画艺术的格调》的文章里写道:林海平具有艺术家各方面的涵养。读他的画作题跋,其隶书庄重浑朴,峻实稳重,平稳中见奇崛,静态时寓动感。观其行草书时,笔力精绝、气势宏大,许多题款富于节奏与变化,配合画作,表现跌宕起伏的态势,时而纵笔奇出,时而蓄势待发,时而外张,时而内纳,使画作更生动活泼。我以为这种书画风,不单纯只是艺术修养的反映,更是一个艺术家人品的反映,展示了林海平的“率直温厚”的人品格调。


何作如(世界茶文化协会名誉会长)在为《林海平画选》所做序言里写道:在日益升高的知名度中,海平君深知“宁静而致远,淡泊而明志”。他懂得一个艺术家的风格与成就固然与个人气质和审美的修养有关,但更源于勤奋耕耘与辛劳探求的结果。这正如海平君笔下的竹子:“未曾出土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


林海平著作《林海平画选》


代表作品

福州江滨公园“望龙园”三字、黎明湖公园门坊“藏云轩”三字及两侧对联皆为其所书;作品参加了“纪念林则徐诞辰205周年书画展”,并为林则徐纪念馆收藏;2010年应上海世博会邀请为该会题贺,被授予“世博中国题贺艺术名家”荣誉称号;2011年带领林则徐书画院参加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首届全国国土书画艺术大型会展”。写有《惜墨如金更要惜色如金》等画论,出版有《林海平画选》等书籍。传略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词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词典》《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集》等多种词典及画册。


往期阅读

聚焦闽都文化,探访闽文化的精神力量


► “仁山人”林大岫:守大爱“惠风和畅” 沐丹青“岫色可餐”

►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无声

► “八闽书坛泰斗”陈奋武:胸凝正气,翰墨飘香

► “章草大家”黄宝春:遥对先贤探古意,痴迷翰墨出奇峰

► “报界先驱”林白水:逢恶必顶的“独角兽” 执笔扫清天下

► 王和举:坚守传统文化的沃土 提倡文艺家应有诗的情怀

► “梦山斋主”柯云瀚:书临碑帖出雄健,创“柯家法”心醉入道

► “百警寮主”封崇长:下笔题联句 倾心拜墨皇

► “古音传人”陈英木:沉醉十番音乐七十余载,矢志培养新人传承瑰宝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编辑:林少斌

监制:林敏勇 刘必泳





福州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微信号昵称微信号
福州日报fuzhouribao福州晚报fuzhouwb
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fzrbjiaoyu福州晚报东街口dongjiekou-FZWB
福州日报HAPPY团fzrbhappy影像福州image_fz 
福州新闻网fzxww83762780homeland家园homeland_ma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