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聚焦脱贫攻坚,唤起时代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摆脱贫困、共赴小康是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这70多年来,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索。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近期收官的系列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则把视角对准了全国各地的十多个贫困村,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讲述了中国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典型故事,用满含真情实感的客观纪录,给民心以鼓舞,给前行以力量。
聚焦小人物,记录真实动态
脱贫攻坚绝不是一句口号,每一点改变、每一点进步,背后都是许多人披星戴月、呕心沥血的结果。该片用一个个事件、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村庄,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工程微观化、个体化、情感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影像记录。
纪录片中没有解说词,只是借助尽可能少的字幕来交待时间、地点和背景,整体上采用了“直接电影”“直接电视”的记录手段,不仅让今天的观众能够看到正在发生什么,也让明天的观众看到曾经发生了什么。
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传统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往往会发生冲突,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对立。扶贫工作的最大使命,就是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的重新激发。在西藏墨脱县一集,广东援藏干部苦口婆心地对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当地村民还是不肯搬迁,谢国高等人用了三年时间,多次冒着危险翻山越岭来到多卡村,反复做31户藏民的工作,说服了他们易地搬迁。
该片真实记录了党和政府以及扶贫干部如何激发他们改变生活现状的过程,“解放思想”的过程,在矛盾冲突中呈现了真实、坚韧、血肉饱满的扶贫干部形象,为这个时代、这个群体留下了生动的画像。
观照叙事美学,增强艺术感染力
《落地生根》中,崎岖的山路上,村民坡罗和妻弟轮换背着一只大冰箱走了3个多小时去镇上修理。他们滴下的汗珠和沉重的喘息撼动人心,村民是多么渴盼有一条公路啊。县政府组织调研后,组织施工队修通了村民久盼的公路。坡罗夫妇敏锐地发现商机,贷款购买了一辆货运拖拉机车,其他村民有的修建大棚养土鸡,有的开起了民宿。如此绵密地聚焦人物命运,小故事后有大背景,波澜起伏、立体全面,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经过长时间的蹲点拍摄,每一位分集导演既是当地脱贫过程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为了加强节目的叙事深度以及艺术感染力,《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还采取了独特的传播方式,用导演讲述加纪实阐述的手法,既对故事细节进行补充,又对脱贫成果展开旁证,增强了代入感,也加深了与观众之间的共鸣。
点面观照的叙事美学,既增强了主叙事层的真实感,还从大视野认识事物,多视角增强了故事的丰富性。
展现脱贫全貌,尽显纪实力量
作为一次集体创作,总导演张旭领衔的幕后团队汇聚了行业内优秀的创作者:《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寻爱》导演柴红芳、《三矿》导演郭东升,以及纪录片创作领域的中坚力量、活跃在纪录片创作一线的新生代导演,他们带着最诚挚的创作态度,相聚而来。
回顾《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的创作过程,总导演张旭感触颇深:关于脱贫攻坚选题的策划产生于四年前,最初拟定片名为《告别贫困》,而要想深入挖掘、诠释好这一宏大时代命题,其创作之路注定是漫长而孤独的。最终,片名被确定为《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团队如愿通过纪录片这种方式,诚恳地为国家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
用微观视角和个体故事来阐释重大题材,是纪录片创作的普适思路。《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团队耐心沉淀下来,将这种创作方式的特色发挥到极致,尽显纪实影像的震撼力量。
纪录片是国家的记忆相册。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冲刺和“倒计时”阶段,云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在经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央视总台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用影像记录下发生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真实故事,不仅有着宝贵的影像档案价值,也必将更加坚定我们争分夺秒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2020 春天纪事》:影像纪录的战疫故事CDRCx微博 | 时代顶流引发热议,社会关注度持续抬升对话刘鸿彦 | 疫情融媒体短纪录片的观念创新《与古为友》:跨行跨时跨国界,亦师亦友亦比邻
《他们与天地永存》:心中信念,点亮民族的光
CDRCx微博 | 疫情议题热度持续,多元内容互为补充
《女人30+ 第二季》:“三十而愈”还是“三十而虑”?
《中国愿景》:科技塑造的中国未来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谢阿呷莫